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3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每当谈到自杀的话题,我总会觉得很沉重,读了萨特的书我知道:生命是由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构成不同的生命,从此就明白自杀原来也是一种选择,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选择。我无法谴责这种选择,因为据调查,那些在平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挫折与压力在自杀的人看来已经超过了心理承受的极限,这些压力已经沉重得让脆弱的生命无法去承担,终于在注定的某一天这生命被压得支离破碎,原来心理上的伤痕比生理上的伤痕更致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只很可爱的半大白狗,很不幸的,它在一次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了,两条后腿都被碾碎了,车祸过后,这只白狗已经奄奄一息了,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它必死无疑,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只白狗忍受整整三天的剧痛后,开始慢慢地熬过来,慢慢地复原。三个月后,这只小狗就可以用仅剩的两只前脚拖着光秃秃后半身在大街小巷里快乐穿行,寻找那还隐藏在某个角落里的骨头,欣赏着从身边跑过的美丽的母狗(它是一只公狗),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驻足观看,然后在一片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离去,但白狗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它也不需要这些赞叹,它所需要的只是食物,食物是维持它生命的必要的东西,人的称赞却不是,虽然有时候伴随着这些称赞会有一些骨头从天而降。然而这只坚强的白狗却没有寿终正寝的好命,或许它因病死了,又或许它的主人不忍心它继续“受苦”而把它人道毁灭并祭了自己的五脏庙,但它绝对不会是自杀的。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这只狗有了人一样复杂的大脑和情感,能读懂来自周围公狗母狗的诧异或鄙夷的表情时,或许它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吧,或许它也会选择自杀吧?原来太过复杂的大脑和情感让生命变得脆弱了,脆弱得连普通动物所能承受的痛苦都无法忍受,这只狗只要熬过生理上的痛苦就行了,而人却必须额外忍受更沉重也更长期的心理煎熬,这才是导致人崩溃的原因。
在我的记忆里面,当我只有六七岁的时候,我的小脑瓜里总会冒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出生呢?我出生是要干什么呢?爸爸妈妈对这种问题的回答是:“你是从胳肢窝里出来的。”或是:“你是从河边捡回来的。”我对这些答案不满意,但却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慢慢地也就忘了。直到后来学了生物学,才明白原来我的存在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概率事件,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的偶然相遇才使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这个答案也不能让我满意,这么独一无二的我怎么能随随便便地用概率来解释呢?那我的生命也太过荒谬了吧?另外,我也不相信宿命论,不相信轮回,也不相信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我更愿意相信生命是由选择构成的,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生命道路!然而我还是不明白生命的原因。
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位二十出头就双腿瘫痪的作家在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挣扎后,在《我与地坛》里写道,一个人出生了,生命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个问题,而是一个事实。死,是一个必然到来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节日。读了这一段,我才稍微明白,生命只是一个事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个事实,不用把生命看得这么复杂。简单才是生命的本质,压力是会有的,但也是可以化解的!每个人活着都有一种价值存在,我们的使命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这种价值,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必须担负起这些责任让生命不再轻浮。而自杀则是对这些价值与责任的否认!生命因为复杂而脆弱,简单才能使生命变得刚强!自杀是生命的一种选择,但对我而言,它将永远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我选择永远捍卫脆弱的生命!yulujidi.com
