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内心永远的牵挂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回家帮父母做点简单家务,陪他们买菜、做饭、逛街,冬天送他们每人一件羽绒服,他们并不奢望什么,但他们需要得到你的承认,中国的父母是最苦的,而孩子却是最幸福的。
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赡养父母是一种义务。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在社会生活中奔波的很多人,似乎忘了些什么,也顾不得一些什么了——比如对于父母。
最近新闻媒体披露的陕南某县王花蕊老人的遭遇不由得叫人义愤填膺。王花蕊老人有两个儿子,儿子很小的时候,丈夫就病故了。年轻的王花蕊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两个儿子同时考上大学同时毕业,老大分配到地委,老二成了县中的教师。但从此母子却成了陌生人。大儿子得了儿子,老母亲去看望,已是地委秘书科科长的儿子嫌丢人,不认她。对同事说:“是来上访的,烦死人了!”几年后,大儿子回本县当上了副县长,老母亲因穷困而求助于县长儿子,谁知大儿子像打发乞丐似的给了她20元钱;一年后,老人流浪西安,最终饿死街头,大儿子不得不赴西安。面对记者,他不承认死者是自己的母亲,还操着官腔说:“这是本县的一位孤寡老人,我是代表政府来处理后事的。"像他这样的逆子,不仅应该摘去乌纱,更应该绳之以法。如果做子女的像这位副县长那样,我们的社会文明在哪?进步在哪?善待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良知。多少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引以为终身的遗憾。老舍先生《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终前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季羡林先生《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先生的家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他的家更是贫中之贫。离开家几年,成为清华学子的他,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赶回家乡,“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坑上,一直哭到天明。”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前年去世的萧乾先生在回忆母亲时说:“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一天,妈妈含着我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了一点儿果汁,就与世长辞了。我哭天喊地,她想睁开眼皮再看我一眼,但她连那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杨澜问:“如果当初您不到美国读书的话,会怎样呢?”她本以为崔会这样回答:“如果当初我不到美国读书,那我很可能现在在河南农村种地。”但崔琦说的是:“如果我那时不出国,我的父亲就不会在三年困难时期饿死!”说着,他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舍、季羡林、萧乾、崔琦四位先生可以说他们几乎都达到了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的峰巅,可是他们在忆起父母的时候都伤痛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心底深处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说到底,那时国家穷,天下多少父母含辛茹苦,有的还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得做子女的无从报答养育之恩。现在,做子女的哪一家没有条件奉养父母呢?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陕南某副县长那样的不肖子孙呢?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精神家园不应支离破碎。在社会生活中奔波的每一个人,是否都应当思考一下:你是如何善待父母的?男人应该做好"双面胶"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yulujidi.com
曾经有一个问题几乎难倒了所有的男人:当你的媳妇和你的母亲同时掉到河里,请问你先救哪一个?这个问题永远都没有答案,因为无论媳妇还是母亲都是一个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让自己舍弃谁都是不对的。然而,正是这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之间却时常发生矛盾,有时竟势如水火,形同路人。身兼丈夫和儿子两个角色,男人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许多男人来自于传统的封建家庭,虽然接受了现代的科学知识,但依然“孝”字当头,把母亲放在了第一位,而把媳妇放在了第二位,特别是那些从小家境贫寒的人,他们认为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育大,其间的艰难困苦岂是才相处几年的媳妇所能体会的?因此,他们面对父母对媳妇的冷嘲热讽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当媳妇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他们甚至不惜离婚以尽孝道。
曾经有一个人,他和妻子本来感情很好,但因为妻子一直没有生养,婆婆脸色越来越难看,看到妻子一点小的过错,婆婆就会大加斥责,妻子最终无法忍受,与婆婆爆发了冲突。最后,妻子提出从容亲情温暖人生离婚,而他竟同意了,他说:“媳妇没了,可以再找,娘就这一个,没了就再也没有了"。在这场悲剧里,每个人都是失败者。
