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情感语录

寻找心灵的家16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寻找心灵的家16

“当代中国,一方面,旧的农业文明被推翻;另一方面,新的工业文明还未能建立,文明根基被动摇,人们处在飘浮中,找不到踏实的依托。大多数人信仰空白,他们即使有信仰有寄托,也都是对于财富、权力或爱情等易变的动荡的外物上,因此当这些外物变化,人的精神就可能面临危机。”

其次,基督教信仰优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寻找心灵的家16

“中国是个自古没有‘国教’之类的国家。有人说:‘儒教是拜人不拜神的',祸害无穷,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更多是造成了‘烧香拜佛’的迷信,而关公像、土地神、财神爷等表明中国信奉多神。然而,其实信奉多神等于不信神,因为这些都是国人为满足自己私欲所造的。基督教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被接受,这些国家的人民大多做事有‘盼头',有希望,也有很大成就,文明高度发达,我相信这些和宗教是有关系的。宗教给了他们安定的心,愿意以一颗敬畏神的心探索真知,使人生充满意义。此外,宗教的一些教义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如《摩西十戒》教导人孝敬父母,不能杀人,不能犯淫乱罪等,这些被赋予宗教意义后不仅仅在法律上能约束人,更重要的是在道德上使人警醒(因为犯罪会受审判等),使这些教义深入人心,改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也许国人现在自认为没信仰,其实不过是没有狭义的信仰——信教。国人现在信仰的是‘人’,包括自己和他人。这种‘信仰’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好处,但若稍有差池便会走火入魔,使人变得目空一切(信仰自己)或社会腐败泛滥(信仰他人)。由此观之,若限定信仰之对象为超自然之本体,则国人应当有一点信仰来约束自己,别成了东方不败。”

寻找心灵的家

“之前一直觉得西方人生活在基督教文化里,被上帝和天堂束缚,是极其可怜的,精神是受压抑的,不自由的,那是一种恐怖的状态。后来才知道西方人是借着基督教,给自己的灵魂生前生后一个安放的地方,消除生命的恐怖。我原来认为,我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不为任何神和物所束缚,是自由、快活的。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个很大的危险,尤其是当我们的人生突然遭遇重大的挫折时,我们真的无家可归,没有任何信仰可以支撑我们。”yulujidi.com

“至于说美德、人性,更信不得,因为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当两拨人为了各自所信奉的东西相敌时,你能说谁是对,谁是错,谁是高尚,谁是卑劣呢?帮助任何一方,在另一方看来你的美德与人性就荡然无存了。中国人在没有监督下容易恣意乱为,就是因为没有信仰的监督。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全球共同信奉的东西,使每个人都向‘善’,都有博爱之心,都会为整个人类着想。”

“特雷莎修女在一篇祷文中说的话我将永远铭记:‘You

see,Inthefinalanalysis,it'sbetweenyouandGod;It'sneverbetweenyouandthemanyway.’这道出了信仰所带来的真正意义所在,达到一种完全脱离利益的无私奉献的状态。而这恰恰是物欲横流的现代商业社会里如果不具备信仰的人所面临的最大道德危机。有信仰的人是对最完美的上帝负责,所以他(她)们所做的一切善行都可以脱离利益,而这正是缺乏信仰的人很难办到的,缺乏信仰的人往往会根据有没有得到好处而对行为该不该做进行衡量。”

最后,基督教信仰能够"补救"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缺陷。

“基督教哲学对于大呼‘信仰危机’的当代中国的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提供一种社会的价值体系,一种神圣的价值观,提供中国人缺乏的但却是必要的一种精神资源,也即这种哲学可以将社会带入一个公认的‘善’的轨道。虽然有信仰上的冲突,但只要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把其中特殊的信念合理化,便可使之具有最广泛的普适性,以适应中国现代文化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或更进一步将其吸收融入中国的现代文化。我想,这对满是诟病的中国社会必是一剂精神层面上治本的良方!”(2009年“西方哲学史”期末测试题)“我认为的信仰并不是说全面接受西方宗教中关于‘神’‘上帝’之类的观念,而是它们所信奉的某些有益于社会、人类的进步的价值观。比如,基督教的‘原罪’一说要求每个基督徒必须诚心向善,多行善事进行赎罪。这种‘行善’的价值观即可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接受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有‘行善’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中国的慈善事业与西方国家比相差甚远,我觉得部分原因即在于没有‘行善’的信仰。”

“尽管马克思主义提倡我们要坚持无神论,但是无神论的后果造成了许多社会黑暗面。当人内心脆弱时,没有信仰支撑,有时很难度过心里那道坎。我最近阅读一些《圣经》的章节,我觉得基督教中某些教义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正在经历第二次失恋,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是读了‘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之后,突然之间内心有了莫名的暖流,仿佛一股力量将我包围,我觉得人生还是充满爱的,这次只是时机不对,没有遇到正确的人,内心顿时平静许多,想我刚失恋那天哭得死去活来,好像连天都要塌下来。但是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挺幼稚的。如果那位情人节失恋跳楼的男生也有信仰支撑,说不定就不会有那一念之差了。”

与上述观点相反,另一些人坚持中国传统宗教中对美德、人性等的信仰,反对引入基督教对神的信仰。这一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并不存在所谓信仰危机,目前的信仰状态是好的。“我认为现实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工具。当我们的伦理观可寻找心灵的家哲学、与人生以给我们的行为提供依据,并可以支持我们走下去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伦理观,用心去生活。而当一个人所受的苦难无法用他心中的知识去排解时,他可能自动地转向宗教,用宗教来帮他解脱。总之,人总会找到一种活下去的方式,中国当今的现状是自由的,完全由人自由地选择他的信念,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

