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女孩名字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摒弃诱惑,做人要保持晚节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摒弃诱惑,做人要保持晚节

在今天的国势日隆,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的大好形势下,保持晚节的问题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有,而且很迫切。一些曾经出生入死为人民立过大功的人,一旦晚节不保,立即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走上人民的法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地位很高的人,诸如宰相、大臣等,年纪大了,告老归乡以后,往往自称“括囊无咎”。所谓“括囊无咎”,不是说“括”一批钞票,自己口袋里装起来,不出毛病。“括囊”是把口袋的口收紧的意思;“无咎”指不会出毛病,同时也有“无誉”的意思,也就是说,既不被人毁谤,亦得不到别人恭维。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摒弃诱惑,做人要保持晚节

所以,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讲修养,讲人生,自己做一辈子事业,最后告老还乡,检讨一下自己,没有毛病。既然已经平安退回来了,就要往事不讲,旧事不提,老老实实等着“寿终正寝”,即“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持晚节”。

这个现象在古代十分普遍,把自己嘴巴闭起来——括囊,既无咎,亦无誉,慎重到了极点,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季羡林先生由古论今,指出了即便是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保持晚节仍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他认为,晚节不保大多缘于人们的欲望膨胀,所以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增强自控能力,不要被各种诱惑拉下水。

曾经有一位领导干部对高空作业的工人说:“我们的工作有个共同点,都是位高而不头晕。”诙谐的语言道出了"清清醒醒为官、明明白白做人"的重要性。然而,一个人面对金钱、权力、地位、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要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是很不容易的。要做到"头不晕",在季羡林先生看来,关键在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慎微、慎欲、慎终,进而严于律己。

现在有些干部把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盒茶、拿条烟当作是无伤大雅的“小节”,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得点小实惠,组织也会宽容、原谅。其实,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和“见好就收”的投机心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少原本优秀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变得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往往是从吃一顿"便饭"、进一次舞厅、收一回“红包”等“小节”开始的。因此,要警惕“小节”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严于律己,避免由“小节”而演化成大问题。yulujidi.com

有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些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打敢拼,但面对功名利禄却心乱神迷;平时知书达理温文儒雅,但一涉足灯红酒绿的场所就成了“迷途的羔羊”。季羡林先生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都是“欲望”捣的鬼。

欲望是个无底洞,《劝戒全书中》说:“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因此,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遏止私欲膨胀。在工作中不以“利益”为标准,不能盯着“荣誉”、“位子”来干工作,要淡泊名利,保持心态平衡。在生活上守住清贫,不贪图安逸和享受,洁身自好,不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见,做事业作贡献,难在坚持到底,贵在坚持到底。有些人之所以在临近退休或离任的关头心理失衡、晚节不保,没有站好最后一班岗,就是因为认为年龄到杠、职务到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开始想捞点"实惠",结果不仅给国家造成损失,自己也身败名裂。

今天,最容易使人失去自我的东西是财、官、色、味。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更可以出卖良心。这些人弄到了官、财、味、色,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着一副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卖掉装在笼子里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笼子里的猴子虽然有吃有穿,但我们仍然可怜它被出卖。如今,他们出卖了自己换来金钱地位,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起来。

当然,季羡林先生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的漩涡里,越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心灵则会日益空虚。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最终导致晚节不保,本来可以“流芳百世",却弄成了“遗臭万年”,实在令人可惜。

人是不能太贪的。思想家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就是人基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生存欲望,是生来就有的;另外,人还有乞求物质与精神享受的欲望,“余财潜积之富”,即聚财致富的欲望等等。对于人的自然的、合理的欲望,荀子主张“制礼义”加以调节,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以使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同时,荀子还指出,人往往由于“好利”而使欲望“穷年累世不知足”,因而他强调:“欲虽不可去”,但“求可节也”,意思是说:虽然我们不能禁止欲望,但对于过度的、乃至贪得无厌的奢求却必须要加以节制。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拖住了、缠住了、压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功名利禄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润。其实功名利禄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你进去了,你就无法自在与逍遥。没有功名利禄,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还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了大的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功名利禄。人生就在这患得患失中度过,哪里品尝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纯滋味呢?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

老子说,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如果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甘于淡泊,出淤泥而不染;面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神闲气安,坚持默默无闻的奉献;面对人生的各种逆境,能够保持平常人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一来,就会保住晚节,从而也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持久的幸福、纯粹的幸福。

古语说:“财色之取,譬如小儿贪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意思是说,财色对于人而言,就像小孩把刀刃放在嘴里,得到的好处微乎其微,但却有大的祸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摒弃诱惑,保住晚节了。

春秋时宋国有个贤人叫子罕,官至辅政,他平时很喜欢收藏玉器。于是,国中就有人拿了一块硕大的美玉献给他,可是子罕不接受。献玉者问道:“你为什么不要这块玉呢?这是件玉匠鉴定过的宝物,价值连城啊!”子罕回答:“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守其宝。请你把玉拿走吧。”

平心而论,子罕在见到美玉的时候不一定丝毫不动心,但他明白“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道理,他可能因此而丢掉自己的乌纱帽,甚至是脑袋,两相一比较,美玉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因此他能够保住晚节。

对手握大权的人而言,诱惑实在太多了,欲望也实在太多了。如何抵御种种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当官掌权若忘记了世界观的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执政为民的道理,难免心生邪念。而“疾小不加理,浸淫将毁身”,到头来就可能出大事,栽大跟头。当权力变成一个工具、一个为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一个为所欲为的工具的时候,带来的并不是幸福。这种把持权力的人,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满足感、获得一时的快乐、获得物质上的富有,但最终必然像季羡林先生说的那样: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走上人民的法庭。

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衷,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为万民所托命,从而也能够使自己落得个善始善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摒弃诱惑,做人要保持晚节: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69.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