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悖论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还流传着一个著名的“鳄鱼悖论”:从前,一条鳄鱼从母亲手中抢走了一个小孩。
鳄鱼对母亲说:“你猜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把孩子不加伤害地还给你。”
这位可怜的母亲说:“我猜你是要吃掉我的孩子的。”
于是,这条鳄鱼正准备吃掉孩子,可是突然发现自己碰到了难题。如果吃掉这个孩子,那这位母亲就猜对了,就应该把孩子还给她。可是,如果把孩子还给她,那她猜错了,就应该吃掉孩子。最后,这条鳄鱼懵了,只好把孩子交还给母亲。
事实上,无论鳄鱼怎么做,都必定与它说的相矛盾。它陷入了逻辑悖论之中,无法不违背它的承诺而从中摆脱出来。反之,如果这位母亲说:“你将要把孩子交回给我。”那么,鳄鱼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了。如果鳄鱼交回小孩,母亲就说对了,鳄鱼也遵守了诺言。如果鳄鱼吃掉小孩,母亲猜错了,鳄鱼就可以吃掉小孩而不违背承诺。
逻辑与方法yulujidi.com
奥卡姆剃刀
1285年,威廉出生在英国一个叫奥卡姆的小村庄,后世的人们都称他为奥卡姆的威廉或者威廉·奥卡姆。奥卡姆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成绩优异,完成了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必需的所有课程,但由于在思想上与基督教正统教义相冲突,因而终身没能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奥卡姆成为了最重要的教士和神学家。由于他在辩论中的机智和敏捷,因而获得了“不可战胜的博士”的光荣称号。
1322年左右,奥卡姆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反对教皇专权,主张教权与王权分离,教会只应掌管宗教事务,关心“灵魂拯救”,不应干预世俗政权。于是,奥卡姆被教皇宣称为“异端”。1324年,奥卡姆被恼羞成怒的教皇拘捕,关进了教皇监狱。次年底,教会组织了6个神学家专门研究了他的著作,结果有51篇被判为“异端邪说”。
1328年,奥卡姆在一天深夜逃出了监狱。同年6月6日,罗马教皇革除了他的教籍,下令通缉捉拿。奥卡姆逃往了意大利比萨城,投靠了教皇的死敌——当时的德国皇帝路德维希。他对皇帝说:“你用剑来保护我,我用笔来保护你。”从此,奥卡姆公开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定居在慕尼黑。在德皇的庇护下,奥卡姆展开了对教会和阿奎那正统经院哲学的口诛笔伐,还写下了许多为王权辩护的文章。可是,20年后,路德维希皇帝去世了,奥卡姆再次遭到教廷传讯。但是,教廷还来不及给奥卡姆定罪,一场黑死病就在整个欧洲蔓延开了,奥卡姆也没能幸免于难。
虽然奥卡姆著述颇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著作几乎都被人们慢慢遗忘了。可是,他的一句格言却历久弥新,至今仍享有盛誉。这句格言很简单:"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它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得到确实的证据,不要提出不必要的概念;一个个实际存在的东西才是可靠的,空洞的概念往往是无用的累赘。奥卡姆的格言就是要把理论中多余的、不必要的术语和废话全部“剃掉”,所以被人们称为“奥卡姆剃刀”。这句话针对的是神学研究中繁琐、玄虚的风气而说的,当时的神学家们喜欢故作高深,生造概念,把问题搞得非常复杂。奥卡姆根据“奥卡姆剃刀”证明了许多结论,其中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是他被教会迫害的重要原因。
“奥卡姆剃刀”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几百年来,无数科学家用这把“剃刀”磨砺科学理论和科学思维,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成果。
哥白尼之所以提出“日心说”,就是觉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地心说”太过复杂。在托勒密的理论中,有80个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既不和谐,也不美。哥白尼坚信上帝喜欢简单的事物,于是用“奥卡姆剃刀"剔除了多余的天球,并提出了“日心说"。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公转——这样一来,哥白尼的理论比传统“地心说”简单了许多。据说,这也是伽利略接受哥白尼“地心说”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奥卡姆的“剃刀",牛顿是这样运用的:“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我们就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马赫把“奥卡姆剃刀”改造为“经济原理":“科学家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结论,并排除一切不能被认识到的事物。"在《时间简史》中,霍金说:“最好是采用称为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科学家们对简单性原则的重视甚至过了头,以至于爱因斯坦提出不能盲目运用“奥卡姆剃刀”:"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奥卡姆剃刀”不仅被运用到科学或理论工作中,而且被广泛地运用逻辑与方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主张在企业管理运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巴菲特甚至认为,"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有做什么。正是奥卡姆剃刀成就了今天的世界首富"。还有人把“奥卡姆剃刀"的简单性原则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主张句子要短小、精炼。也有人把“奥卡姆剃刀”运用到广告创意和广告语中,主张广告越简单越有效等。总之,"奥卡姆剃刀"蕴含的简单性原则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习
因为简单,所以行之有效?康德的梦有一次,康德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他独自划船漂到了南非一个荒芜的岛上,他在海上远远就看见那岛上有两根高耸入云的石柱,于是想凑近去看个究竟,谁知道刚一靠岸就被岛民给抓住了。没等开口,那些人的首领就告诉康德:如果说的是真话,就要被拉到真话神柱前处死,如果说的是假话,就要被拉到假话神柱前被处死。反正是死路一条了。
康德想了一想,说:“我一定会被拉到假话神柱前被处死!”
