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4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只有在那里,才能体会到年轻多么好,有充沛的体力与精神,以及大把的时间去做那些想做的事。当然,我也看到安宁的老人用平淡的口吻诉说过往,他已逝的爱情,未完成的事业,以及那不完美但圆满的人生。"我有很多遗憾,但不能说成后悔,因为这就是人生,我体验了一遭,说什么也值了。”然后他回头问我:"姑娘,你觉得呢?”我当时坐在那里不知该赞同还是宽慰他,身边另一位护工说:"大爷,您现在就好好过吧。"是啊,人生已至此,唯有好好过了。
在近期我看过的电影之中,一部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的法语长片《爱》久久地停留在我脑海之中难以散去。这是一部人物不多,情节没那么跌宕起伏的"闷片",讲述了一对耄耋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小段旅程之中的爱欲和挣扎,两位曾经优秀的音乐老师,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依然相依相爱,优雅地衰老,独立地生活。直到妻子遭遇了一场疾病,经过手术之后变得半身不遂,长久以来骄傲和自立的妻子无法忍受来自自己爱徒的同情和儿女的照顾,面对渐渐无法控制的肢体和行动,她陷入了一种令她绝望的窘境。相伴多年的丈夫十分明白妻子的无助和由此而来的绝望,尽己之所能谢绝外人的探访,独自照顾越发无力的妻子。时光攫走了人的青春和光彩,在对自己身体控制力的逐渐流失之中,妻子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自足感也被窃取一空。最后丈夫因不堪忍受妻子遭受此生命不堪承受之重,竟亲手杀死了心爱的伴侣,为她换上最端庄的衣裙,铺满洁净的白色雏菊,妻子的葬礼是如此平淡却又隆重,众多萍水相逢之人的哀悼和吊唁远没有一生挚爱的至死相随来得轰轰烈烈。处理完妻子后事的丈夫不吃不喝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终于梦中那优雅的妻子来指引他走上了最终的旅程。
看完此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因为片中妻子的那种濒死的无力感曾在我身边最亲近的老人身上出现过。当我看到她脸上因别人的过度怜悯而不可自制地流露出羞耻感时,一种心酸涌上心头。电影的导演叫作迈克尔·哈内克,是一位年近七十岁的奥地利导演,而扮演老夫妻的两位老人也都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对于这样一部沉重而深刻的作品,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彻底领悟,但是我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想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绝非仅止步于两个老人的相濡以沫,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生命寄托的问题。衰老和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能像庄子那样为亡妻击鼓而歌的洒脱之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该如何去面对生命的终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影片中的妻子是每一个日常生活中年迈老人的固执的集合体,她无法忍受肢体的不受控,无法面对力量一点点从身体中溜走却抓不住的无力感,无法接受死亡逐渐逼近的脚步,这种深深的恐惧是心爱之人也无法治愈的,所以尽管丈夫对她不离不弃,我还是认为她老无所“依”的。这个“依”不是说依靠他人,蒙受他人的照顾,而是指内心可以依傍的某种力量。当人年老时,激情、梦想、家庭、事业都已经经历过之后,除了爱情和亲情,还有什么可以依傍?还有什么足以支撑那已腐朽的躯体与时间和病痛作斗争?很显然,影片中的妻子并没有找到,所以只有无尽的痛苦,而相守了一辈子的伴侣才有勇气结束这一切,为她带去那已逝去的平静和尊严。2010学年第二学期(2011年3~5月),我在中大珠海校区第一次开设公选课“西方中世纪哲学”。在向教务处报上这门课之后,我曾一度担心课程会不会因为冷僻而没有学生或很少学生选,还担心课程要讲的内容能否讲够大半学期(公选课为12周),后来到真正上课时才发现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选课学生有一百多人,到10周左右我发现自己才讲了仅一半多内容,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时间展开。我这才领悟到中世纪哲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对当代人的意义。该课程的一个中心内容是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我们在课堂上曾多次探讨这一问题,所以在期末考试时我也出了这方面的一道题(第五题),内容来自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们在回答这道题的过程中从各自不同角度作了思考,几乎涉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理论。众所周知,上帝是西方宗教哲学,尤其是中世纪哲学的核心,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十分复杂、艰深,一个人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对此有所领会。虽然探索这样的问题不会获得任何功利上的回报,但却可以使心灵摆脱俗世的羁绊而得到一种净化和提升。这是一种无价的奖赏。下面便是这道题目和同学们的一些回答。为了便于理解,我对内容作了归类并加上了小标题,不一定十分恰当。最后附上了上课时曾讲到的一则与本题有关的材料。
下列是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在作业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请你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对它们作出评论(可选择其中一部分),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甲:我对“这个世界是上帝造的还是本来就存在的”较感兴趣。上课后有一个领悟,或许质子与中子之间,正因为它们恒定的大小比例关系,才会有世上万物很多的平衡,如果这比例关系稍稍发生一些变化,那么世上的很多静止、平衡就会被打破,哪怕变化的比例关系非常小。所以这一些小小的比例关系,绝对不是它本来就这样,我觉得是上帝巧手设计了这一切,创造了这一切的。
乙:人类的世界如此完美,不可能是人类本身所能做到的或者其做到的可能性为10-6,哲学家们把这种完美说成是上帝而丝毫不去说明是不是其他形式的东西。我想说,我宁愿相信10-⁶的概率,也不愿相信这是因为上帝,因为这种推理方法太局限,我只能说这种推理的错误性。或许有些人认为“上帝”就是值得信仰的东西,但我想,这些人想象力太单调了!yulujidi.com
丙:讨论上帝存在就如同我们活着的时候讨论死亡一样,是无法掌握其真理的。哲学家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只是在原地转圈,因为他一切的假设和推理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上帝”。因此,在不同的这两个空间,上帝与人,生与死,是没法对话的,你不可能活着的时候去死一下再回来描述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与人生感觉,也不可能以人的原则去推理上帝。不是说不能这样做,这一过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结果只是人一心想出的。因此,我对上帝、真理持不可知论的观点。
丁:我认为这个世界确实就是偶然形成的,由于某个偶然的契机,然后有了必然的连锁的一系列反应,最后有了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再最后有了现在这个世界。因为所谓多了或少了×分之几,只不过是测量了质子、中子等具体数值之后加以猜想的结果。这仅仅是人们在探究自然的密码得出结论之后的一种回头猜想的思维游戏而已。那些数据之所以刚好是那样一个数值而非其他,只是恰好有了这样的数据而有了这样的世界上的我们得到的一个事实真相、自然参数而已,不足以作为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戊:我想说:“上帝其实不是爱人的,上帝不是特地创造人类的,他一定是掷骰子掷出他的人的。”上帝基本可以理解为最基本的物理规律,人类没有必要对上帝抱有敬畏与崇敬,因为骰子没掷中,那必然没有人类,但是宇宙产生时一共掷了无数次骰子,必有一次掷出一个地球,所以人类的出现是必然的,非上帝给予的。我比喻其为“孤独的乐透中奖者”,人类中了这个乐透,全宇宙只有十亿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没有中乐透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生而已经中了大乐透,是物理概率下的必然,有必要归功于上帝吗?一、设计论我比较赞同甲同学的观点,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如此的有规律,而这一切是经过“设计”的,而丁和戊同学则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一切归于偶然和自然规律。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可以说明上帝的存在。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终极4: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nanhaimingzi/5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