出生和死亡定是人生的两件大事。我是早就忘记了婴孩时的感受了,但每次看那些白白嫩嫩的小baby时,都震惊于他们的新鲜和纯洁。生和死本来就是一体的,看看刚出生的小侄女,我有时会想起死去的奶奶。生死交替,生命便是这样延续下来的。
初中语文课本里蒙田的《热爱生命》让其时尚小的我开始审视
或第一次下意识地开始思考人生。我是一个异常敏感的人,一草一木,一蚁一虫,总能给我无限的遐思。对草木,我是不吝于给予它们关爱与照顾的;对动物,有时我太顽皮了。我的确淘气地用各种办法来玩弄排成一条长龙的蚂蚁。也许它们太小了,我意识不到。但春天初临,我看到第一只蚂蚁时,我会把它托在手心,感受到酰酥痒痒的生命的感觉。虽然我可以原谅我对蚂蚁的残忍,我却忘却不了我曾经的一只宠物,小狗飞飞。我们家从来不给小狗什么高贵的吃食。乡村的狗大都这样——坚忍、贫苦,保持狗的本性。但我那时很讨厌它。它向我撒娇,等我放学回来,就跑着跳着,摇着小尾巴向我迎来。而我呢?有时不耐烦地抚摸它两下,但更多的时候是不理不睬,甚至一把抓住它丢到角落里。狗是通人性的,它后来变得郁郁寡欢,毛色日渐暗淡。最终没人理它了。它终于病了,两只眸子都呆了。我后悔但无法,只得随它去了。因为愧疚,我把它好好地“葬”了一下,感觉是我杀死了它。就像郑振铎不再养猫一样,我后来也很少养小狗了。那次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个体的生死都是具体可感的。死,并不可怕,但却值得我们的敬畏。自然不必求死,但一定要尊重生。爱生与重死并不矛盾。生死是一件郑重的事。
上周做家教,学生突然问到2012年世界末日的说法是真的话该怎么办。我愣了一下,说,即使是真的,那也是命运,如果我们无法扭转,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这倒有点古希腊的悲剧精神了。明知命运的力量,仍悲壮前行,将生命进行到底。
我个人不怎么去想世界灭亡的问题。生的逝去,死的逼近是每时每刻都正在发生的。离家千里,我会想到我的双亲正在一刻一刻地衰老,接近死亡。我也许不排斥死亡,但我却真的怕他们永远离开我的那一刻。所以又想,也许一个人并不害怕死,但害怕自己深爱的人的死去。但我并不虚无!因为死的确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上帝既把我们抛到人间,我们就要好好地、认真地生活。
热爱生命,敬畏死亡,人生当如此!
假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亲眼目睹小侄子的诞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到护士将孩子静静放在嫂嫂身旁不免感叹生命的可贵。孩子的脸红润而稚嫩,小眼睛仍然挣不开,只张着嘴哭泣。人就是如此一般自然而然地诞生,无须问为什么。任何对于"人为何来到这个世间"的问题在婴儿躺在床上安睡的那一刻都显得苍白无力。我看到的婴孩仿佛一个浓浓的、蘸满水墨的重重一点,在白纸上通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透出惊奇,而他面前有无限的可能和未知。未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一段怎样的人生?在这一刻我无比地相信着自由的力量,相信着未知,也相信着我的相信。人生就是以未知开始,以未知结束。这个假期我在家乡的城市中设立的社会福利院做义工有半个月的时间,主要时间都待在养老院中。在那期间,我接触到了一个与外面繁华、年轻、富有活力的都市截然相反的,每天都在衰老与走向死亡的世界。那里面有退休的教师,有失业的工人,有家里无人照顾的病号,也有主动来这里颐养天年而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垂垂老者。其中有个老人对我说:"这里年轻的七十多,最老的九十多。"在这里,身份与年龄的差别变得模糊了,社会中评价与划定个人价值的因素在岁月的磨蚀中变得毫无意义,不管你之前是万人簇拥抑或一事无成,不管你属于“年轻”还是“年老”,都被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单间整合进同样的生活环境,在被提起时用"养老院里的人"这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变为一体。或许,在面对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日复一日的生活时,人的差别是不存在的。"我现在什么都不用考虑了,孩子成家立业,退休金都交了房费,还能怎么样?就这么活着吧,多活一天是一天。”我无法评判这种生活态度,但显然,这里的一切都与他们年少时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和勇于追求梦想的热情毫无干系,这里有的是平静、祥和,以及死寂沉沉的安稳度日。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3: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