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位大师给中国青少年的忠告--有自卑感这样的东西吗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印度]奥修
奥修(1931~1990)早年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经获得全印度辩论冠军。在印度杰波普大学担任了9年哲学教授之后,周游各地演讲,从弗洛伊德到老子、庄子和禅,从古尔捷耶夫到佛陀,从耶稣基督到泰戈尔……根据他的演讲已经出版了650多种书,并被译成30多种文字行销世界各地。
他所有演讲的核心就是“静心”,就是"禅",他主张人们要自己去体验真理,去达到真实,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和信仰。“静心”是生命,“禅”是生活,它是生命的辉煌的旅程。
真的有像自卑感这样的东西吗?没有像自卑感这样的东西,只有“自我”(ego)的现象。因为有自我的现象,所以有两件事是可能的。如果你是自我主义的,你一定会把你自己跟别人比较,自我没有比较无法存在,因此如果你真的想抛弃自我,你就要抛弃比较,你将会感到惊讶:自我跑到哪里去了?有比较,它就存在,它只存在于比较之中。
比方说,你经过一座花园,你碰到一棵很大的树。比较:那棵树这么大,突然间你就变得很小。如果你不比较,你就会去享受那棵树,根本没有问题。那棵树很大,那又怎么样!就让它大吧!你并不是一棵树。还有其他的树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们并没有遭受自卑感之苦。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棵树有遭受自卑感或优越感之苦,即使是最高的树——黎巴嫩的西洋杉,即使是那种树也没有遭受优越感之苦,因为比较并不存在。
人创造出比较,因为自我唯有持续用比较来滋润才可能存在,但是这么一来,你就会有两个结果:有时候你会觉得优越,有时候你会觉得低劣。感觉低劣的可能性比感觉优越的可能性来得更大,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人,有些人比你更美,有些人比你更高,有些人比你更强,有些人似乎比你更聪明,有些人比你更博学多闻,有些人比你更成功,有些人比你更有名,有些人这样,有些人那样;如果你一直跟别人相比,你将会产生一个很大的自卑情结。它并不存在,它是你创造出来的。那些更疯狂的人,他们会遭受优越感之苦。他们非常疯狂,所以当他们在比较的时候,他们看不出有无数的人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在很多方面是比较优越的。他们的心神太过于集中在自我,所以他们对任何比较优越的东西都保持封闭,他们总是去看那些比较低劣的。据说人们喜欢跟在某些方面比他们低劣的人在一起,它可以给他们很大的滋润。人们喜欢支持他们的自我的人。更疯狂的人会遭受优越感之苦,因为他总是会选择那些使他觉得优越的东西,但是他知道他自己在耍一个诡计,他怎么能够欺骗他自己呢?他知道他只选择那些使他觉得优越的点,他知道他所没有选择的是什么,它们就在旁边,他知道得很清楚,所以他的优越感总是在动摇,它建筑在沙滩上,那个房子随时都会垮掉。他会受焦虑之苦,因为他将房子建筑在沙滩上。yulujidi.com
耶稣说:不要将你的房子建筑在沙滩上,要找一块石头。神智比较健全的人会遭受自卑感之苦,因为他会往四周看,他会注意周遭所发生的一切,然后他会开始觉得他是比较低劣的。
但这两者都是自我的影子,是自我的两面,较优越的人在内在深处也是携带着自卑感,而那些有自卑感的人在内在深处也是带着优越感,他想要成为优越的。
只要想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其他每一个人都从世界上消失,只有问这个问题的人被留下来,坐在普那的可利工公园……这样你会觉得比较优越或比较低劣吗?你将只会是你自己,因为没有人可以比较。
神秘家就是一个知道"他就是他自己"的人,他按照他自己的光来生活,他创造出他自己的空间,他有他自己的自性,他对他自己完全满意,因为如果没有比较,你也无法不满足。他不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他不可能如此,自我需要比较,自我是靠比较来维生的。他只是做他自己的事,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有些树很高,有些树很矮,但是每一样东西都按照它现在这样存在。
只要去看,不要比较,那么优越感在哪里呢?自卑感在哪里呢?自我在哪里呢?这一切源自哪里呢?时间◇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大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病逝于北京。
他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的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厚实、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得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而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儿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路,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资,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全球百位大师给中国青少年的忠告--有自卑感这样的东西吗: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anhaimingzi/5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