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拼命留在舒适区里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
你是否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靠同一边睡?我猜你是。想象一下,今天睡觉时,你走进卧室,发现你的伴侣睡在“你的”位置上。“你为什么睡到我这边来了?”你愤慨地问。伴侣若说,他决定从此都要睡这一边,你或许会勃然大怒:“但是这一边是我睡的,我没法在另一边睡。”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总是睡在同一边呢?是不是因为另一边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不,这只是因为,你惯常睡的这一边属于你,它是你的“舒适区”。要是把它夺走,即使只是移动两英尺,你也会觉得非常不自在。
“舒适区”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你习惯待着的位置,习惯扮演的角色。它是你所习惯的一切,它是鱼缸里的小圈圈。你的舒适区包含了你所熟悉的一切事物,从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到你习惯相处的某些人。它也涵盖你的情感习性,如你在亲近关系中是否习惯于表现开放的态度,你对自己和别人是否诚实对待等。
每一天,你或许都可在小处体会到,你是多么强烈依附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有人把车停在你的车位上,结果,迫使你把车停在别的地方,这点令你愤怒;有人把你桌上的东西重新整理过,你就会生气;你把巴士、戏院和教堂里的某个位置认定是自己的位子,要是有人坐在那里,你就觉得困扰;你在健身房里固定使用某一台机器,若有人占用了,让你不得不换另一台机器运动,你就会很不高兴。
当然,在生活中创造让自己舒服的环境,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必须有所改变时,我们还是会紧紧依附在舒适区里,抗拒必须采取的新措施。这时,我们往往会有这种反应:“哦,不,一切都是这么顺利。为什么要发生这种事?"这些想法反映出我们对改变的态度:情况改变时,我们的反应往往是不安、抗拒,甚至是愤怒。当然,我们会面对更多的改变。所做的改变越重要,我们越不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生活失控了。我们在这场保有持续性、稳定性的战争中“落败",而在我们之外的某种力量“打赢”了。yulujidi.com
你花了多少力气,让自己留在舒适区里,努力保护自己,不必在生活中做改变?或许比你愿意承认的还要多。结果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让自己成长,因而破坏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变得僵化、没有弹性、冥顽不灵。当然,那时我们会想知道,为何我们想体验热情,却再也感觉不到,为什么爱情变得无趣,为什么有时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我们从未怀疑,这是因为我们拼命维持现状,不让生活有所变动。以下是第三个生活原则:当我们试着维持现状,通常会落到一个下场,就是紧紧抓住不该抓住的人与事,对于变迁的可能性视而不见,而它们却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你看过五六十年代那些可笑的科幻电影吗?这些电影大多描述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经过。我还记得一幕,一个所谓的外星人,通常穿着似乎是用铝箔纸做成的战服,向惊慌的小镇居民走去。然后,他用很重的鼻音宣布:“抵抗是没有用的。”
抵抗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改变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无论我们喜不喜欢,它都会降临在我们身上。事实上,我们奋力抗拒,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更多痛苦。秘密三主张:不要拼命让一切事物保持原状,我们应该停止挣扎,别再跟生活的流动力量作战,学习顺服于它的水流吧。
读到这里,你或许觉得:“哦,你是对的,芭芭拉。我晓得有人抗拒生活的规律,就像你说的那样,但是我没有。我真的在追求成长,我已经努力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要问的是:你说你在追求成长,但你是真的在做吗?一切的成长都包含了改变,一切的改变都会向我们的稳定感提出挑战。所以,你是在追求稳定吗?我想到一位中年女性的故事。她一直过着保守审慎的生活,她发现自己很忧郁、焦虑,对婚姻生活全无热情。经过长久的抗拒,她决定放弃,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接受治疗的头几个月,她的情况很好。这位女性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仔细倾听治疗师的建议。她勤奋地做完治疗师给她的功课,阅读某些书籍,甚至参加某些可以共同讨论的团体。
