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6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从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晚期的伦理哲学,从黑暗的中世纪对人性的摧残到近现代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总体上看到人类的前进,哲学的进步。诚然,后一阶段哲学对前一阶段的哲学所形成的冲击是确实存在的,但哲学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向前推进的。题目中该同学说怀疑论成为他"对哲学的最大恐惧",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哲学家和数学家会在这种逻辑游戏中疯掉",那我只能对此感到十分遗憾,因为我接触哲学之初所接受的启蒙是,兴趣(好奇心)是成为哲学家最基本最大的条件。在好奇心中,有兴趣地看待哲学和哲学史,那么我所知道的是,对于前一阶段的哲学,必然会出现后一阶段的哲学对它的否定,当这两种哲学僵持矛盾时,便会出现第三阶段的哲学对前两种哲学的调和,这样我便能不断认识到新的东西而不至于陷入这个哲学后又陷入那个哲学中,当两个观点冲突无法解决时便怀疑恐惧。因为好奇,我会有更多勇气前进。我认为人类对"智慧"的追逐是一种宿命,是舍弃不掉的“诧异"和“我思”,余岂好思哉,余不得已也。该同学认为何必要那么复杂,何必要那么透彻,幸福快乐即可,这只是他认为复杂了,应该幸福快乐地去面对那些"复杂","要透彻地分析问题",才是哲学的思辨,哲学的解决方法。不妨把自己当作无知者(苏格拉底不正是那样看自己的吗),无知者无惧,哲学路便更好走、更有趣。
对比中外的哲学发展史,中国的思想从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后几乎无多大的发展,而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西方的哲学在不断批判中发展。在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们思考着宇宙、原子,在当时这些争论有意义吗?在中国的传统思想看来,这是不务正业。但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这些西方学科都源于哲学家们的不断追求。原子弹的发明,神七的飞天……乃至我们的社会制度,无不是千百年来哲学家思辨的话题,再由某些智者或当权者学习,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哲学与现实世界是紧密相关的。如果还抱着我们祖先的那一套不断地重复着,等到下一次鸦片战争,下一次南京大屠杀,我们还会幸福快乐吗?与人生2009学年第二学期(2010年3~5月),我在中大东校区开设了公选课“古希腊哲学”。课程期末考试时我根据学生的作业出了一道选答题,其核心是问哲学体系是否令人不自由。这是一个令许多人,尤其是学习哲学的人感到困惑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想借此听一下大家的意见。许多学生在答卷时都选择了这道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展现出这个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是这道试题和部分学生的回答。为了便于理解,我根据回答的侧重点把回答大致分成三部分:赞成、反对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是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提出的一些有关哲学与现实生活的问题,请你对它们做一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有个同学读了很多哲学书,他总结说哲学本质上是在追求真正的自由,似乎哲学家有很大的野心,总是试图构建一个体系来说明这世界的本质,读完这些“封闭式”的哲学,似乎更不自由,对这真实的世界也更加远离了,不清晰了。一个独立的人是有权力追求自由的,而自由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呢?人生下来就带着一大堆关系和背景,不可能赤裸裸地来,你不能选择你的父母,不能选择这个社会,责任、道德、伦理和纪律也就一并地附加而来了。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挣脱束缚的本能,而生活本质上就是重复,是被推着走。人有可能自由吗?我知道没有绝对自由,但身心的自由有吗?我那同学说:哲学最终没教会我什么,我要走进这个世界,好好瞧一瞧,他说得对吗?我很欣赏这句话:"哲学最终没教会我什么,我要走进这个世界,好好瞧一瞧”。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过了,验证过了,你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这“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你在诞生的那一刻已不是自由的了,你没有权利选择要不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分子,除非不是最强的精子,但这样你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不是最强的精子的细胞并不想选择死亡,而它却因为不是最强的(其实它想成为最强的,但事与愿违),而"被迫"死亡。
哲学,其实是我们精神境界所需并基于世界万物而产生的一种思想,是一种上层建筑的思考与寄托,是一种理性的对真理的追求。因为我们总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总觉得世界有其本原,不可能没有任何基础,瞬间凭空产生。
身心的自由是基于"知道没有绝对自由"而自我作出的选择。yulujidi.com
十分赞同。任何一个人想用仅有的一套理论来完整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是不可行的,为了维护理论的完善,反而会更加死板和封闭。正如有的马列教材极力阐述马列主义与当今背景的切合之处以说明其意义,其实大可不必,连列宁本人都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追求自由,应当追求一种发展的自由,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自由,达到内心的自得,倾听内心的感受,才能真正地自由。我同意“哲学家有很大的野心,试图构建一个体系来说明本质”,这就是说每个哲学家都尝试利用自己的体系让人更自由,如果你进入他的体系,你可以得到心灵的自由,但在外人看来,你本身就已被束缚了,做了哲学家体系的俘虏。就自由而论,我倾向于没有绝对自由,但可以实现心灵自由,而且我认为这种自由不是空白状态,而是一种极度错杂状态。只有当我们阅历丰富到一定境界,体验过不同的“体系”之后才会达到这种状态,这也许就是大智若愚,老子追求的“婴儿”状态。这种“婴儿”与真正的婴儿不同,他们的心灵不是空白的,而是错综的,但错综也可以保证其精神遨游时的自由性。所以对于哲学的学习必须和生活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做哲学体系的奴隶。
自由本来就是建立在一系列限制之上的,是的,的确有许多东西我们并没有选择的自由,但我们还是有许多别的选择的自由。人生就是选择,因为自由的存在,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身心的自由也是包含在其中的。自由,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也各异,它像每个人(大多数)的财富一样,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享受现有的自由,跟他的同学说的一样,走进这个世界,好好瞧一瞧,只有经过亲身的体验,我们才会构建出自己对世界各种想法的图景,包括对自由思考的图景。正确地认识自由,我们会发现,剔除了所有的限制之后,我们是领着生活走的,只要我们愿意并且努力地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动地去生活,去接近这个世界。
我个人认为,这位同学的问题在于他似乎期望学习哲学之后,“哲学”就能给他以万能药——固然,哲学是人类思维的极高产物,浓缩了对世界的思考,然而这种思考不是去复制书本上的观点论述,而是要咀嚼其中的含义,结合自身去反刍。事实上,正如该同学最后说"要走进这个世界"一样,真正的哲学不是空谈玄理,不是列举名词,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思考,之所以读哲学"封闭",不是因为这些哲学封闭,而是因为他自己“封闭”——而这些哲学作者,有谁是只对书本,闭门造车的吗?所以,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我们“进入世界”,肉体与存在为世间的大网所缚,而正因如此,人才不断追求智慧,追求精神的自由,在我看来,这也就是哲学的目的了——用“心”去看世界,于是你我自由!
这位同学以及另一位同学口中所说的自由,似乎是两种不同层次上的自由。就我个人理解,那位“读了很多哲学书”的同学口中所言自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那种自由意味着要打破人类理性的枷锁,那是要挑战思维本身局限的一种自由。这位同学的说法令我想起卢梭的一句话:“深思默想的人乃是一种堕落的动物”。他可能意识到那些"封闭式"的哲学带给他的束缚,于是想用自己的感官去切实地感受这个世界,进而创立自己的哲学。而文中“我”所言的自由,则更多的是一种现实、伦理意义下的自由。一个物质的人在物质上必然无法获得绝对的自由,但却有可能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6: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qiyemingzi/5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