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词好句 > 词语大全

【心静自然凉】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心静自然凉】1

春秋以来,“诸侯争霸、天下动乱”的最重要原因是,国君和卿大夫的“欲望”不断地膨胀,所以老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意思是说,依据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去干预。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只要统治者坚持无为的原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然天下大治。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具有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不良的一面,但是他所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倡导的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却也包含了闪光的智慧思想。对老子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必须坚守“无为”的原则。只有“无为”,才能鼓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治理天下”才会获得成功;只有不固执己见,广开言路,才能虚心接受各方面的建议,才会把管理不断地完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要想保持心灵的纯洁,使本性不受到侵犯,我们必须修性,也就是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事实上,这是我们很难做到的。不过,老子给了我们一个方法,正是“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心静自然凉】1

“虚其心,实其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虚心”与“实腹”,是指人的两种心态。所谓虚,是指率性虚淡,无是无非,顺其自然,虽外有大千世界,而内心虚旷无垠。小小心房,能容得下天地;拳拳之心,可容于江海。所谓实,是指在“虚心”的状态下有所得、有所获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所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

由此可见,“虚”与“实”是辩证的“有机统一体”,我们只有将“虚”“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礼记》说:“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意思是说,修养自己的身心、践行自己的原则,这就叫善行;为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确立原则,这就是礼的本质。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修“外”,还必须重视修“内”。修“内”,就是要不断驱除我们内心中的邪恶的念头;修“外”就是我们要不断改正我们的行为和言语。

“虚其心”,就是要先静下心来。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千变万化,“虚其心”就是让千变万化的心态平静下来,安宁下来,安静下来,平和下来。然后,以平静的心理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以平常的心境看待复杂多变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应对充满喧嚣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解决纷纷扰扰的世态。只有怀有如此的“虚心”,才可以应对精彩纷呈的世界。“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追名逐利、混乱不堪的世界,我们必须拥有那份平淡恬静、清心寡欲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昂首向前。yulujidi.com

“虚心实腹”,就意味着必须解决好虚与实、得与失的关系。人生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官无所求,业有所创。“官无所求,业有所创”包含着深刻的智慧,体现的是一种清醒,折射出一种光芒,表现出了一种境界。“官无所求”,体现的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为人处世态度,一颗顺其自然、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意功名利禄,不肯屈节随俗”,不去为职务升迁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就可以体现出宽阔的胸怀以及高尚的风格。相反地,心静不下来,只知道盲目地追名逐利,就不可以挤掉内心的杂质,排除内心的浊气,内心就腾不出足够的空间,去接受以及容纳更多有益的东西,“腹”何谈能“实”?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心不专一,恐难成事,神不安静,怕难有为。

在追名逐利中保持一颗波澜不惊的平常心,在事业上坚持一颗有所作为的进取心,是“虚其心”与“实其腹”的实际表现。“仕途一时荣,事业千古事”。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如果一个人可以淡泊明志,顺其自然,表面乍看起来是无为,事实上是人生哲学的最智慧之处。人生不要太过执著,对于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虚其心”真可称上一剂良方妙药。如果能够保持这种心境,我们就不会把有限的生命,去盲目地追求有限的物质,而是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对人待物,才能活得开心、快乐,活出精彩。

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忘我无欲"庄子名周,战国蒙人,即今河南商丘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凭借其代表作《庄子》表明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道家变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庄子》的修性理论在《老子》基础上发扬光大,形成道家学派的修性理论体系。他留给后世的那些饱含哲理的小故事以及寓言,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抒情以及浪漫主义色彩。他用故事叙述他的思想,他的作品言辞犀利,精彩纷呈,随时可以看到他思想的闪光以及智慧的迸发。虽然庄子一生贫困潦倒,但是他过得非常洒脱。庄子觉得一个人活着,没有比快乐更重要的了,这是最高境界。他能言善辩,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庄子的文章里有大量的天马行空、没有边际的想象,以及一针见血、尖酸刻薄的嘲讽。鲁迅曾评庄子的著作:“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可谓说得恰到好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庄子的修性理论。

1.清静无为,忘我无欲庄子极力宣扬“清静无为”“无欲”。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他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不为其当卿相就是最好的证明。庄子把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指出“忘我”才可以“无欲”,才可以真正“清静无为”获得修性之道,方可尽其天年。

2.认识自然、攫取自由庄子提倡人们必须先认识自然,熟悉自然规律,接着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就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不受自然的左右,就能攫取相对的自由。修性就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发现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就能够修身养性,实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3.发展气功,动静结合在修性方面,庄子非常注重气功的锻炼,他不仅宣扬老子的静气功,注重吐故纳新,提高新陈代谢,还提倡像彭祖那样动静结合,“吹嘘呼吸”"熊经鸟伸",特别是对彭祖调息与模仿禽兽动作的导引,给出了充分肯定,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的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庄子的修性理论,除了完整继承以及发扬老子的观点之外,在气功方面更是大有作为,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远。

庄子的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他超越了所有意识形态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是从最根本的生命,从自然的本体出发,主张“天人合一”。他遨游在天地之间,和自然合而为一;他追求人生真正的快乐,站在万物的最高处来观察人生;他把功名利禄当成粪土,追求的是理想的人格。

“养生人间以备万世道德,逍遥齐物以全天地精神”,假如说儒家凭借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立则立人,己达则达人”的积极入世、刚健有为这一方面,来锤炼和影响中华民族的品行,那么道家就可以说是用追求生命的个体自由,展现生命的本征狂放来塑造和影响中华民族的性格。儒家和道家相辅相成,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庄子当然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管哪一种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其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都会被当时的社会现实烙上深深的时代的烙印。庄子处在战国时代,那是个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本,自然无为”的观点,提出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人生的否定的思想。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面对现实,笔锋犀利,痛斥怒骂;如果谈到他的理想人物——道的化身或者体现道家精神的人物,却又用所有的热情,去讴歌,去赞美。庄子是个“热肠冷眼大慈悲,傲骨虚心真性情”的人。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一朝权在手,便来把令行",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制衡天下,实现自己救世的理想?说来可笑,庄子拒绝了,委婉地拒绝了。机会到来,庄子的心却已冷,这是一个经典的场景,一边是在悠悠濮水边静心垂钓的庄子,心底澄澈,如一汪秋水,与自然融为一体,其乐无穷;一边是恭敬候命,在仕途上颠沛流离的二位大夫。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垂钓的姜太公——渭水垂钓,意在文王。庄子这时问了一个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处在一个文化被权势左右的传统中,庄子好像是一株卓然挺立的大树,挺立在月凉如水的山林中,呈现出一种不可能达到、令人敬畏的尊严。这在当时“主张入世”的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无异于给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义士一个心灵上的温馨港湾,一个帮助人们可以修性的、可以休憩的家园。

当今社会,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也是有所启示的,我们也能借助庄子的思想,去更好地修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心静自然凉】1: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ciyudaquan/55420.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