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情感语录

不恃才傲物,谨慎方能成事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不恃才傲物,谨慎方能成事

一天,文惠君见庖丁杀牛,赞其技术了得,可庖丁对他说:"虽然我技术很精湛,但每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依然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里,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由此而知,技术再精湛的人做起事情来也还是要小心谨慎的,所以人们不要自认为本事高、学问大、技术精,就妄自尊大、马虎大意,而要像庖丁那样谨慎、小心。

人们为人处世"谨慎",并不是要一个人养成自卑和胆怯,甚至颓废的坏习惯,而是指这个人不恃才傲物,甘愿平凡,不被光怪陆离的世俗侵扰。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这样一个终身谨慎的人。

不恃才傲物,谨慎方能成事

郭子仪一生为唐朝屡建奇功,因平定安史之乱而名扬天下,80多岁还依然活跃在沙场上,而且举国上下,享受极高的威望和声誉。但他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谨慎行事,从不居高自傲。

郭子仪的宅邸里从来没有家丁守门,任何人都可以到内院去找他,而不需通报。

有一天,郭子仪在院中正在给夫人梳头,突然有人来拜访他,看到堂堂一个护国大将军竟然给女人梳头,这在封建社会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很快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到处流言飞语议论纷纷。

郭子仪的儿子们对满朝上下的议论忍受不了了,于是找到父亲问他为什么家中不设家丁,还给女人梳头。郭子仪只是哈哈一笑道:"府院中不设家丁看门,说明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到内院来找我,说明我心怀坦荡。朝中像我们家族如此显赫尊贵的没有几个,如果我不这样行事,那距离无妄灾祸就不远了。"李光弼是与郭子仪同朝为官的著名将领,二人曾经一同在朔方镇当过将军。但因为性情、脾气不合,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太好,而且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皇帝提升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这下就让素与郭子仪不合的李光弼犯了难,他一直怕郭子仪刁难他,曾经好几次想调到别的方镇去,但未可得。后来有一次,玄宗让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yulujidi.com

郭子仪认为满朝文武大将中最能担当此任的应属李光弼,于是就向玄宗推荐了李光弼。但是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想借刀杀人,目的就是要他死,可圣旨已下,朝廷的命令又不能不从,于是无奈之下在临行前找到了郭子仪,对他说:“今日皇恩浩荡,我赴死甘愿,但求你不要伤害我的妻子儿女,可以吗?”李光弼的一席话让郭子仪顿感委屈,自己本是出于公心,怎奈让李光弼误会,于是流着眼泪说道:“李将军,如今国难当头,我原是器重将军,才向圣上推荐的你,我愿与你共赴疆场杀敌,哪里还记得什么私愤啊!”李光弼听后非常感动,于是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尽释前嫌。

郭子仪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绝不恃才傲物的个性,他每前进一步都很小心,唯恐一个不留意,给那些想要非议他的人留下把柄。世人能真正做到郭子仪这样不傲物、谨慎行事的人很少,大多数人,尤其是文人都有些恃才自傲的情结,而且还总是把自己划归到“圣人”的高度。唐代就有一位文章学识一流却嫉世傲物的人物,他就是萧颖士。

萧颖士诗歌文章一流,而且在当时颇有些名望,据说曾经有人劝萧颖士的家仆另找一户人家,但这位家仆却对别人说:"我已经服侍我家主人十年了,并不是说我没有地方可去,而是因为我太佩服他的才华了。”

萧颖士的才华还一度闻名海外。当时,大唐广开门户,吸引海外各国使臣来唐交流,其中日本就经常差遣大使来唐,曾有一位使者说:"我国的民众希望请萧先生到日本去当国师。"但如此才华横溢、闻名诸国的萧颖士却一生仕途不顺,一直得不到重用,自从19岁中了进士后,他的生活就充满了坎坷。而令人惊异的是,像这样一位才学俱佳的人才竟几次被"问责"丢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绩较差",没有"执行力"。

天宝年间,萧颖士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但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去复命,于是被弹劾免官。其实搜求遗书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但是萧颖士就是做不来,清高的他也不去做,便落了个丢官的命运。后来,萧颖士又被召为集贤校理,但办事仍然不力,又被贬官。世人给他的解释是:“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后来,他自己作了一首《伐樱桃树赋》讽刺权贵,终于被免除了官职。

其实,萧颖士之所以连续被贬官,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自身傲慢所致。

有这样一个故事,萧颖士考中进士后,自恃学富五车,为人非常傲慢,而且经常提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自己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极为散漫。

有一天,突遇狂风暴雨,萧颖士看到一个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避雨。当时,萧颖士也在一旁避雨,他看那个老头好像显得很尊贵的样子,便讥讽起来。

不一会儿,大雨停了,道路上突然出现了很多华贵的马车,迎那位老人上了车。

此时,萧颖士才慌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听后大惊,回到家中沐浴更衣,去王尚书的府上求见了好几次,但尚书大人都对他不理不睬。他又用心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这才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然后责备他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但萧颖士并没有就此改掉自己恃才傲物的坏毛病,依然我行我素,傲慢无比,最后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的任上。

古语曰:“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萧颖士正是不懂得“行谨"和“言谨”,才落得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下场,如果他能有郭子仪的胸怀和言行谨慎的作风,那么凭借他的才学,必定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番大作为。

