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女孩名字

寻找心灵的家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寻找心灵的家7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尘埃、恒星、彗星、行星、光、宇宙辐射等,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它们可以被拆成各种各样的微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甚至更小。组成物质的所有粒子的运动状态叠加,就在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因此,我可以说,宏观现寻找心灵的家象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我们人体也一样。人体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微粒构成的。我们的肢体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于大量肌肉细胞的收缩引起的。细胞的收缩就是它们的细胞骨架收缩,其本质也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所以人类的肢体行为,我们同样可以追溯到粒子水平去看这种行为的本质。当然这只是我们人的肢体活动,人还有丰富的精神活动和强大能动性、感觉、知觉等,这些也都可以从粒子水平去解释。现代心理学中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大脑结构与人的各种行为(包括思想行为)的联系。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一切感觉、知觉以及思考等,都是大脑某一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引起的。细胞兴奋,就是某些化学反应比较剧烈,化学反应依旧是一个微粒间的问题。大脑中的这些微粒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相互作用,是因为受到外来的微粒(体外的微粒或体内别的部位的微粒)的刺激,比如说形成光的光子,形成声波的微粒,形成各种辐射的其他微粒。这些特定的微粒作用于特定的人的特定部位,根据这些部位的结构特性,必然会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地产生某种结果。这样的结果,就比如说感觉、判断以及各种行为等。那些特定微粒刺激或来自于他人,或来自于自然界。如果是来自于他人,那么我们可以再往前推一下,刺激的最终来源必然是自然界,是宇宙,一个非生命的环境。而我们的生理机构,又同样是由自然界赋予的,应该不会有人去质疑“我们人是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诞生的”这一说法吧。自然界之所以会创造出我们人类,是因为宇宙中所有的粒子的运动和彼此间的作用都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宇宙从形成开始,也就是从宇宙的初始状态开始,它的发展就已经注定了,注定会形成那么多的星系,注定会有那么一个星球,上面会诞生人类。注定这一切的就是自然规律。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其实上帝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有一个科学上的名字,叫作自然规律。“上帝”创造了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决定了我们的一切,那么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人的意义,即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可事实上呢,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在宇宙发展过程中就这么诞生,很快地又那么灭亡,和普通的星球的形成和灭亡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人类纵使具有再强大的能动性,也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的提线木偶而已。我的死亡不过是一个木偶的毁灭而已。生与死变得毫无区别。所以我就这么死了。

虽然我早就下决心要结束这一切,但是毕竟受一般观念的影响太大,想死却又不想死,即使是现在,最终下定决心要走了,依然会有眷恋。我想在大学里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凌驾于众人之上;我希望以后能在科学领域做研究,并能够开拓自己的一片天;我也有喜欢的女生,不过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但是每次当我告诉自己,这些只不过是浮云,一切都只是表象,其本质是空的,我也就渐渐地对这些淡忘。真正抛弃这些情感,只需那么一瞬间。

寻找心灵的家7

我接着按照链接在网上认真看了随后的数百条跟帖。这些发帖的人不仅有大学生,也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参与人数之多、人员之广、观点之纷纭可以看出遗书中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据统计,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尽管有的可能只是一闪而过。我想,如果调查一下普通的人群,这个比例大概也不会小多少。的确,在存在的万物中只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必有一死,死将人的一切都剥夺了,因而人必然会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要不幸。面对死亡,人似乎只有两条路:或者把自己交付给一个绝对的存在,通过对它的信仰使自己克服死亡恐怖,得以生存下去;或者陶醉于生存的当下,完全忘却自己必有一死的事实。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理性去面对和探索死亡,不过这只适合于极少数人。即便是这极少数人是否能完全做到也是一个问寻找心灵的家题。以理性著称的苏格拉底和康德其实都是有神论的信徒,“远鬼神”的孔子在内心依然保持着对鬼神和天命的敬仰。他们都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的理性对信仰做了让步,或者本身就是一种信仰。传统的西方和东方所走的分别是前面两条路。然而,伴随着传统的失落,这两条路在现代社会都难以行得通了。人被迫重新面临着生存的意义没有着落的问题。作为有思想的生灵,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难免会产生迷茫、痛苦,甚至感觉生不如死。这是一个需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常常有人因此而走上歧途和迷途。所以在此我们需要向别人寻求帮助,尤其是历史上的哲人以及周围有思想的人。尽管这些人的观点不一定能给予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却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走出种种误区。我猜想,如果遗书的作者能够看到大家关于他的自杀以及他提出的问题的种种有见地的看法,也许他会对自己的问题有新的想法,而不致走上绝路。

