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黑格尔生前是柏林大学教授,后又升为柏林大学校长。他的哲学在整个德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被推崇为普鲁士国家哲学。黑格尔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其体系、形式是保守的,但就在这种保守的体系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方面,黑格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认为它们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可另一方面,黑格尔又把自己的哲学构造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并宣称他自己的体系已经达到绝对真理,把当时普鲁士社会当作历史发展的顶点。这种体系和方法、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矛盾,为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埋下了根源。黑格尔哲学的信奉者在黑格尔去世不久便分裂成了两大派别。那些政治上保守的、竭力维护封建和宗教统治的人,运用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为现存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辩护,这些人便形成了老年黑格尔派;而那些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人,则利用黑格尔哲学中革命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法,去揭露和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和宗教,这些人形成了青年黑格尔派。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实质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者,是一个资产阶级哲学家,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集唯心主义之大成,综合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科学成就,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哲学体系。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为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和美学,等等。
黑格尔把整个世界当作“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它首先使自己外化为自然界,然后在精神中,即在思维和历史中再返回到自身。在黑格尔看来,真理包含在认识过程的本身之中,即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的认识却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过程。所以,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意义是他结束了那种认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即永恒真理的看法。在《精神现象学》中,黑
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把认识过程看成是人的能动活动的过程,并对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提出的主体和客体的联系这一根本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的分析是从他的《精神现象学》开始的,因为《精神现象学》阐明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主体——阐述了人的意识,然后从低级的意识形态一步步上升,直到把握绝对知识,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意识的各个发展阶段,而且可以看作整个人类的意识所经过的历史的缩影;其中在叙述绝对观念异化的过程中,显示了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它作为这个体系的导言阐述了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展现了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雏形,所以它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因而马克思选择了这部著作作为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开始。yulujidi.com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双重错误
马克思从总体上揭露了它的唯心主义实质,指出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从纯粹思辨的精神开始,到绝对知识结束,实际上是抽象的逻辑的思辨思维的生产史。马克思正是在揭露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本质的前提下,指出了他的双重错误。
第一个错误在于,黑格尔所讲的异化是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
异化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或者说在他的绝对观念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这种异化的主体是绝对精神,即自我意识,而且它只是在思想本身范围内表现出自在与自为之间、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对立。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对立及其运动就形成其他一
切对立及其运动的基础。其他一切对立及其运动不过是这种唯一有意义的对立的外观、外壳、公开形式,因此,人对异化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不过是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的占有。马克思的论述说明了在黑格尔那里一切都颠倒了。马克思在这里特别列举了财富、国家权力等,都只是纯粹的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这些都是从抽象思维中异化出来的。在黑格尔那里,"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整个复归,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这样,就把人类社会的历史,歪曲为精神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中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统统变成了精神领域之内的演变过程,并不能给现实批判带来多少实质性的益处。因此,黑格尔哲学虽然具有一个批判和扬弃的外表,而实际上这种批判和扬弃丝毫不会触动现实社会中私有制的一根毫毛。
第二个错误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占有或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唯心主义的。
黑格尔唯心主义地认为,意识对象就是自我意识,而自我
意识又与人(主体)等同。因此,人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他不了解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表现。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掌握了自己本质的人,仅仅是掌握了对象性本质的自我意识。从而,对象返回到自我就是对象的重新占有。他把自然界的人性和历史创造的自然界的人性,统统看作精神的产物。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本质,而精神的形式是能思维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神,因而人类的历史是抽象精神的产物,所以,在这个限度内是精神的环节即思想本质。
三、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因素
首先,黑格尔的伟大成就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
这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观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表达了这样的辩证法思想,它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不需要上帝和神来推动,而是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过程;他把这个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对象化过程,即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活动过程。黑格尔还把人类自我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的不断外化和外化扬弃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从总体上肯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肯定了他把人的本质看作是异化和扬弃的发展过程。