有一天,在会晤当中,治疗师要这位女性谈谈接受治疗以来做了哪些改变。
“改变?”这位女性答道,她的声音里带着困惑。
“是的,”治疗师继续说,“你的行为、态度,你跟丈夫或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些地方有哪些改变?”生活的目的不是让每一件事物井然有序并维持原样。这不叫活着——这叫停滞不前或死亡。让生活维持“稳定”,不肯迎向改变,就会招致痛苦。
“什么改变?”这位女士又说,“我没有做任何改变。”
治疗师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亚当斯太太,如果你没有做任何改变,你为什么每星期来这里呢?"“因为我在追求个人成长,我想影响自己!”亚当斯太太直率地回答,“可是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真的要改变……”不知有多少次,我协助某人或某对夫妇时,对方好像真心要追求成长,但是当我建议他们改变时,他们却做出同样的答复:“你要我做改变?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同意改变自己,我说的是,我同意影响自己。”当我面对对方的这种态度时,我总是感到惊讶。然而,我完全了解这种心理。我们都喜欢成长这个观念,但是我们不喜欢必须做改变的念头。
【这就是我所说的“有条件的成长”:】
只要我不必在生活的重要层面做改变,我就愿意成长,愿意影响自己。
只要我能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我就愿意成长,愿意影响自己。只要我不必重新评估婚姻、工作和个人习性,我就愿意成长,愿意影响自己。我们不敢信任自己的翅膀。我们用羽毛覆盖它、整理它,却不敢拿身体压上它。我们总是紧紧攀住细木。
【——纽柯(Charles B.Newcomb)】
想一想,如果你站在悬崖的边缘,看到对面有另一座悬崖,你很想到那边去。你知道自己再也不想留在原地,知道自己已经浪费太多时间站在这里。你知道跳过去的时机到了。就在你认为自己准备好要跳的时候,你往下看,看到两座悬崖之间宽阔的深渊。这时,你的心中充满恐惧——你害怕坠落;害怕体能不够好,跳不过去;害怕到了那里改变主意,却没法回来;害怕这么一跳,就抛下了心爱的某个人或某件事。
你的心低声说出你的梦想,它提醒你,无论对面有什么事物在等你,你还是非常渴望到那边去。如果你留在原地,你永远不会快乐的。这件事你已拖得太久了,你看着别人从一边成功地跳到另一边,跳到属于他们的悬崖上。他们呼唤你,要你赶快过去。但是,你仍然站在原地,动弹不得,满心恐惧,无法一跃而过。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次我们站在象征性的悬崖上。我们晓得,自己必须跳到对面的悬崖上。这里的悬崖代表过去的你、过去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的地方——自知必须辞掉的工作,应该结束的爱情,必须改掉的某种坏习惯或上瘾的行为。那边的悬崖代表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想拥有的那些成就——一直想追求的梦想或事业,一直想得到的那种爱情,一直想承担的那种风险。
每次面对这些生命中的“悬崖”,你就有机会成长,成为比昨天的你更好的人。但是为了追求成长,为了一跃而过,你必须体验改变。大多数人就是卡在这个地方,裹足不前。
无论任何时刻,只要我们冒险去做改变,变成跟以前不一样的人,我们就进入了未知的领域。我说的不只是承担很大的风险,如创业或结束一段感情。你的“往前一跳”或许不至于让你受不了,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从向来不对丈夫表示你需要什么,到开始表达自己的感觉;从扮演幕后功臣的雇员,到要求老板让你负起更大的责任;从生性害羞安静到主动交朋友;从一直保留高中时代的发型到换个发型。
当我们考虑要不要往前跳时,害怕是不是正常的反应?当然是。这边的悬崖代表你的舒适区,即使你在这里很不快乐,如困在没有发展的工作里,或是在不愉快的爱情里受苦,但这里仍然是你熟悉的领域。你的心会把熟悉诠释成安全。“不要跳。”它警告你,“你可能会受伤。谁晓得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要冒险呢?留在这里至少比较能掌握状况。”
在阻碍成长的方法当中,抗拒变化是最常见、最致命的一种方法。对于成长来说,改变是必要的、无法避免的。在前一章里,我们谈到秘密二:生活的目的是成长,成为你能力所及的最好模样。秘密三在逻辑上延续秘密二的想法,它主张,成长的机制就是改变的过程。说得再简单一点,如果成长是一条你想走上去的道路,改变就是你必须使用的交通工具。坐在车上虽然有时觉得不舒服,却不表示你应该下车。
当我们走过人生,怀着不自觉的念头,只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成长,我们就丧失了许多美好的祝福与契机。在恐惧的另一头,它们在等待着我们。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你是否拼命留在舒适区里: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