在我的课上也有同学在答题中像这位遗书作者一样,看到真实,比如死亡,是人们无法接受的,它使人生陷入无意义或者寻求意义的死胡同,从而强调人们必须通过信仰摆脱这种虚无状态。如果说信仰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信仰是基于真实,而恰恰是因为信仰是基于违背真实。信仰虽然看似违背真实,却又是生存所必需的,它对生存有利。尼采的“真理是一种驳不倒的谬误”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的。人需要信仰,就像人需要睡眠和做梦。在现实中,人所能知道的东西并不能回答人想知道的东西,人所能得到的东西并不能满足人所有的欲望,因而人需要一种超越自己现实中所能知道和所能得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信仰。死亡作为人生的终点是人关于人生所仅有的知识,而这又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知识,人就需要一种与被死亡所笼罩的人生完全不同的新的人生,一种能够永生的人生,即便这种人生并不现实甚至违背现实,但它作为希望却植根于人心深处。希腊神话中说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人世间充满了各种灾祸,只有希望最后被关在了盒子里。尽管希望作为唯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但它依然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信仰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谎言。有的谎言很圆满,它可以让你快乐地去相信,而有些却不堪一击。当我们无法面对生活时,例如死亡时,我们尝试去相信谎言,相信宗教的轮回或天堂之说,于是谎言便成了信仰。世上本没有神,你说要有,于是便有了神。信仰,相信才有。”这就是说,信仰不是因为存在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存在。“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执著以及由这种执著形成的习惯,这些往往是属于意识层面以外,往往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信仰,因为它能给我们依靠,在人生之路上总有事情和人际关系是我们所不能解决的,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伤心痛苦或委曲,这时候信仰能给予我们最深的慰藉。”这也解释了自以为理性的人为什么会相信超过自己实际可以理解和证明的部分。

许多人都看到信仰的意义在于它帮助我们克服了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怀疑,他们的观点可以看作是对托克威尔的说法的进一步展开和补充:“我认为人无论如何都是需要信仰的。信仰并不一定指宗教,指神。信仰即是每个人当作生活目标,生存的价值,本身归属的一种东西或教义。当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这个世界如何诞生的,为什么会有意识这些问题时,我们可能永远也都想不通,那么我们便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人活着是个悲哀,这样‘世界’还会存在吗?因此信仰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或指向应当是必不可少的。当有了信仰之后,生活如破晓的黎明必将灿烂无比。因此,我们需要信仰,真正的信仰不可缺失。”

“由于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有限的,故而当人感到一些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的时候,他便会去寻找其他解决方式,信仰作为满足人的脆弱性和有限性的一种情感是很有号召力的,但也正是因为它使人们拥有了安全感寻找心灵的家、与人生和平静,它才显得格外重要,以至于不能遭受到一丝的质疑和挑剔,而这就使得许多人为了信仰不惜去杀人或被杀,因为长期生活在信仰下的人,信仰已成为他们的生命,信仰是需要捍卫的,因为生命是需要捍卫的,不被重视,不被捍卫的生命也是不值得拥有的,这应该是个悖论吧。为了捍卫生命,很多的时候恰恰要献出生命,个人选择吧。”yulujidi.com

“不管人愿不愿意接受,人,存在着信仰。这样的信仰不仅仅是对宗教的信仰,也不仅仅是对道德的信仰。信仰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当人拥有了意识之后,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了反应,人拥有了自我意识之时,便产生了信仰。信仰是人认识到自我后的必然现象,因为当人知道有‘我’的存在时,便与外界分开了,这时他要思考‘我’与外界的关系——认识这种关系便是信仰。因此,凡知道‘我’的人必然拥有信仰。信仰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如同‘神’的形象,世界各地的‘神'都是不同的,但又有同样的超自然的力量。人需要信仰,以便对于现实能有个自己的解释。”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寻找心灵的家7: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vhaimingzi/51864.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