其次,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因此,黑格尔把一般说来构成哲学的本质的那个东西,即知道自身的人的外化或者思考自身的、外化的科学看成劳动的本质。”
因而,马克思肯定了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应指出的是,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他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辩证唯物地看待劳动。马克思把劳动看作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改造自然同时又改变人自身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不仅看到了劳动创造价值、肯定自身的积极方面,而且看到了在现实社会中劳动给劳动者带来屈辱和痛苦的异化的现实。这在他所创造的异化劳动范畴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最后,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内容给予了公正的评价,他指出:一方面《现象学》是一种隐蔽的、自身还不清楚的、被神秘化的批判;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紧紧抓住人的异化——尽管人只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仍然隐藏着批判的一切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往往已经以远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准备好和加过工了”。例如,要求把对象世界归还给人。从而宗教、财富等不过是人的对象化的异化的现实。因而,宗教、财富等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可见,黑格尔对宗教、国家、市民生活的描述包含着批判的因素,但它通过了异化的形式。因此,在《精神现象学》中出现的异化的各种不同形式,不过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形式罢了。四、对《精神现象学》最后一章绝对知识的剖析
(一)对黑格尔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观点的分析批判
《精神现象学》的最后一章的主要之点是,意识的对象无非就是自我意识,或者说对象不过是对象的自我意识、作为对象的自我意识,从而把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其错误首先表现在,人被看成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其次,人被看成是自我意识的质,而不是自我意识是人的自然界即人的眼睛等等的质。再次,颠倒了现实异化和自我意识异化的关系。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被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异化。因此,对异化的、对象性的本质的重新占有。只表现为这种本质合并于自我意识;掌握了自己本质的人,仅仅是掌握了对象性本质的自我意识。
(二)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外化设定物性”观点的分析批判
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的、具备并赋有对象性的即物质的本质力量的存在,既拥有他本质的现实的、自然的对象,他的自我外化又设定一个现实的、但以外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不从属于他的本质并凌驾其上的对象世界,这是十分自然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可捉摸的和神秘莫测的东西。但黑格尔讲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设定的只是物性,即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这种情况是神秘莫测的。同样很明显的是,物性对自我意识说来绝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
(三)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
现实的人通过自己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已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而是对象性的活动。人之所以能够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界。因此,人创造对象不是“纯粹的活动”即精神的活动;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个存
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者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也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因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人这种自然存在物和其他的自然的存在物不同,它是社会的存在物。自然界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人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自然界、对象通过人的改造,才能成为人的对象,成为人的自然界。人的感觉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正像一切自然界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人的"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即它是一种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四)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外化的扬弃即否定的否定的分析批判
在黑格尔那里,否定的否定不是通过否定假象本质来确定真正的本质,而是通过否定假象本质来确定假象本质。否定的否定就是否定作为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本质的这种假象本质,并使它转化为主体。黑格尔的扬弃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扬弃是思想上的扬弃,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己的对象,却以为已经实际上克服了自己的对象。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的辩证法是既和客观世界的现实相矛盾,也和实证科学相矛盾,信奉宗教的人可以在黑格尔那里找到自己的最后的确证。
(五)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剖析
扬弃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的环节,它同形而上学绝对的否定相反,包含着肯定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使之与新事物结合起来。这种异化的扬弃的理论,主张在异化的范围内通过扬弃对象性的异化来占有对象性的本质,主张人通过消灭物的世界的异化存在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这里包含着批判的革命的要素。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的环节时,强调指出,黑格尔把主客观的关系颠倒了,并在剖析的过程中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初步地结合了起来,并通过这种结合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研究。可以说,此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确实起来。马克思认为,否定之否定(扬弃)是一种既克服又保留、批判的继承、前进上升的运动。马克思说:“无神论、共产主义绝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绝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这种人类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扬弃),是通过人们的劳动活动实现的。
由此,马克思在评述黑格尔的贡献时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因此,人同类存在物发生的现象的、能动的关系,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并且把它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只有通过异化形式才有可能。黑格尔就是借助于“异化”、“外化”以及异化的“扬弃”这些范畴用唯心主义的思辨方式描述抽象的理论思维发展过程的。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尽管是保守的、有缺陷的,但它却具有积极的合理因素。黑格尔的发展观、历史观、辩证法和异化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重要的思想来源。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qingganyulu/5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