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企业名字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7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7

这件事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因为我当时真的好像进入了电视剧的那个世界一样,很奇妙的感觉。

戏剧——带我们感受生命。如今,我们置身于一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丧失了意义,人没了这些就不会追问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人们活得很物质很现实,与此同时,在这熙熙攘攘的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然灵性逐渐衰微以至沦丧。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7

灵性丧失是我们所面对的精神现实,而灵性却是人生存之根基,人们只有有了灵性才能更好地去感悟生活,体味生存的使命感,才能去感悟混沌的东西,与不可见不可意识的世界建立一种关系。

因此,改变当前的精神现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诉求。艺术可以修复人的内在性,促成人的觉醒,而在众多艺术中,戏剧是让人觉悟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戏剧是一种充满灵性和生命感,离人心最近的艺术。过度的物质生活给我们的生命以严重创伤,为了疗愈这创伤,我们才需要戏剧。

灵性可由修行而得,也可由体验和彻悟而得。通过修行使灵性觉醒,最直接的方式是信仰宗教,但是由宗教修得的灵性,更倚重于超然之力,其冲破幻想的清明能量来源于神。戏剧却不同,它让人体验生命自身,从而激活自身的感悟能力、通灵能力,最终彻悟生命真谛,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态度。

不管是用仪式取代故事情节的剧场艺术,还是依靠文学文本演出的叙事戏剧,都要给参与者提供体验生命的情境。不用怀疑,好的传统话剧,同样能促成灵性觉醒,比如在《雷雨》这部经典中,我们和戏中的人物灵魂一起挣扎在伦理境遇中,体验着宿命的力量,我们的灵性在向往和约束的冲突中觉醒了。yulujidi.com

总之,戏剧就是对各种各样生命情境的体验,体验到了极致状态,我们的心底就生成一束光亮,那光亮能透视万事万物的黑暗之幕,让我们一下子在阴阳交融和清浊混沌中看到世界的真相,乃至本质。

戏剧起源于远古的宗教祭祀活动,对于远古人来说,祭祀是他们摆脱现实的束缚和恐惧而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的方式。也就是说,祭祀其实是古人的一种心理自救方式。因此,戏剧从一开始就与人的精神生存密切相关了。

我觉得戏剧是对各种各样生命情境的体验。在大一的时候,曾上过西方音乐剧欣赏的公选课,观看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剧,MamaMia,MissSaigon,LesMiserables,BombayDream,ShowBoat,等等。其中,ThePhantomoftheOpera令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场让我难以忘记的戏剧体验,以至于看过后的好几个晚上都做了不断闪过剧情里一幕幕的梦。在欣赏时,感觉思想完全脱离了自己所在的空间,跑进了剧中,与主人公一起悲伤,一起恐惧,仿佛真的置身在那个阴森的剧场。尤其是在追逐幽灵的时候,四面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仿佛身边真有一个幽灵隐藏着;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则让术对人生的意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让你不由自主地与剧中演员一起尖叫。

欣赏戏剧,或者说一部好的戏剧,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自由,恢复人自身的本性,得到现实中不可企及的东西。在那里,可以体验超越了现实的东西,进入另一个空间。

曾经看到一句话,我觉得用来描述戏剧也很适合,“这如同音乐的旋律,它之所以会打动我们,是因为它与我们生命的内在节律呼应着"。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因为它们的灵魂颤动的节奏和我们欣赏到它们时的感动节奏一致了,于是我们感到了共鸣,被感染。

据我理解,戏剧是糅合语言、舞蹈、音乐和布景等因素,并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人物的矛盾和冲突,以此展开情节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因为对这些因素的安排和侧重不同,戏剧有众多类型。其中,歌剧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在歌剧中,音乐和歌唱甚至比剧情本身、比台词更为重要。歌剧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甚至剧情发展都要靠音乐和歌唱来表现和完成,音乐作为全剧的灵魂贯穿全剧始末。以《卡门》为例,3首不同类型的主题曲从头至尾展开,把3种不同的情绪引入剧中,感染观众,让人不禁联想到卡门由喜至悲的命运。

在欣赏《卡门》的时候,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但依靠音乐和人物动作、剧情,我仍然可以感受到此剧的内涵,仍然可以领会到卡门悲剧命运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感触最深的是卡门占卜的那一段。此幕中,卡门在得知占卜结果后眼中流露出的震惊和绝望深深打动了我,我似乎对她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也为人类的这种宿命而伤感。此时,主题曲《命运》由此展开,或低沉,或跌宕。低沉时让人感到压抑,似乎是命运紧紧扼住了我的脖颈,不得呼吸;跌宕时我感到恐惧,似乎透过那音乐可以看到一个未知的但注定是悲剧的结局。随着女演员的唱词娓娓道来,我感受到卡门激烈的内心斗争,其中掺杂了恐惧、震惊、不甘和绝望。她似乎不再只是歌唱,而是在诉说自己的不甘和控诉不公的命运!

这就是我对歌剧欣赏的一点体悟,其他戏剧类型虽然有不同形式,但它们几乎都把音乐作为剧情展开的推动者,人物内心情绪的渲染者和表现方式。周总理曾在日内瓦给外国使节们播放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幕剧,当时尽管外国宾客们听不懂中国话,但通过剧情和音乐,他们还是深受触动,领悟到了梁祝之间动人的爱情。由此可知,戏剧借助音乐表达主题,而音乐不受文化、地域、语言的影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话剧,特别是现代话剧,非常擅长把细腻的感情扩大化,给予强烈的表示,直接打到观众的脑子里,却又不会失去其值得回味的地方。话剧前面大多是依靠演员的表演,而后面则依靠对白的尖锐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恋爱的犀牛》这部话剧,它的舞台设计与色彩控制,对我而言像是在梦中的感觉一般,模糊中却有一个关注的焦点。它的对白我可能听不清,却能深刻感受它所希望表现出来的感情,这是我最为珍视的部分之一。

为什么连对白都未必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楚,却能感受到它的强烈,具有冲击力的感情?我觉得有点像在梦里,你的脑内早已预设了梦的一切背景,你不需要有人用语言讲解,在你梦里的一切故事情节或许不是特别清楚,一个个片段却足以支撑整个梦,强烈的感情扑面而来。话剧给予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或者说,也许只是某些话剧是如此,但我大致明白,为何话剧要夸张化,因为它要用它的手法,让你从眼耳身意接收它的气氛,把你带入它的梦境中。

生活常境—戏剧(话剧)情境—梦境—现实场景。我曾演过几部诗剧(诗歌文本和话剧形式的结合体)的女主角,有些体会,虽能在台上自如发挥情感,释放淋漓,但觉得还是不能捕捉人物的特性,不够完全入戏,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恰到好处。演戏就是完全融入另一个角色,把他演活。我看过《全球热恋》中有一段,某被评最烂的女演员发奋深入“市井民间”(而非停留在舞台上),她要演一个咖啡厅服务员,她首先去找了一家咖啡厅应聘,最终在演戏中收到很好效果。演戏就是体会,再体会,坚信你就是他!完全投入。陈晓旭在演1987版林黛玉时一直坚信我就是她,我就是为黛玉的角色而生的,一举成功,是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可惜的是,她从影视事业的起步就进入最高峰,之后再难突破,尽管在《家春秋》中饰演表姐,但观众无法摆脱林黛玉的影子,"陈晓旭就是林黛玉"!这是她的喜悦,也是她的悲哀。

我以后也想过某天走向影视界,因此颇有感触。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7: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qiyemingzi/51458.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