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女孩名字

人格培养是孩子获得能量提升的源泉

语录基地 www.yulujidi.com 女孩名字 2024-09-20 15:23:08 632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人格培养是孩子获得能量提升的源泉

完善的人格教育可以塑造正面、积极、乐观的心智结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命程序,让其快速有效的解决成长及以后生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和彰显精神能量的作用。

当代教育可以说已经陷入了某种危机,而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教育者放弃了应该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导——这种我国悠久的传统教育模式。

人格培养是孩子获得能量提升的源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同于自然万物的除了身体的成长之外,更需要有心灵的滋养和抚慰。人只有在身体与心灵共同获得成长与发展时才能达到和谐与完美。同时,人的成长与发展也需要有足够的心智能量,而心智能量来源于在人格培养中所塑造的道德意识、思想境界和参与社会化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健全的人格是获得精神能量、创造外在有形物质的源泉。因此,人格素质教育不仅是使教育摆脱当前危机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创造力和充裕的物质生活。然而,怎样才能建设性地运用这些科技的力量来造福人类呢?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在其著作《文明受审》一书中,很明确地阐述了这一点。

汤因比指出:当人类的科技力量变得强大时,心智和人格的力量也必须随之增强。迄今为止在人类生活的进步过程中,精神水平与物质水平的进展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悬殊,所以人类的幸福有赖于我们的道德成熟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和培养人的良知与道德yulujidi.com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人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即心智,二是身体即物质。在世间的万般物种之中,只有人类面临着这种特殊的选择与挑战,即怎样使心智和身体共同和谐发展,并且按照良知与社会道德公允的方向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

在四书《礼记·大学》中对于教育的认知和解释是这样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也就是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思想境界。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并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想把家庭、家族、国家、天下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是什么在消耗着孩子的能量

我们的先辈有着如此的智慧,对于教育的思想用极致和精辟的语言从人性的发展到物质的拥有做了深刻的诠释。教育要做到的是提升境界、掌握规律、修持心性,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类教育的根本,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更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途径。由于人的生命具有两个层面,因而与此相对应的,人也在寻求着这两个方面的价值。

人的心智有着追求精神价值,如真、善、美、爱等,获得这些会使人内心感到喜悦和幸福,也就是在提升精神能量;人的身体则追求物质的享有,因而要有衣、食、住、行等条件,并力求安全、便利和舒适。只有当人类心灵和身体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时,人才能产生完全的幸福感和内在的喜悦,也才能够产生能量的最大化,有了能量的最大化才能创造和享有生命中应该享有的一切。

人格教育第一,知识教育第二现在的问题是,在科技高速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物质追求和享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专注于物质而忽视了精神的价值。因为物质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计算;可精神价值是更为深层的,它虽不易从表面上显示出来,但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使我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生活、健康等造成影响,甚至危及个人与社会。而人格教育的功能便是帮助人们在精神与物质两方面都得到最大和最全面的成就。

人类有着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追求,对精神追求也带来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在此领域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善恶的标准、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人际之间的爱和关怀,借以达到内心的充实与宁静,并寻求解决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的最佳途径;对物质的追求则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便利,人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物质世界的特性和自然界的法则,从而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完善。这两方面的成就也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有两个相对应的层面。人格教育着力于满足和培养孩子在精神层面上的发展与需求,帮助孩子体现其精神价值而获得心智的成熟。人格教育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教导和训练,使人达到内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是让我们的孩子获得心智能量的源泉。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开发人的智慧才能,则是教育对应于人类物质需求层面的功能。通过知识、技能和体育的教导和训练,增强体质,发挥创造才能以实现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在教育的两个层面中,人格教育理应居于优先地位,这一点可以从人的心智与身体的关系来体现。人对于心智的追求在于精神上的满足,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人的身体则不断寻求着物质上的满足,要过得舒适、安全、便利。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和群体中发挥作用,与他人愉快相处,并从人际交往中彼此受益,就必须要让心智的追求驾驭身体的欲望。换句话说,人类的心智与身体之间应当建立起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先后有序的关系。

人格决定命运

这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绿洲里的老先生》的故事: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糟透了!我很讨厌那里。”老人回答说:"这里也是一样的。"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老人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很美,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回答说:“这里也是一样的。”

旁人听到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老人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当你以批评的态度看这件事时,是什么在消耗着孩子的能量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完善的人格教育可以塑造正面、积极、乐观的心智结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命程序,让其快速有效地解决成长及以后生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发挥精神能量的作用。

当处于主体位置的心智能够引导处于对象位置的身体时,一个人才能透过表象理解事物的本质,以更高的境界来处理好人、我、事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最佳的效能;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处于主导地位,就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私利、及时行乐等不道德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最终也会使自己陷入孤立、痛苦、空虚和失望以及社会或道德的惩戒中。

因此,如果教育者只传授科技知识,只注重孩子的智育和体育,而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良知和成熟的人格,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缺陷或问题,也会殃及家庭和社会。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也有一句名言表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人格决定命运。”不仅对个人是这样,对世界同样也是如此。可以说人类下一代的人格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人格的中心是爱,爱和支持是人精神能量的源泉,因此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在心智上成长并达至成熟。而在人的一生中,人格的成长与心智的成熟最重要的建立阶段是在0到12岁,以孩子从父母、亲人及成长环境里获得的爱和支持的多少为依据。在这段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使其获得知识,而是对孩子心智的培养。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人格培养是孩子获得能量提升的源泉: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19.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