为学如做人,体人方能察己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们大都是有些阿Q精神的,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说错一句话或者办错一件事情,顿时心生羞愧之感,但转瞬之间,刚出现的羞惭就渐渐消失了,先是给自己找一两个理由,接着成百上千个理由就出现了,然后用这些越来越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是正确的,话也没说错,事情也没办错,再过一段时间来看,自己简直可以称之为圣人了。所以,孔夫子对此发出感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梦窗禅师的母亲梦见吞食金色光而怀孕,生他的时候祥光满室。

梦窗禅师九岁出家,18岁为大僧。唐朝开元年间,他已经是当朝德高望重的人物,还做过国师。

有一天,梦窗禅师搭船渡河,船夫刚把渡船驶离岸边,就看到一位骑马佩刀的威武将军从远处赶来,而且大声地冲他们喊道:“等一下,载我渡河。"话音刚落,这位将军就翻身下马,并把马拴在岸边,手拿小鞭就朝小船走来。

这时,船已经离岸边有一段距离,于是船上众人纷纷说道:“船已经开了,就不能回头了,不如就让他等下一班渡船吧。”船夫听了众人的话,觉得有理,于是朝着岸边喊道:“您等下一趟吧!”将军听后非常失望,急得在岸边团团转。

这时,稳坐船头的梦窗禅师说:“船家,既然渡船离岸边没有多远,您就行个方便,掉转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见这位气度不凡的大师开口求情,也就顺从地把船掉了头返回到岸边,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谁知这位将军一到船上,就开始四下找寻座位,但是坐船的人很多,已经没有位置了。于是,他就朝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走去,粗鲁地拿起鞭子抽打梦窗禅师,嘴里还咒骂道:"臭和尚,快走开,没看到本大爷站着吗?快把座位让给我!"无情的鞭子朝梦窗禅师的头上狠狠地抽打过来,很快禅师的头就被打破了,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但是禅师一言不发,脸上的泰然神情也没有改变,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船上众人看慈悲的禅师遭受这样的屈辱,心里愤愤不平,但又害怕蛮横无理的将军,只能窃窃私语:"这位将军实在是忘恩负义之人,好心的禅师不但让船家返回岸边载他,而且还把座位让给他,他竟把禅师打伤,真是太让人心寒了。"坐下来的将军本来不以为意,但是从大家的低声议论声中,他还是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正是自己鞭打的禅师让船家返回岸边载的他,而他还咒骂禅师,真是太惭愧了,心中懊恼不已,但是他又想:“我贵为将军,怎么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认错,真是太丢人了,如果传扬出去,岂不是被别人笑掉大牙。”

很快,船家就把船驶到了对岸,人们也纷纷走下船去,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河边,蹲下身来洗去了脸上的血污。而此时最后下船的将军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折磨,走到梦窗禅师的面前跪下了,真心地忏悔道:“大师,我错了,我真的对不住你。”

梦窗禅师并没有责骂他先前的辱骂和鞭打,而是心平气和地说道:“没关系,出门在外,人难免会有心情烦躁的时候。”

梦窗禅师不愧为一代大师,他不但宽容了将军对他所做的一切,而且还站在将军的角度去替他人着想,这不但体现出他的高贵品格,而且更显现出对方是如何的卑微。南怀瑾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总结道:“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祢衡是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祢衡虽有才学但是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

建安初年,汉献帝在曹操的建议下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当时为了能够有所作为,祢衡也从荆州来到人才济济的许都。最初,他为了能够得到重用,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瞧不起任何人,就把自荐书放在口袋里,直到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他也没有拿出来给任何人看过。

所谓“乱世出英杰”,三国时期各路豪杰纷纷投奔能一展才能之地,所以当时东汉王朝的都城中云集了来自各方的名士,但自视甚高的祢衡却一个也看不上眼。曾经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但他却刻薄地挖苦道:“我怎么能和杀猪卖酒的市井之人在一起!”又有人劝他去结交当时的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却讥笑道:“荀或徒有一副好长相,如果吊丧,倒可借他的脸皮用一下;至于赵稚长只是一个酒囊饭袋之徒,去厨房帮忙还比较适合他。”

称衡毕竟是有些才学的,所以后来他有幸结交了两位好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孔融,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三人相交甚好。于是,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了曹操,希望曹操能够重用他。

但是祢衡不但不领情,还装病不见曹操,甚至出言不逊地把曹操臭骂一顿。曹操本不是好惹之人,心中暴怒难忍,但见祢衡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之,就让他做了一个鼓吏。后来又把他强行送给了荆州牧刘表。但目空一切、恃才傲物的祢衡又把刘表给得罪了,于是被刘表转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性情暴躁,虽然爱惜人才,但刻薄无礼的祢衡最后还是成了他的刀下鬼。

祢衡死时还不到27岁,虽然令人惋惜,但天性傲慢的他从来没有试着去了解别人,进而检讨自己为何不受重用的原因,诞傲致殒的祢衡留给后人的是深刻的教训和反思。

体人方能察己,假如祢衡事先了解了曹操等人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将自己的锋芒减一些,也不至于落得个英年早亡的命运。做学问也是这样,不要一味地怨怼别人为什么不了解你、不赏识你,而是先要看看自身哪里出了问题。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恃才傲物,谨慎方能成事: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qingganyulu/52269.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