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女孩名字

死错了人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死错了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观念只有符合现实,才是正确的观念;主观知识只有符合客观事实,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知识与事实不相符合,往往要检查是否是知识错误,而不是相反,否则就会闹笑话。

清朝方飞鸿的《广谈助》中记载了一则这样的笑话:

死错了人

有一个人的岳母死了,下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就找到村子里私塾的先生给写一篇。这个先生从文选中认认真真地抄了一篇,但没有注意抄的是一篇祭奠岳父的文章。

葬礼上,念着念着,有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只好不念了。葬礼结束以后,这家人跑去责问先生。先生说:“文选中的祭文都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的,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吧。”

这个先生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完全不顾眼前的客观现实,最终闹出了大笑话,还振振有辞:"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吧。"《笑林广记》中也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从前,有个楚国人,生活穷困潦倒。有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的时候,看到上面写着:“如果能够找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隐藏自己的树叶,就可以隐身。”这个人信以为真,就找到一棵树,仔细查看树上的叶子。没过多久,他果然发现一只螳螂隐蔽在一片叶子后面等待捕蝉的机知识与科学会。于是,他摘下这片叶子,高高兴兴地准备拿回去试验。不料一不小心,手里的树叶掉到地上,和树下的落叶混杂在一起。没办法,他只好把所有的叶子都拿回家。

回到家里,他便拿起一片叶子,遮着自己,问老婆,说:“你看得见我吗?”老婆回答说:“看得见。”于是,他就换了一片树叶再问他老婆。开始他老婆一直说“看得见”,结果这个人一片叶一片叶地问下去,问了大半天,他老婆也实在不耐烦了,就哄他说:“这回看不见了。”楚人听了,也不说什么,心里非常欢喜。yulujidi.com

这个楚国人拿着这片树叶来到街上,当着商贩的面,就拿别人的东西,当场就被人抓住,被绑送到县衙。县官接了这个案子,开始审问。楚人便按照实情,原原本本地讲了。县官听了,哈哈大笑,认为他是书呆子,没有判罪就释放了他。

书本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必须在实践中验证,客观实际才是最根本的。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像楚国人这样的教条主义,只是闹笑话,严重的教条主义可能祸国殃民。

尽信书,不如无书。

鱼之乐

“濠梁之辩”是《庄子·秋水》中记载的一则著名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鱼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乐;你不是鱼,无疑也无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从逻辑学上看,这段对话说明了庄子是诡辩论者。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不是像镜子一样简单地映照,而是一种再创造,融合了个体的努力、情感和意愿。所以,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在濠梁之辩中,惠子感受不到鱼的快乐,而庄子感受到鱼的快乐,这是因为:惠施用的是逻辑认识方式,而庄子是直觉认识方式。

知识与科学

蜘蛛、蚂蚁和蜜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不遗余力地为实验科学呐喊,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格言,对科学方法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561年,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少年聪慧,各方面都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3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进入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但事业并不顺利。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从此培根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至1617年升任为掌玺大臣。1618年被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被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在从政之余,培根一直没有中断哲学研究,出版了很多著作。

在《新工具》一书中,培根对科学研究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教条主义者。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结网。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的,它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它既非完全或主要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累置于记忆当中,而是把它们变化过和消化过后放置在理解力之中。

这段话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蚂蚁(实验家)似乎只擅长于不断地搜索,东奔西走,一旦觅得自己的目标——例如白糖、米饭、肉类等东西以后,就开始不断地搬运,送入洞穴之中,作为今后的食物储备起来。与此不同,蜘蛛(推论家)似乎满足于躲在一个角落里,从自己的肚子中吐出银色的丝线,编成蛛网,自鸣得意。只有蜜蜂(科学家)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辛勤地飞到百花丛中,采集花粉,又注重加工处理,因而酿造出甜蜜无比的蜂蜜。科学研究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是经验材料和理论推理的结合,科学的真正任务既非完全或主要地依靠心的推理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积累在记忆中,而是对它们进行理解、加工、提炼进而获得科学理论。简言之,科学是实验与理性融合的产品。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判处罚金4万镑,逐出宫廷,并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不得出任任何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免除,但培根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他专心于理论研究。1626年,培根正研究热学理论,他坐车经过伦敦北郊的一片雪地时,突然想做一个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中,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却因此而感染了风寒,不久培根就病逝了。

培根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墓志铭上写着——圣奥尔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知识与科学第谷与开普勒科学理论=经验材料+理性分析,讲到这一科学研究规律时,不能不提到第谷与其学生开普勒的故事。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秘密,因而被人们誉为“天空的立法者”。如果没有他的老师丹麦科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所取得的数据,开普勒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第谷擅长天文观测,他花了30年的时间,用各种天文测量仪器细致地观测行星运动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但是,第谷虽然在天文观测方面很出色,但不善于理论分析,没能从积累的大量经验数据中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第谷既不同意托勒密的“地心说”,也不赞成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是提出了一种折中的理论:行星绕着太阳旋转,太阳又绕着地球旋转。

1600年,开普勒成为第谷的助手和学生。与第谷相反,开普勒对科学观察不感兴趣,但十分擅长理论分析、抽象和概括。在成为第谷的助手后,开普勒充分利用第谷已有的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他先对火星的数据进行计算,然后推而广之。最终,开普勒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是第谷精确观察和开普勒深入分析有机结合所获得的成果。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辛苦积累的观测材料也许就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如果没有第谷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开普勒也不会得出什么分析结果。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死错了人: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06.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