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女孩名字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6

两人游戏中玩的较多的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打索米”的游戏。首先制作一个黍泰,(音gaga),也就是先截取一段手掌长的木棍,把两头削尖。玩法是在地上画一个直径约为手臂长的圆圈,把“泰泰"放在圆圈中间,玩时先由一个孩子用一根木棍去敲打"泰泰"的一个尖端,等"米宋"被击打后跳到空中时就用木棍打击它,把它打得越远越好。记忆中好像木棍还必须是从自己蹲着站立着分开的两腿中间后面抽出来才能打的。“米索”落地后,另一个人就跑过去捡,然后站在那里把它投向圆圈,如果投中了就换另一个人来打,投不中就接着捡和投。这样,负责捡的一方就需要跑来跑去,好像是被罚的样子。

“拾子”游戏也是两人玩的。在炎炎夏日的午后,不爱午睡的孩子们总喜欢围坐在柳树荫下玩这个游戏。所谓"子"其实就是用砖把瓦片砸成成人拇指大小的五块多边形的小瓦块。玩时一个孩子先把五个子都抓在右手里,其中四个握在手心,另一个捏在拇指和食指中间,抛起后者,把前四个丢在平滑的地上,然后用手接住被抛起后开始往下落的那个子。随后依次抛起一个,抓一,抓俩,抓任……等到完成抓任后要先抛起一个,用手把地上三个子并拢在一块,形成一个平台,与地上另一个子隔开一段距离,再抛起手中的子,捡起地上平台之外的那个子,把两个子抓在手中后抛起一个艺术对/子,把另一个子放在平台上。接着把手中的子抛起,随即把手翻转过来,手心朝下,中指比其他手指更低一些,在食指和无名指之间形成凹接住往下落的子,用它去碰撞原先放在平台上的子,要把后者碰在地上,然后捡起去碰的子,抛起它,把地上的四个子一手抓起来,游戏就算完成。玩拾子游戏时,地上的子常常被抛得四下分散,要一下子把它们都抓起来是有难度的,需要用手很快地呼喇一下才行。中间失手没抓起地上的,没接住上面掉下来的或没把手里的在平台上放好都算“坏”,由对方接着玩。拾子游戏要求手和眼要配合得恰到好处,这并不容易做到,所以游戏很难一下子完成,往往只能做到中间某一阶段,下次接着来,有点像打扑克中的“升级"。玩拾子游戏时口中要随着各种动作的进行念念有词。那是一段很好听的顺口溜,大约是“拍下,木pa,抓一,抓俩……”意思是把“子”拍在地上,别人不要扒。多年后的今天,我对拾子游戏玩法的细节已经模糊了,经别人的提示和自己的拼凑才变得清晰起来。家乡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曾跟我说她们儿时玩拾子游戏用的“子”是玉石的,可见这个游戏在过去曾是多么流行和辉煌。两人游戏中有一些是属于智力型的。比如纸牌游戏。先把一张纸折叠后撕成许多小方块,在每个小方块上写上象、狮、虎、狼、狗、猫、水(鼠)等字,然后在地上画一个由许多横竖线构成的长方形的图形做棋盘,双方都把自己的“兵力”摆在自己一侧,就开始相互进攻和厮杀,直到把对方吃完就算自己赢了。玩法是大的吃小的,就像人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紫泥"。不过有意思的是,最小的水又能吃最大的象,因为“水”能钻进大象的耳朵眼里。这样从象到水再从水到象就构成一个循环。这似乎在说大自然一方面是不平等的,彼此斗争的,有强有弱,恃强凌弱,另一方面又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没有最强和最弱之分。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6

下军棋和打扑克也是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下雨天不用干活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跑到一个空闲的屋子里去玩这些游戏。军棋由两个人下,打扑克人可以更多一些,达到四个或更多。有一次,大概是我上三年级的一天,老师让我们背一篇课文(记得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我们很多学生背不过,老师就不让回家吃午饭。快到下午一两点钟了,社员们已经开始下地干活了,我们还不能回家,我的奶奶就踩着小脚找到了学校,老师才让回家。于是我们几个伙伴决定下午不去上学了,一起到一个孩子家中玩扑克。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两人玩的比较"土"的游戏。那时农村的孩子经常去地里割草、拾柴,有空闲时他们就会用树枝在地上画上"棋盘",把树枝折成几段或捡来的瓦片做"棋子",开始“下棋"。通常有这样几种玩法:一种叫作"四对",在地上画一个正方形,在其中再画两条平行的横线和竖线,就形成九个小正方形。玩时双方一边有四个子,放在自己一边的四个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走棋时一方沿着方格向前或向左右走一步,如果形成一条线上自己一方有两个棋子,对方只有一个,对方的这个棋子就算被打中了,必须拿掉。这样直到一方的棋子被消灭,输赢就确定了。每当有人玩这个游戏时周围总是会有孩子围观,有时也有大人围观甚至参与的。当时我比较喜欢和擅长这种游戏,在村子中小有名气,曾有一个大人(后来当过村支书)专门找我来下。类似的棋类游戏中还有稍复杂一些的。比如一种区字型的游戏,也是由两个人下,一方把另一方逼到角落不能动,也就是俗称的"憋死"就算赢,下这种棋非常快,稍有疏忽,一步走错就可能造成随后步步被动,最后陷入绝境。