如果康德说的是真话,他应该在真话神柱前被处死,可按照他的话又应该在假话神柱前处死。反之,如果康德德说的是假话,他应该在假话神柱前被处死,可按照他的话又应该在真话神柱前处死。于是,岛民们傻眼了。他们犹豫了很久,最后不得不把康德给放了。
岛民们要杀康德,完全还可以再立一根石柱,专门杀说悖谬话的人,或者说杀真假难定的话的人。实际上,在现实中,很多话很难简单地说它是真话还是假话。非真即假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幼稚的。康德的梦至少说明了人类的理性并不是清晰明确的,在很多时候会陷入自相矛盾的陷阱。据说,康德醒来后受到启发,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人类理性二律悖反”的章节,指出了人类的理性并不可靠。
逻辑与方法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
有两个坏人,一起做了违法的事情,结果被警察抓了起来,被分别关在两间不能互通消息的牢房中。在这种情形下,两人都可以选择与警察合作,背叛同伙,也都可以选择不与警察合作,拒不认罪。如果两个人都保持沉默,警方找不到证据,就无法给两人定罪。于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告发同伙,就可以无罪释放,还可以得到一笔赏金,而同伙就要被重判,还要被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嫌疑犯会怎么做?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相互合作,保持沉默,这样两个人都可以得到自由。但是,在实际中,两个人都会考虑对方会怎么选择。两个囚犯都是道德败坏的家伙,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信任可言。所以,囚犯会想到:对方最可能选择告发自己,而获得自由和赏金;并且,对方也会这样来估计自己。在这种情形下,理性的囚犯们都会选择和警方合作。于是,结果总是两个囚犯都坐牢。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情感和道德的原因,人做选择的时候并不完全出于理性。这时候,很多囚犯因为江湖义气之类的东西选择了拒不交代。也就是说,囚徒困境中囚犯的决定往往比纯粹理性的分析要复杂得多。但是,囚徒困境至少告诉我们,选择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与他人有关,对他人行为的预计往往对我们的决定有很大的影响。
罗素悖论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并很快渗透到数学的大部分分支中,成为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1902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提出了一个悖论对集合论进行质疑,这个悖论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
康托尔给集合下的定义是:把一定的并且可以明确识别的东西(直观的对象或思维的对象)放在一起,叫做集合。罗素把集合分成两类: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元素的集合;集合本身是集合的一个元素的集合,那么,任何一个集合,不属于第一类集合,便属于第二类集合,二者必居其一。
接着,罗素进一步提问:把所有本身不是它的元素的那些集合汇总起来,组成一个集合Q,那么Q属于哪一类集合呢?显然,可以看出Q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集合,因为:(1)假若Q是第一类集合。按Q的定义,显然有Q∈Q,但这又成了第二类集合。
(2)若Q是第二类集合,自然有Q∈Q,但根据集合Q的定义,它的元素都是第一类集合,所以Q又成了第一类集合。
罗素悖论有一种通俗的版本,即广为流传的“理发师悖论”: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逻辑与方法
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发。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但是,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罗素悖论的出现,震动了当时的数学界。当时,有数学家写完集合论的著作正准备出版,得知罗素悖论后,只好推迟了出版计划,并伤心地说:“一个科学家所遇到的最不合心意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其基础崩溃了。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正好把我置于这个境地。”此后,为了克服罗素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鳄鱼悖论: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chongwumingzi/5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