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人生-人是什么1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为什么只能有一个我?虽然我可能一会儿想这样,另一会儿又想那样,但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我在想、只能注意一件事情。时间是个什么东西?一个信神的人向另一个不信神的人诉说神的无所不在时,为什么要比告诉他桌上有个杯子要困难很多?在一句话里包含着主、谓、宾,谈论事物都是关于“谁把谁怎样了”。那么,在我觉得我很可爱时,又是谁在说谁呢?意识的“主体”在哪里?人是三种主体的统一人是三种主体的统一,这三种主体分别隶属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观念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另两个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意义上,精神上的我处在这个人的核心地位。
即
物质上的我显而易见,精神上的我无法否定,我现在正在看书,能说我的精神不存在吗?如果认为物质存在,那么人的精神自然也就存在,否则是什么在感知物质的存在呢?如果精神存在,物质也就存在,否则人的精神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如果认为精神世界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世界的话,物质世界的存在,其实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存在,而且都还离不开观念世界的存在。物质世界能否独立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去证明。存在于观念世界里的概念和规律,包括人所知道的信息、想象出来的鬼神,是关于物质现象的抽象,其实也是种存在,过去没有区分,和精神世界一起统称为人的主观世界。但有精神和物质世界时,未必就有观念世界,所以有必要区分精神世界和观念世界。观念世界的形成是人和植物、低等动物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什么是理性呢?理性就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观念世界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这三种主体同时存在并正在相互作用的时候,人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对于这三种存在,过去最大的误区是认为他们可以各自独立存在。人精神主体的存在是核心,是另两种存在之间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人精神的存在,一切都毫无意义,还可能是根本就不存在。
精神世界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主体即注意力和四种关系,即感觉、意念(思考和行动力)、抽象和想起。感觉是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作用,思考是精神世界对神经系统的驱动,行动力是精神世界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抽象是精神世界对观念世界的作用,想起是观念世界对精神世界的作用,是对精神世界的感觉,通俗地说就是冒出了些概念(念头)。注意力是我精神上的我(精神体),是有形的、可以被描述观念概念、规律世界抽象想起精神世注意力行动力界感觉思考物质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世界图2-2精神世界的组成和结构的我,我可以说出我正在注意什么。从精神世界的角度,感觉和想起是被动的,我们无法选择感觉是怎样的、接下来会想起什么,对应于能量、信息、负熵流向人体。意念和抽象是主动的,可以决定想什么、怎样去做,可以努力地去形成概念,例如看到一个物体,会尽量去想,“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和我已知的其他东西是同样、类似的东西吗?有什么联系?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在有注意力的时候,开始出现观念世界。观念世界由概念、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组成。注意力对感觉的抽象形成概念,例如被打了,会形成"打"的概念,并引起联想,想起其他的概念,例如被什么打了、为什么打我、后果是什么等等,这些联系,在具有普遍性时称为规律。有了观念世界后,才会意识到外界和自我的存在,也才能描述这个世界。我们所有的描述,都是对我们观念世界的描述。尽管这个描述和当前的物质世界可能有差异。我说我正在看一辆汽车,是因为刚才汽车在那里的状态已经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形成了概念,当我描述我的观念世界里汽车的时候,物质世界里的那辆汽车可能还在那里,也可能并不在那里了,还可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只是大脑的幻觉。yulujidi.com
观念世界仅存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精神世界就没有观念世界。有人至今还试图在物质世界里面找到鬼神和先祖英灵,但始终没有人能够让他人信服地找到过。概念、规律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而且并非就是物质所必须遵守的,所以我们所知道的运动定律一直在被推翻。如果是物质本来的属性,又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写呢?当观念世界中的概念能相互联系、解释,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能成为人活动模式主导因素的时候,人才能称得上是有了思想,有了独立性。到了这个阶段,人有了觉悟能力,有很强的主动性,能自我进步、自我实现。通俗地说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一个人会这样去做或这样去想,主要是因为他自己,而不是“随大流”。作为小孩,他不再天真,作为合格的公民,就是不会有太多的奴性,不再那么好被忽悠。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观念世界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人的精神活动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变化。人在感知物质世界的时候,观念世界也在产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不是感知,而仅仅是感觉了,自已不会意识到曾经发生了什么,以后也不会有什么记忆。人在思考、行动(包括说话)的时候,物质世界也在变化。
