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工作和学习呢?"】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和群慧的孩子一样,成年之后短暂工作过,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个性、特征和青春期的孩子没两样,不要别人管,也不要别人教,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样延缓成熟和幼龄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长大化的成年人,在中国台湾就有几十万,在欧美、日本,甚至都是以百万计。
大学毕业后的职场新人,从基层开始做起,月薪低,工作辛苦。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怎么可能愿意为了一点钱而屈就呢?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惯了,成年之后,自然也没有习惯主动积极地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反正一切都有父母可以依靠,何必费心呢?遇到不顺遂的事,只要丢给父母就行了。
群慧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打算找工作,只说要出国念书,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申请不到学校,就读语言学校,后来混了两年才申请到一所社区大学的研究所,但也没认真读,所以没拿到学位。之后经由同学介绍短期打工,但其实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无所事事,爸妈也不知道,仍然寄学费和生活费。
群慧给孩子写信,孩子刚开始还会回信,后来就杳无音信,打电话也不接。孩子离家几年,觉得孩子越来越陌生,这次她忍无可忍要孩子回来,但当孩子一答应要回来,她又十分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和安排孩子的未来。
“到该放手的时候了,孩子已经二十七岁,也该独立生活和为自己打算了。”
不管他,难道任他自生自灭?这真是个难题。当然,能和孩子深入交谈,了解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最好。yulujidi.com
群慧的孩子想出国念书,而且有具体的行动,虽没拿到学位,但有在国外几年的生活经验,其实对他的未来也是有帮助的,他应该和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任由父母安排的孩子不同。
我建议群慧给孩子一点准备时间,以及多一点的空间做选择。
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年人,都普遍延缓离家和进入职场的时间。不过群慧的孩子都二十七岁了,群慧会着急也是理所当然,但若再过多干涉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延缓成熟,若孩子再过五年或十年仍是这个样子,那才真是令人担心呢。
放手就是把孩子的责任和问题还给孩子,让他清楚自己是个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和所需的一切努力付出。
【让孩子清楚地了解父母的期待】
【“第一步是什么呢?”】
当孩子从国外回来,爸妈可以先放轻松,就用一颗欢喜的心欢迎孩子回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不要觉得孩子像瘟神一样,是回来消耗或“偷窃”父母资产的人。
在愉悦的家庭聚会中,让孩子清楚地了解父母的期待,他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长大一定要有一份工作,要有收入,可以供他自己生活所需。
父母就是再有钱、再有能力,也是父母的,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生活费用,这是社会的法则。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贡献的人,才会有奖赏。
“孩子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不愿意认真找工作,整天窝在家里怎么办?"我建议群慧,要给孩子明确的时间。在三个月内,父母仍然提供必要的生活支出;三个月以后,供给减半;六个月之后,父母不再提供生活费用;而一年之后,孩子必须搬出去独立生活。
在自然界,面对已成年可独立的子女,父母的手段都是无情的,为了生存,老鹰会把雏鹰赶下悬崖,雏鹰难免有摔死的,但大部分的鹰都会从此离巢独立生活。
在我们那个时代,家里子女众多,没有人敢赖在家里,寒暑假就主动打工赚钱,毕业后,就自然会为自己的未来找出路,父母没有供养我们的能力。
没有经历窘迫,就难以尝到幸福现在的父母能力都很强,这是“少子化”的结果,父母一生的努力和积蓄,足够孩子一生不用工作,也都能生活优渥,孩子还有什么动力去辛苦地赚钱呢?孩子辛苦一个月的所得,买两件衣服、吃一顿大餐就花光了,如果还要还房贷和养车,日子要怎么过呢?“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孩子没有经历各种窘迫、难过的日子,他一生都难以尝到幸福的滋味。”
许多了不起的教育家或思想家,提倡教育不是为了职业做准备,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做准备。我想,这些言论没有人会加以反驳或反对,但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份工作。以服务的观点来看,我们接受无数人的分工和努力得以满足生活所需,应该也有一份工作来负起回报社会的责任,服务他人,但我们的工作观几乎都是为钱而工作,而不是为了社会的责任,乐于付出和工作。
一个男孩通常在九岁之后,就会想摆脱父母的照顾和保护,但传统父母却不想让孩子长大,等到孩子读完大学,却又希望他们立刻长大,能够独立。孩子幼龄化和延缓成熟其实是一段历程,不过现在和群慧谈这些已经太晚,但现在做些努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长大力,总比再过五年或十年来得容易。
我遇到过无数类似的求助案例,都是孩子已经三十好几了,却还赖在家里,超过十年没有工作,无所事事,他们的父母经常为了孩子应该工作而与孩子争吵,甚至反目成仇,最后亲子相残或手足反目。
"这些我都懂,但如何让孩子有动力去找工作呢?"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资助有“限额”和“期限”孩子的生活没有任何困难,只要伸手,父母就无限量地提供金钱供其花费,那谁还愿意去工作呢?我们在职场上辛苦、奋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一份责任吗?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也就无法维持家庭的开销,这是多么现实的问题,但孩子没有这样的经济压力,他就不会有动力。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资助是有“限额”和"期限”的,并用“温和但坚持”的态度,让孩子勇于飞出父母的巢穴,独立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如果错过了,就必须承受更大的困难。”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工作和学习呢?"】:http://www.yulujidi.com/juzidaquan/lizhijuzi/5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