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和吝啬的区别2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一位在他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曾经回忆说:“在我为他服务的日
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信纸,而且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一张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纸,不应把其余部分浪费掉,这就是他“能省则省”的原则。
节约每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每个犹太商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收大于支
一般人认为犹太人十分小气,事实上并非那样。他们在应该花钱的地方从来不吝啬,比如在教育和慈善事业或是具有互助性质的公用事业上,他们出手往往十分大方。要做这些事,他们平时当然要节省一点了。吝啬鬼是对金钱吝啬,而犹太人是对奢侈的东西吝啬。
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yulujidi.com
犹太人亚凯德向一位自称卖蛋的节俭人说:“假使你每天早上收进十个
蛋放到蛋篮里,每天晚上你从蛋篮里取出九个蛋,其结果是如何呢?”“时间久了,蛋篮就要满溢啦。”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我每天放进的蛋数比取出的蛋数多一个呀。”
“好啦,"亚凯德继续说,“现在我向你介绍发财的第一个秘诀,你们要照我告诉蛋商的发财秘诀去做。因为你把十块钱收进钱包里,但你只取出九块钱去花,这表示你的钱包已经开始膨胀,当你觉得手中钱包重量增加时,你的心中一定有满足感。”
“不要以为我说得太简单而嘲笑我,发财秘诀往往都很简单。开始,我的钱包也是空的,无法满足我的发财欲望,不过,当我开始放进十块钱只取出九块花用的时候,我的空钱包便开始膨胀。我想,如果如法炮制,各位的空钱包自然也会膨胀了。”
“现在让我来说一个奇妙的发财秘诀,它的道理我也说不清,事实是这样的:当我的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的90%时,我就觉得生活过得很不错,不像以前那样穷困。不久,觉得赚钱也比往日容易。能保守而且只花费全部收入一部分的人,就很容易赚得金钱;反过来说,花尽钱包存款的人,他的钱包永远都是空空的。”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这样,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块钱也不会花出去的。以崇尚节俭、爱惜钱财著称的连锁商店大王克里奇,他的商店遍及全美50个州和国外很多地方,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的午餐从来都是1美元左右。
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尔·克德有一天去参观一个展览,在购票处看到一块牌子写着:“5时以后入场半价收费。”克德一看手表是4时40分,于是他在人口处等了20分钟后,才购买了一张半价票入场,节省下0.25美元。你可知道,克德公司每年收入上亿美元,他所以节省0.25美元,完全是受他节俭的习惯和精神所支配,这也是他成为富豪的原因之一。
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
储蓄是一种美德
《塔木德》中说:有时候,把钱存起来比花掉更好。
“存钱是一个很好的美德。”这是犹太民族中每一个人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犹太人的孩子必须把他们收入的一半存入银行,这是每一个犹太家庭对孩子的常见要求。
当孩子的积蓄达到一定数量时,父母就要替他们把钱取出来进行投资。孩子的投资是以家庭托管的方式进行的,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股份,让他们明白投资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如果一个孩子学会了存钱,他一生就会觉得是有着无限希望的,因为在存钱中他可以得到许多生活的真谛。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挣下钱,就已经把这点钱给花掉了,父母会告诉他们吃苦的日子一定还在后头。
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塔木德》中说:种子是用来交换金秋的,因此,种子是不可食用的。
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做种子,但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这一箴言在犹太人中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的意思是说,本钱是用来赚更多的钱的,它的所有者必须小心经营,不可把它挥霍掉。更进一步说,这句话还包括“不可把钱转借给他人,指望它给人带来好处”等意思。
犹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们认为,把小麦借给佃户做播种之用,至少还有归还的可能;把做种子的小麦磨成粉,做成面包果腹,就是纯粹的消费行为吃完以后只好再去借,借麦者这样就会陷入越来越穷的境地,而出借者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这种账就很可能成为呆死账。
犹太人的教子之道
犹太民族科学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教育。
在犹太人心目中,进学是仅次于敬奉上帝的一种美德,“教师比国王更伟大"。犹太民族素有“嗜书的民族”之称,教育乃维系犹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只要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犹太政治家们更是提出了“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的理念。
热爱知识、重视教育是犹太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在巴勒斯坦出现的犹太人组织是犹太学校。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就已建立了两所大学和许多中心小学。
以色列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做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从成立之日就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建立一个模范的社会,则以色列在战场上将处于军事劣势,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也无法吸引众多的犹太人来定居。这样,以色列就无法生存下去。
为此,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
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伊扎克·纳冯则更直接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
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最高的1979~1980年度竞达8.8%。在一个四面临敌、困难重重且军费开支相当高昂的国家,教育投资能达到这一水平,确实不容易。
高昂的教育投资使以色列的教育结出了累累果实。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在校人数达到138万人之多,还有很多成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以色列人中有1/3是学生,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就有1个学生。从大学生人数来看,以色列总人口与大学生的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高。以色列的文盲率十分低。
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必去“游览”以色列的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的大学的许多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
犹太人像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样很疼爱孩子,但在他们视为传统的教育问题上,对下一代的要求极为严格。他们认为,对孩子来说,严格要求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弄不清楚,而且对自己行为和情感无法成熟地独立控制。如果家长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精心培养和引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在每一个犹太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典,滴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意味着:“书本是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回忆,妈妈将书本上撒满了葡萄干和糖果,让他把念书和甜美联想在一起。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节俭和吝啬的区别2: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