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情感语录

山谷深处有一个村落,映着茫茫的暮色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山谷深处有一个村落,映着茫茫的暮色

1973年10月24日

山谷深处有一个村落,映着茫茫的暮色,村落的点点灯火若隐若现,石路崎岖不平。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山脉连绵起伏的轮廓依稀可见,附近传来一只小狼的叫声。此时的小路显得那么陌生。山风不时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在这空旷的山谷中,一个人静静地感悟它的沉寂和它博大的美。灌木从里传来了不知什么动物的叫声,或许它受到了某种惊吓,或许它是为了吸引同伴的注意。此时此刻,夜色已经非常浓重了,山谷中万籁俱寂。夜间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融合了各种灌木的气息,这些灌木生长在干燥的山上,闻到这种气味儿,就可以感觉到天气是多么酷热。雨在几个月前就停了,要等到再次下雨将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山路就会变得干燥、

山谷深处有一个村落,映着茫茫的暮色

尘土飞扬、十分难行。在这样空旷寂寥的夜色下,就连思维都停止了运动。心灵本身就是无法测量的空间,静谧的心灵深处是一尘不染、绝对空无的,更是不可衡量的。小路沿着陡坡一直向下,就遇到了一条小溪,溪水在喃喃私语,唱着欢快的歌。小溪与山路交叉了好几次,它们就像在玩游戏。星星看起来离你很近,似乎正站在山顶上俯瞰着你。此时,距离村落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星星却已经躲到了深山背后,不见了踪影。孤零零一个人待着,不受文字和思想的约束,只是观察和倾听。空谷的寂寥表明,没有了孤独的状态,生命就失去了它那深刻的意义和博大的美。

对一个人而言,要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就必须否定固有的传统与经验。人是在经验中长大的,因为经验者依赖经验而生存,不论是深是浅,对经验的依赖都会变得更加强烈。经验是知识。是传统;经验者将自己分离出来,以辨别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安慰、什么是不安。信仰者依据自己的信仰,依据自己的情况来经验。这些经验都来源于已知事物,对已知认可是基本的,没有它也就没有了经验者。每个经验都留有印记,除非它一出现就结束了。

面对挑战,人们作出的每一种应对都将变成经验,可是当这个反应来源于固有知识和传统时,挑战便失去了它的新意和活力,于是冲突、骚动、神经质的活动就出现了。挑战的本质是质询、扰乱、唤醒和理解。然而,当人们总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去应对挑战时,那就绕过了当下。对经验的信仰就是对质询的否定。智慧指的是能够自由地质询,是一种质询“我”和“非我”的自由,是一种质询外在与内在的自由。信念、意识形态和权威只会扼杀人的自由,阻止人们自由地质询。对各种经验的渴望,必然是表面的或者感官的,是安慰和快乐的满足;这种渴望虽然非常强烈,但却是思想的先锋,而思想是外在的。思想也许会把内在的东西结合起来,但这仍然是外在的。因为思想是过去的,它永远无法发现更新的事物,思想永远不会自由。自由是超越思想的,而思想的所有活动都不是爱。

对一个人而言,要照亮你自己就要照亮其他所有人。要照亮你自己,心灵就必须从挑战及应对中解脱出来,如此才会完全实现理智的心灵,才会全神贯注。此时的专注已经没有了中心,人们此时的专注不存在思想的特质,即不会备受已知事物的掣肘。只要存在一个中心,存在着“我”,就必然会出现挑战及应对,不论程度是否适当,是快乐还是悲伤。那个“中心”不是照亮自己的光,那种光是人造的思想之光,思想之光会有很多阴影。慈悲yulujidi.com

不是思想的阴影,而是亮光,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其他人,而是属于所有人。

小径渐渐通往山谷,小溪流过村子与大海汇合。然而山峦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猫头鹰彼此呼叫着。寂静的空间全然呈现。

1973年10月25日

坐在橘子园内的一块石头上,山谷向外延伸,消失在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正值清晨时分,山峦树木的影子拖得很长,柔和又开阔。鹌鹑在喊叫,好像急切地需要什么。哀鸽嘤嘤低语,调子轻柔又低沉,一大清早便唱着伤感的歌曲。反舌鸟在天空盘旋,翻了个筋斗,似乎对这个世界非常满意。一只毛茸茸的暗黑色的大鸟蛛,慢悠悠地从石头底下出来,停下来感受早晨的空气,然后不急不躁地迈着步子走了。橘子树排着长长的直线,一公顷接一公顷,果实光鲜,花朵绽放,一棵树上有花也有果。这些花儿的气味非常幽香,当太阳高高升起后,那股香味就更加浓郁、更加持久了。天空湛蓝又温柔,群山仍在沉睡。

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空气凉爽而又清新,山谷里那种原始风貌

的美还没有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蜥蜴出洞了,找到了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它们活动身子以温暖自己的腹部,而它们长长的尾巴则翻转到了一侧。这个早晨给人一种幸福愉快的感觉,柔和的光线笼罩着大地,各种生命呈现出了无穷无尽的美。冥想,无论是否得到了表达,都是美的本质。如果表达出来了,冥想就具有了一定的形式和内容;冥想有一种整体性的美,真正的冥想能够终结所有的争斗和冲突。蜥蜴转移到了阴凉的地方,而蜂雀和蜜蜂也出现在了花丛中。