“诚然,大多数的中国人并没有什么坚定的宗教信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中国人就没有信仰。我们信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国爱家,崇尚勤俭……这些伟大的信仰已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指导着人们的言行,成为行为准则;我们信仰和平,我们相信,世界各国人民,无论年龄、性别、肤色、宗教信仰有多么的不一样,都应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差异和争端可以和平解决,战争是极其残酷和野蛮的。"其次,中国传统宗教对人的信仰优于基督教对神的信仰。

“其实中国人并非全然如西方人所说的无信仰。中国人骨子里是相信‘命运’,相信是有一个无限的力量已经控制、安排好一切。不过中国人的信仰并不是由祈祷、做礼拜而构成。中国人相信‘报应’一说,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的一些枪杀或者大宗犯罪率要比欧美国家低得多的原因。西方人单从中国人周末不到教堂,饭前睡前没有祈祷就推断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是很片面的。中国人的信仰更多存在于心底深处,而不会表露出来。但这些信仰时时刻刻在每一件事上都规定、约束了中国人的行为。虽然中国人很少讨论或者思考信仰,但并不代表信仰不存在。……许多人怀疑中国人有没有信仰,在我看来,回答是肯定的。也许为了让国外人也更了解,我们需要更系统化,书面化中国人的信仰。”

“‘宗教信仰'在其产生的时候往往代表了统治者的利益,有一定的愚民色彩。有些人说,‘宗教’可以带给人心灵的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出于它的‘麻痹’作用。或者可以这样讲,‘宗教’本身是良性的,查询它的教义便可知道,但宗教一旦为人所用,便往往变为愚昧的代名词。1989年英国作家拉什迪因反伊斯兰教著作被疯狂追杀十年便是最好的例证——真主安拉并没有教人杀人,教人杀人的是宗教狂热分子。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国教’反而是令人欣慰的。毕竟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宗教狂热起来必然无法收拾。”

“在我看来,中国人有其信仰,一种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也因为如此,大肆宣扬基督教在中国并不现实。中国文化向来有强大的包容性,以至今日,各种宗教在中国都可以看到,然而中国却从未发生过‘宗教迫害',相反,中国社会各种宗教彼此友好相处。如果宗教的目的是让人建立其价值体系,或者让其心灵得到安慰,那么信教数目多少又有何重要呢?或者说,如果不信教,而有各自的相对统一的价值观,那又何须多此一举来信教呢?例如我,不是一个教徒,但我会辨是非,肯思考,平日感到快乐。在苦难来临,自己感到无助时,可能会拜拜神,我是一个教徒吗?显然不是,但我却有独特的中国信仰支撑着一直走下去。其实,很多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定义‘信仰’一词。”

最后,中国应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必要引进基督教信仰。

“我认为中国文化并不需要基督教。基督教之所以在西方文化中如此盛行一大原因是西方严重的个人主义精神,每个人都把自己与他人割裂开来,当面对灾难,面对打击的时候,就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漂泊的人生,于是他们选择了上帝,选择做上帝的子民,于是就有了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一起在艰苦的生活中前进着。所以,基督教精神成了他们一种根,一种漂泊园子找心灵家与人生生活中牢牢的根。而在中国,这种根已经存在了,那就是家庭血缘关系。中国人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元素,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家族裙带关系的支撑。无论中国人走得多远,其心底都会牢牢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家乡,一个父老乡亲的根。正是这种坚实的根,支撑中国人在社会中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即使遇到雪灾地震等天灾人祸,都可以坚强面对。所以中国文化不需要基督教,需要的只是能认真回顾反省数千年来自身文化积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精神高尚的人。”

“不信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我觉得中国人推崇的‘美德'就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显然,这跟西方人所相信的‘神’有很大的差别,但它就是一种‘信仰'。中国人因为这个信仰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接受文明教育,陶冶自己的情操,以达到‘美德’的标准。而那些鼓吹中国人缺乏信仰的观点却是非常愚昧的。如果非要将某种宗教或非宗教上的神的价值观强加于中国人身上,那中国社会必然混乱不堪,真正的‘信仰危机’才会发生。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这些没有‘信仰’的人(如果非要这么说)正在创造最辉煌的历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神州大地上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炎黄子孙,不管基督教哲学是否是一种神圣的价值观,是否是一种精神资源,我想不会很适合中国。我们的信仰应当来自我们中国的先贤们,来自孔孟的‘仁义礼智信’,来自荀子的‘人定胜天’,来自墨子的‘兼爱,非攻’,来自法家的严谨和纪律,来自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等等。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西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好,中国古代的思想之盛之宏伟不必说,也包含了对科学的求知,而以往人们总以为中国古代思想与科学、理性和逻辑无关,其实错了,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极限思想,而墨子用分类逻辑的方法概括了形与实的关系,解释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诡辩……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足够优秀,我们应当辩证地继承它,把它作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一定能造福中国社会。”

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不同,有些人在信仰问题上的观点更接近于一种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在人与神、此世与彼岸、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和一元与多元等传统的信仰争论中具有调和性:“我个人并不能称作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除了‘人间’之外必存在另外一个世界,除了‘活人’之外也必存在其他的‘人'。这种想法驱使我努力行善,且丝毫不妨碍我相信科学、相信生产力。”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寻找心灵的家16: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qingganyulu/52268.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