【“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儒家学说自从孔子创立以来,通过历代知识分子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自汉朝开始,始终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采纳的正统思想。由于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儒家的“仁”的部分内容俨然成为我们潜在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的基本准则。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团结,都和儒家的“仁”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不断影响着中国人民,慢慢地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思想。
【“仁”是人的内在要求】
孔子说过,“仁者,人也”。
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属性,有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并且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虽然,孔子因为时代以及阶级的局限,不能够看到人的阶级属性,可是,他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将人和动物的不同区分开来。“仁者,人也”反过来能够理解成“人者,仁也”,必须有“仁”才能称之为人。这里的“仁”是代表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内心修养、杰出的社会贡献。
【“仁”是人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孟子说过,“仁者,爱人”。yulujidi.com
儒家的“仁”把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放在第一位,虽然这有其封建的等级思想在里面,但也包含尊老爱幼的含义,有利于保持家庭的稳定。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的稳定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儒家的“仁”还把家庭内部的感情交流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之中,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与爱护。在社会交往之中,儒家的“仁”强调的是换位思考,亦即从别人的立场出发,为他人考虑。正所谓“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养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也是“仁”的本义。
【“仁”是人的行为准则】
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
因此,儒家的“仁”和“礼”是密切相关的。“礼”是指统治制度,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控制好自己的私心欲念,遵守和维护社会制度、秩序,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的"礼”虽然带有维护奴隶统治的目的,而后来的统治阶级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这一消极影响,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礼"说进行批评,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这个思想的积极意义。一个思想的形成有它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也会包含一些社会的因素。虽然,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进步的,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有的东西在人的内心是永恒不变的,这就好比说基本的善恶观念、对美的追求、高尚的情感等等,即使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自标准有点细小差异,但是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儒家的“仁”的思想,我们也能够按照当今的社会背景,重新加以润色,它也可以折射时代的光芒。儒家的“仁”我们现在可以理解成行为和道德规范,在这一含义下,我们再来审视上文出现的四个“勿”,将它们当成我们的行为规范是非常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的。
【“仁”是人的内心修养目标】
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仁”是儒家思想对个人在修养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根据“仁"的最高要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标准,一般人是很难超越君子,达到君子以上的人的。因此,孔子把君子当成人的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衡量君子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有“仁”,君子首先必须具有相当高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君子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君子必须能够"志于学",“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患"。君子还要为社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君子还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这些都是儒家的“仁"所要求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biaoyukouhao/5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