这些"土"游戏中有一种叫作"夹颗挑担",其玩法是这样的:首先在地上画一个棋盘(见附图),两人对面席地而坐,每人持五颗子,并在旁边放好备用的棋子数颗。一方走棋开始,棋子必须按着棋盘上的直线或斜线走动,当棋子在一条线上形成自己两颗夹住对方一颗时,则将对方一颗子拿掉,换上自己的备用棋子一颗。当对方棋子在一条线上有两颗,且中间有一空当,这时恰有自己一颗棋子可直插空当,那么就可以将对方的两颗棋子拿掉而换上哲学自己的备用棋子,这样就叫"夹颗挑担"。说似简单,可走起来这样顺利的机会并不多,双方都想尽办法不让棋子形成被对方夹住或挑起,所以走起棋子来很需要动脑子,又要讲究艺术。一方的棋子越多,就更容易夹住或挑起对方的棋子,直到对方只剩下一颗棋子了,只好东躲西藏,而棋子多的一方就想尽一切办法围、追、堵、截,在没有其他路的情况下,一颗子一方只好被逼走上羊肠小道,另一方则一方面步步紧逼,一方面将其他棋子往小路这边集结,直到最终将对方逼得无路可走才结束。这种“土棋”虽没有华丽的棋盘和棋子,但小伙伴们玩起来却津津有味,往往是两个人下棋,很多人围着,还不断地出主意和呐喊,很是热闹。2.群体游戏。

那时孩子们中也流行许多人一起玩的群体游戏。玩得多,印象较深的是“藏迷糊”。先在土墙上划出两道印,标出一段大概几个手臂长的距离。有一个孩子负责把守,其余的孩子都四散跑开。不过也不能跑太远,因为他们还要引开负责把守的孩子,跑到画线的墙那儿,用手触摸到那段墙上的距离,喊一声"geilou"才算赢。负责把守的孩子要是能抓住前来触摸墙上那段距离的孩子,就由后者接替他把守。守方总要去追其他孩子,抓住其中一个才能摆脱把守的职责,但他一离开墙就有没有被追的孩子前来“geilou”。所以这个游戏总是充满叫声和笑声。yulujidi.com

另一个群体游戏俗称打蛋。这可是一个值得详细叙述的游戏。首先说蛋儿,蛋儿实际就是棉球,是用旧棉线缠起来的,缠时用力把棉线拉紧,这样缠出的棉球又紧又硬,击打起来才有弹力,因为棉球是圆形的,故而地方土语称之为蛋儿。打蛋儿游戏一般有六人以上才能玩,八人、十人都可以。首先要选择地点,因动作较大,一般都选在大道上或打谷场上,先画起一个方城,方城是正方形的,边长大约为三四米,面朝跑动的地方在方城的边上再画大约两米的守城池。然后分配人员,不管十个还是八个人,要按强弱分成两队(这里称甲乙队),有哪队攻哪队守呢?一般都是抓阉决定。

抓阉很简单,随便在地上捡起一长一短两根小木棍由甲队的人攥在手里,乙队出一人抽,抽前讲好抽到长的攻还是短的攻就可以了。假设说是甲队攻,乙队守,甲队人员留一人站在方城内,其余的都跑到方城的正前方等待乙队打出的蛋儿。乙队这时则全部站到守城池内,有一人用准备好的一根长约七八十公分的木棍击打蛋儿,一次击打成功,把蛋儿打出越远越好,甲方人员如一把接住打过来的蛋儿,乙方打蛋儿的这个人就被取消再打的资格,只能参加护城,甲方人员如没有接住乙方打出的蛋儿,就捡起来用力往城中投,城中的人如接住,乙方打蛋儿的这个人就被取消再打资格,城中人不能接住,打蛋儿的人继续打。在甲方人员往回投球的时候,乙方人员可全力守护,如被乙方人员一棒打回,蛋儿落到什么地方就从什么地方再接着打,如被乙方人员接住,可直接往前投,同样是蛋儿落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再打。这样就可以罚出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6: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781.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