恪守孝道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美德,夫妻感情是维系家庭美满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为了尽孝而抛弃夫妻情意,更不能为了夫妻情意而忘了孝敬父母。
下面是一个男人的痛苦心语:
“我是一个司机,结婚三年了,由于长期在外跑运输,顾不上家。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和我母亲住在一起。我母亲年纪已大,身体又不好,需要有人照顾,而我跑长途两天三天甚至十天半个月不回家,照顾老人的义务就落在了我妻子身上。我妻子这人很要强也很能干,这个家里里外外都由她一个人撑着,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种田,非常辛苦。说实在的,我这个做丈夫的觉得很对不起她,很歉疚。但话又说回来,自结婚后没多久,特别是妻子怀孕和孩子出生以后,婆媳之间就时不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争吵不休。”
“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总想着吃上一口家里的热饭,然后蒙头大睡一场,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当热饭刚端上来,还没吃上几口她俩就开始在我面前诉苦,数落对方的不是。她们各说各的理,每次都是说着说着就争吵起来。我真难做,说母亲对,妻子不高兴,说我没良心,不管家。说妻子对,母亲骂我,那话就更多了。每次家里都是战火纷飞。我简直烦透了,饭吃不好,觉睡不香,精神更是累得受不了。有时真想永远不回家,眼不见心不烦。可我做不到,既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妻子的丈夫,家庭的责任告诉我必须回去。"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家族关系中较难相处的一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婆媳各不相让,相互敌对,婆婆认为“我的儿子"当然该听我的;媳妇则认为“我的丈夫"自然最疼爱我。而作为男人和双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敢偏向任何一方。
方平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脑力劳动者,自是辛苦异常。可他说:“公事与家事比起来,我宁愿选择24小时待在公司。”原来母亲和妻子争着向他示爱,并极力贬低对方,他实在承受不了。
天凉了,妻子非要他穿上自己买的羊绒衫,而母亲则“逼”他穿上自己亲手织的厚毛衣。他若穿了妻子的,母亲会说他“只有老婆没有妈";他若穿了母亲的,妻子则会说“你心里根本没有我。”他实在是哪一个也不敢得罪,无可奈何,他只得贴身穿了妻子的羊绒衣,又外套上母亲的厚毛衣。
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的妻子,都是自己的至亲至爱,该向着谁呢?他苦恼极了。
后来,他试着做"思想工作",居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他告诉妻子,母亲多么的喜欢她,并顺手“替”母亲买一些小礼品送给妻子,例如丝巾、手袋什么的;面对母亲的时候,则一再强调妻子其实很尊重她,当然,他也会"捎来"一些礼物给母亲。一来二去,他发现婆媳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么紧张了,而且有了些"和气"。于是,他继续努力。他常到岳父母家去,有活就干,没活就聊聊天;他常在岳父母那里夸自己的妻子多么心灵手巧,孝顺贤惠,还常说妻子治家有方,自己太幸运了。岳父母当然很高兴,于是,一日女儿回来,他们就会将女婿的话告诉女儿,并反复叮嘱叫她要搞从容亲情温暖人生好婆媳关系。
在他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母亲和妻子竟从势不两立的“两派”拧成了“一股绳”,一有什么问题,妻子和母亲总是站在同一立场上来"对付"他,别看他表面上装得无可奈何,其实心里可舒服呢。
一般来说,刚过门的媳妇大多对婆婆比较恭敬,婆婆也是真心地接纳媳妇。两个人都想处好关系,于是,两人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亲密,像亲母女那样交谈和相处。
其实,这却是婆媳相处的大忌。因为婆婆和媳妇毕竟不是母女,母女间可以上午吵架,下午又和好如初,而婆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她们的纽带只是那个身兼儿子与丈夫的男人。她们的关系事实上是很脆弱的,若对方说了些什么“伤心话”,很可能被另一方“刻骨铭心”,永难相忘。
所以,婆媳之间无论如何亲密,都不要忘了拿捏一个分寸。
作为媳妇,你一定要谨记:婆婆是自己的长辈,是自己最爱的人的母亲。对她一定要温婉和恭敬,若她说了什么"刺耳"的话,不要立刻还击,忍一忍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做婆婆的则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媳妇是儿子的终身伴侣,又是自己的晚辈,万一她有什么不对之处,用不着跟她计较。
和谐美满的家庭是每个人所向往的,而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中之重,作为男人,必须巧妙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作为婆媳双方更应该从家庭的大局出发,互相理解,更多地宽容体谅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共“爱”的人更加幸福地生活和工作。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父母是我们内心永远的牵挂: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chongwumingzi/5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