没有热情就没有创造。彻底的舍弃会带来无限的热情。有目的、有动机的舍弃是一回事,无目的、无算计的舍弃则是另一回事。带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舍弃是短暂的、有害的、市侩的、庸俗的,而无目的的舍弃不是为了实现某一个具体的动机,也不带任何意图或欲求,因此是永恒的,是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这种舍弃意即心灵排除了“自我”的观念。“自我”也许会消失在某些活动、某些给人安慰的信仰或者梦幻里,但是这种消失是“自我”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与其他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如出一辙。对“自我”的舍弃不是意志的行为,因为意志仍是自我。自我的任何运动,不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不论是什么方向,都难逃时间和伤感的限制。思想也许会以某种方式放弃“自我”,不论是理智的还是冲动的、智慧的还是愚蠢的。但是因为思想本身的结构和本质是支离破碎的,所以其热情和兴奋马上会转换为喜悦和恐惧。在这一层面,自我的舍弃不过是一种幻象,没有什么意义。认识到这些,就意识到了“自我”的种种活动;在这样的关注里面,没有“自我”这个中心点。那种为了获得认同而迫切希望表现自我的行为是思想混沌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要想寻求一个意义,思想就会不连续;思想可以赋予生命上千个意义,每个意义又各自衍生出了不同的意义,似乎无穷无尽,但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些主张和信念。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整体性。当生命只是表现为冲突、争斗、名利场、不择手段的竞争、崇拜成功、寻求权力和地位时,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人类为什么需要这些呢?创造只能存在于被创造的事物上面吗?事物都是由手和心创造的,不论是美还是急功近利,真的值得人去争相效仿吗?这种不加约束的热情需要表达吗?而如果有了需要、有了冲动,就一定有创造的热情吗?只要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存在分歧,美和爱就终止了。你可以用色彩或是石头创作出一种最优美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与那种至高无上的美(即自我的完全舍弃)相矛盾的话,那么你创作出来的东西不过是为了自身的炫耀,它仍是庸俗的。真正的生命就是色彩,就是美以及美的表达。除此之外,一个人不需要别的。

阴影不见了,鹌鹑也安静下来。眼前呈现的只有岩石、开着花和结着果的橘子树、可爱的山峰以及富饶的大地。

1973年10月29日

在橘园遍布的山谷里,这一处橘园打理得非常好,橘子树茁壮成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山谷的土壤很肥沃,灌溉充分,施肥和打理得也都很好。啊,这个早晨是多么美好啊!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温暖宜人,弥漫着一股令人愉悦的气息。灌木里的鹌鹑正在忙碌着,不停地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一只雀鹰正盘旋在空中,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它很快飞落下来,到一棵橘子树的树梢上休息。它离我是如此之近,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它,因此它那尖尖的爪子、漂亮的花斑羽毛以及尖利的嘴巴都清晰可见。小路两旁遍布着含羞草,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灌木丛下有两条王蛇,全身上下遍布着褐色环形图案,它们扭成一团;当它们爬行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行人的存在。它们本来是在一个工棚的架子上,伸长着身子,明亮的黑眼睛注视并等待着老鼠的出现。它们没有眼睑,眼睛一眨也不眨地观察着。它们一定昨夜就到这里了,此时来到了灌木丛。这里是它们的栖息地,人们经常能够在这里看到它们。如果你抓起一条王蛇,它就会环绕着你的手臂,你的皮肤就会感到一阵凉飕飕的。所有生物似乎都有自己的秩序、自己的习性、自己的玩法以及自己的快乐。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之外,一切都不存在,主张一切都是物质的。目前而言,物质积累是世界上很多人的追求,其中既包括富裕人群,也包括贫困人群。唯物主义长期处于一种主导性的地位。对于世界上奉行物质主义的那部分人而言,其社会结构建立在物质追求之上,但这样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崇信唯物主义,但也接受唯心主义的某些理想化信条,不过在合乎理性和具有必要性的前提下他们会放弃唯心主义原则。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无论采用暴力还是缓缓推进,无论是通过革命还是通过和平的演变,人类都是根据其所在的具体文化环境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信奉唯物主义,还是追求唯心主义,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分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困惑和幻想。

思想是物质的,它的活动,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属

于唯物主义的范畴。思想是可以衡量的,所以思想就是时间。从这个层面来讲,意识即物质。意识是思想的内容,内容就是意识,二者不可分割。内容是许许多多的东西经由思想合成的:过去改变着现在,现在又决定着将来,而将来是时间。时间是这个领域里的活动,是延展或收缩的意识。思想是记忆、经验和知识,这种记忆就是自我,就是“我”和“非我”、“我们”和"他们"。分歧的本质就是"自我"及其一切属性的特性。唯物主义只是促进了“自我”的膨胀。自我的确有可能会认同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意识形态、宗教性或世俗性的“非我”活动,但这仍然是一种自我的行为,因为正如快乐和恐惧是它自己制造的一样,它的信念也是自己制造的。思想的本质和结构都是支离破碎的、分裂的、不完整的,而冲突、战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意识形态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唯物主义的人性观会摧毁自己,除非自我被彻底摒弃。摒弃自我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这样的革命,一个崭新的社会才能被建立起来。

摒弃自我会带来爱和慈悲: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包括对食不果腹者、对遭遇苦难者、对流离失所者以及对唯物主义者。爱不是多愁善感或浪漫主义,爱和死亡一样非常强大,不可更改。

海面上腾起的水雾像巨浪一般逐渐笼罩在西边的山峦上,弥散到山顶,然后笼罩着整个山谷,不久就会到达这儿;夜晚到来时,这里会变得很冷。今夜天上将没有星星,大地会一派沉寂。这是真正的沉寂,而非思想培育出来的——思想培育出来的沉寂是没有空间的。

美国加州马利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山谷深处有一个村落,映着茫茫的暮色: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qingganyulu/52240.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