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游戏网名

【古人夏天也能吃到冰镇食物】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古人夏天也能吃到冰镇食物】

古代没有冰箱,那么为什么古人在夏天也能吃到冰镇食物呢?那是把食物藏在冰鉴里,可以保鲜。

【古人夏天也能吃到冰镇食物】

对人类来说,冰的用途广泛。人工制冰发明之前,人类都是利用天然冰。古籍中早有取用天然冰的记载,因此得知,古人会将冬天结成的冰块,储存起来留待夏天使用。

早在周朝,就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和“冰”有关的事务。在《周礼》中对于“冰”的管理,有很清楚的记载。据《周礼·天官·凌人》上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yong,熟食)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这段大意是说,凌人掌理藏冰、出冰的政令,每年十二月命令属下人山凿冰,以预计用冰量的三倍藏人冰室。春天来临时,要准备盛冰块用作冷藏食物的冰鉴。凡是内、外饔所供的肴馔在二月后,都要放入冰鉴里冷藏。凡是酒浆也是一样。

凌人,周代官名,掌管藏冰之事。《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yulujidi.com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祭祀时,要供应冷藏食物的冰鉴,来宾赠送的食物与祭品都要供应冰块。天子、皇后及其世子的丧礼,要供给冰尸体所需的冰块。夏天天子以冰颁赐群臣。秋天时,要刷洗冰室预备冬天贮藏新冰。

由此可知,“凌人”是掌管冰政的官吏,主要工作就是在冬天时派人凿冰、藏冰,春天时要开冰、出冰,夏天颁冰,秋天清理冰室,随着季节变换而调整藏冰事务。

另外,“鉴”的原是是古代用来盛水、冰的青铜大盆。如《说文解字》上载:“鉴,大盆也。”汉朝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凌人》中“鉴”的注解:“鉴如甄(chui),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

古人将冰块放人“鉴”容器内,再把熟食或酒浆等物放人冰鉴中冷藏。所以,“冰鉴”是指置冰于其中,用来冷藏保存食物新鲜,其功能类似现代的冰箱。

由于“鉴”是古人用来盛水装冰的容器,最初的“鉴”为陶制,盛水、冰后能够照见形象,后来“鉴”都为铜铸,也被用来当作镜子使用。因此,古代的镜子也叫做“鉴”,声转为“镜”。如《广雅>:“鉴谓之镜。”《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言行。”话中“鉴”、“镜”同一个意思。

现在人们将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称为“借鉴”、“借镜”;而以过去的经验作为教训,就称为“引以为鉴”、“前车之鉴”、“鉴戒”等,都是由此引申而来。如“前车之鉴”的“鉴”字就是借鉴。《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鉴。”意为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可因为借鉴。

古人藏冰的地方为凌阴、凌室。凌阴,藏冰的地窖。如清朝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打冰》:“周成王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又《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毛传:“凌阴,冰室也。”这是说腊月凿冰冲冲响,正月把冰窖里藏。

凌室,古代藏冰之室。如《汉书·惠帝纪》:“秋七月乙亥,未央官凌室灾。”颜师古注:“凌室,藏冰之室也。”《宋书·礼志二》:“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诏立凌室藏冰。”

古人为保证藏冰的质量,多在深山溪谷中凿取冰块,因为那里低温持久,冰块质硬、干净。同时为了长期保存,对于冰块尺寸也有规定,太小易融化。如《唐六典》中载:“凡季冬藏冰,每岁藏一千段,方三尺,厚一尺五寸,所管州于山谷凿而取之。”《新唐书·百官志》也记载:“季冬,藏冰千段,先立春三日内纳之冰井”,取用的冰必须符合尺寸要求,否则难以久存。冰井的建造亦甚严格,需要深挖广凿,四壁施以保温材料,从开采天然冰块,到封存完毕。

古代虽没有冰箱,举凡食物保存、消暑、祭祀、医疗保健、尸体保存等,都源自于古人的藏冰制度——冬藏夏用,充分展现了先人的不凡智慧。

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一句俗语,是说两个人之间的私密事不说出去,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言外之意是十分机密的。如元朝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么,为什么古人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呢?

其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出自《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年时特别喜欢学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都深入钻研,为人公正廉洁,不谋私利,是难得的清官。

杨震未当官前非常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办学,来自四方的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教学有方,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名气大,学生多。当时,人们都称赞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由于杨震办学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因此声名大噪。当时的大将军邓骘(zhi)也听说了,他很敬重杨震的学识、贤能,就征召杨震到自己府内任职。上任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后升迁为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再调升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任太常,后又晋升为三公的司徒、太尉。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本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恩,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想赠送给杨震。

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的离开,后来,杨震调任涿郡太守,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请托、谒见。他的子孙和平民百姓一样,常吃蔬菜,出门步行,生活简朴。有老朋友、长辈想让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杨震自大将军邓骘征召人府任职,到被罢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恪尽职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为世人所称赞。因拒收王密贿礼,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义馈赠的典源,后人也引用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极秘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属两个人之间的机密事;但是也应该记住另一句话,那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官要廉政,那种存在侥幸心理的人,迟早要败露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古人夏天也能吃到冰镇食物】: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youxiwangming/51063.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