是人的三种存在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中示意了两个人(人(甲)和人(乙))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物质世界除各自的内部物质外是两个人能共同感知的公共部分。内、外部物质外物质世界物观念世界甲内部物质相同人(乙)月质(乙)观念观念世界(乙)精神世界(乙)图2-3人的三种存在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自身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形成无意识的行动。精神世界自身的循环运动构成了自我稳定的精神主体——注意力。注意力状态的变化抽象出了观念世界中的概念,观念世界中概念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新的概念——规律。精神世界通过观念世界后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形成人的有意识活动。
虽然不同的人从内部物质世界开始就完全不同了,直到形成不同的观念世界,但由于公共外部物质世界的存在,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下,以及共同作为人而具有的相似生理结构,不同人的观念世界可以有重叠的部分,形成相同的概念,能够形成共识,能产生同情①现象,这是不同的人可以组成共同社会的基础,从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存在——社会。
图2-4是这种关系的另一种示意图。四个带箭头的圆环分别表示观念世界、精神世界、内部物质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周期性地循环变化,自身都能形成稳定的结构,观念世界中的概念也是彼此循环关联,所以也用带箭头的圆环表示。在有精神世界参与后,纯粹的物质活动就成为了无意识的活动。无意识的活动是观念世界①这里的同情是广义的,指和其他人产生相同的情绪。
有思想、意识和注意力的活动观念世界无意识的活动(昏迷、无梦睡眠、无注意力)物质的活动冥想、有梦睡眠状态抽象感觉内部外部精神物质物质世界世界世界想起行动、思考图2-4人的三种存在之间关系的另一种示意图还没有形成或观念世界没有参与时的情况,例如人处在昏迷和无梦的睡眠状态。即便是人处在有意识活动的时候,人也会有大量的无意识活动同时存在。在有观念世界参与后,人的活动就成为了有意识的活动。如果这时没有外部物质世界的信号或被忽略,人处在有梦睡眠和冥想状态,这时人的思维会混乱而不合逻辑,但也可能出现创造性的思维。
三种存在各自都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具有不同的属性,遵循不同的规律。如果不加以区分,就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难以说清道明的事情。
“在哪里”是物质世界在观念世界中的概念,不能描述精神世界中的存在。
"我觉得我很可爱"中的我都是观念世界中的我,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是现在的我在感知过去的我。观念世界中的我又是因为精神世界中的我,精神世界中的我又是起因于物质世界中的我,然后观念世界中的我反作用于精神世界中的我、物质世界中的我。我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我在说我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是刚才的那个我了。
点是观念世界中的存在,永远不可能在物质世界中找到,还有直线,平面等。时间也是人观念世界中的存在,不是物质世界里的东西。在观念世界里,时间和空间无限可分,但物理上并不是这样。神是一个人观念世界中的存在,没有质量和能量属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只和产生这个概念的人的精神世界有关,怎么可能让另一个人轻易相信呢?芝诺悖论中的问题,是在用观念世界中的逻辑描述物质世界中的存在,但观念世界中的逻辑是可能相互矛盾的,科技的进步就是在逐步排除相互抵触的信息和规则。
物质上的我只有一个,因为只有一套器官。精神上的我只有一个,因为只有一个注意力,这和一根弦只能弹出一个调是一样的。概念上只有一个我,因为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存在主体。
任何作为主体对待的就只有一个,如果能分割,就不能作为主体对待。这就像世界上只有一个“1”,一个“2”,……这些概念性问题一样。一台计算机只能处理一条指令流,如果有两条指令流,实际上是需要两台计算机来处理的。
人有三个主体,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和观念上的,但只有在这三个主体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的时候,才是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只有身体,那叫尸体,只有精神,那是鬼魂,只有概念,那是历史人物。
感觉
精神上的我是什么?我又何以能够如此?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感觉。
像物质和能量一样,感觉也是一种基本存在。已经不能进一步去分析感觉是由什么组成的了,也没有什么必要。感觉和能量紧密关联,物质状态的变化都会伴随感觉的产生,感觉的变化伴随概念的产生①。
人对观念世界的变化也能产生感觉,在这里称为想起。
感觉是被动的,我们只能通过操控物质(和观念世界)来操控感觉,人所做的一切,从烹制美味的食物、思考问题、弹奏动人的音乐,到竭尽所能地实现理想、了结心愿,都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一种好的感觉。“跟着感觉走",人为感性而生,通俗地说就是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任性”,什么样的感觉好就干什么,而理性只是为了使良好的感觉能够持久的手段,不得不理性而已。
人能感觉的范围,从宏观物体到电磁场,几乎涵盖了所有形式的物①如果只有一种感觉,而且不变化,便不会形成概念。例如,如果人始终处在同一温度下,就不会有冷、热,甚至温度的概念形成。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叩问人生-人是什么1: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