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下的蚊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我的家乡是鱼米乡,水成网,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甜美怡人。但事物总是有二重性,水面多,水量大,蚊蝇就多。夏天的蚊子,秋天的苍蝇,均颇具攻击力,特别是蚊子,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会攻击到每个角落。尤其在夜晚,你可以听到成群结队的蚊子的鸣叫,单只蚊子的叫声可以忽略,但团体的力量不可小视,成群的蚊子在空中盘旋,群体的叫声犹是轰炸机轮番轰炸,我们小时候就戏称蚊子为“飞机”,一不留神,你就会被它咬出许多疱来。应对蚊咬的战斗,印象最深的当数我高考前夕。
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十分紧迫,白天一晃就过去了。白天还要帮助家里做事,烧饭,看小弟弟,因此只能在夜晚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当时家里没有电灯,只是点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它发出微弱而黄色的光,不断地散发着煤油的气味,它时而眨着眼睛,好像疲劳了要休息一般,那是因为灯头结了灯花,这时你就要想法把它除去。而有时是因为灯蕊头部因点的时间长了,变得硬结了,这时就必须把上面剪去一截,这样才能恢复正常。
房子十分矮小、潮湿而阴暗。幸好墙是芦苇编织而成的,因而通风透气,主要是房子太小了,十分拥挤,家里除了芦笆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餐桌便是我的书桌。夏天为了对付炎热和拥挤,我的父亲和弟弟还经常在晚上把床临时搭到室外,说是叫床,实际上是两条长凳上面放两块木板或芦笆,铺上草席,架上蚊帐即是。睡在外面,可以躺着观看天上的星星和听那宅沟里此起彼伏的蛙鸣。
为了对付疯狂的蚊叮,我们便想出了许多办法。蚊帐是防御蚊咬的主要武器。因为蚊子的密度大,因此利用蚊帐也大有讲究,绝对不是在睡觉前简单放下即可。一般是在天黑前就要将蚊帐放下,在放下之前,先是要轰打蚊帐里的蚊子,然后用芭蕉扇密集地、反复地煽打,以确保蚊帐内没有蚊子,然后将蚊帐放下,再用夹子将帐门夹牢。而如果是白天忘了,或其他原因来不及放蚊帐,只能在晚上放蚊帐的话,那么在放之前先要用美孚灯在蚊帐内侧四周寻查,将停在蚊帐壁上的蚊子一个个烫死。用美孚灯烫蚊子也是有技巧和经验的,弄不好,蚊子会飞走,烫不着,而有时又会把蚊帐烧着,引发安全事故。我家烫得最好的当属父亲。然后再在睡觉前,用美孚灯在已经放下的蚊帐内寻查一遍,看四周有否漏网的蚊子,在确认无蚊后,才放心地让我们睡觉。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如果你睡觉时不留意,将身子的任何一个部I煤油灯下的蚊吟I位挨着蚊帐,那么蚊帐外的蚊子仍然可以隔着蚊帐把它的探针穿过蚊帐的布孔,将你的鲜血吸出来,照样会把你身上咬出许多疱来。
我晚上复习功课时,经常被蚊子咬得没有办法,后来干脆上身穿一件厚厚的外衣,腿脚装入厚厚的麻袋里,以防御蚊子的袭击,这样除偶尔能有被隔布叮咬外,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蚊子是挡住了,但汗水又不断地流淌了,这时也顾不了许多,一个时期只能抓一个主要矛盾,蚊咬是主要的,流汗就是次要的了。有时,也会躲在蚊帐里复习,一般是背单词或课文时,因为蚊帐里不能点灯,只能偶尔照一下手电。
进攻性的措施也是有的,就是用晒干的艾叶烟薰,有时甚至用放上农药的碎麦芒薰。这种方法的弊端,首先是不符合环保要求,在打击蚊子的同时也会给人本身带来危害,直接的反映是会把你薰得睁不开眼,眼睛会止不住地流泪,再就是这种办法在薰时是有效果的,可是过了一会儿,烟的浓度小了,人可以承受了,但与此同时,河沟边、菜地里、苇丛里的一批一批蚊子又飞了过来,烟进蚊退,烟退蚊进,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可抗拒。yulujidi.com
使用方法是最普遍、最经常的,当属用芭蕉扇拍打了。夏秋季节,农村人家都备有几把扇子,有的人在晚上甚至手不离扇,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手不停地拍打着,既可驱蚊,又可带来一丝凉风。我手里也时常会拿一把扇子,时不时的拍打。这蚊子也会搞麻雀战,你赶它飞,你停它进,嗡嗡的蚊吟声在煤油下不停地重奏。我往往专注地做题或看书,便经常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扇子,当做完一题或抬头稍息时,身上便已被咬了许多小疱,算是蚊子的战绩。有时候我全神贯注地做题时,会不顾一切,但稍一抬头便感觉到丝丝凉风和听到远处的蚊吟,这时才发现母亲在我背后不停地扇着,为我驱赶蚊子,为我送来阵阵清凉,而母亲的额头却挂满了汗珠。此时,我不由得一阵心酸,不知是感激,还是内疚,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妈妈,您千万不能这样,你已经过度操劳,您已经十分辛苦,儿子怎能再给您增加负担!妈妈您赶快歇着吧!妈妈说,我把你们从小就是这样带大的,多么的平静,多么的坦然,多么的不容易。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另一层心思,这不仅是母爱的本能,这是母亲在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是希望和企盼,哪怕是一点一滴,那么是区区小事,只要是对儿子复习功课有利的事她都要全力为之。
妈妈没有文化,不能给你辅导,家里没有钱,没有条件请家教,没有条件去复读,离学校远又没法请教老师,时间紧迫,光阴如金,条件又差,这一切又都暂时无法改变。够了,这些我都懂,这些我都不需要,有妈妈的爱就足够了,妈妈的鼓励是无穷的力量,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法宝。请妈妈放心吧,儿子会不懈地努力的,会为妈妈争气,为家乡人民争光的。
回家看望妈妈时,与妈妈聊天,妈妈拿出一个芦筐,说是四十多年前二弟在家时学着编的,这是妈妈的针线筐,虽然已经破旧,但妈妈仍不舍得扔掉,仍象宝贝似的保存着。这筐里的针头线脑,各色碎布,各类扣子、剪刀、尺子等,陪伴着妈妈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春秋,也蕴涵着妈妈多少艰辛。如今,看到这个芦筐,会勾起多少回忆,心头激起许多波澜。
其实,我也有一个针线匣,是紫红色的木匣,约长25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比通常的笔盒大一些,里面装有一把小剪刀,几根针,几多线,一些扣子和一些碎布,虽然内容十分简单,但用处不能低估。这个匣子还是祖辈传下来的,是解放前的产物,是旧社会农民家庭一般用来存放票据,包括发票、借据、地契等,后来也放粮票、布票、粮证等,从1955年开始就成了我的针线匣。它伴随我读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带着,一直伴随我二十多年,直到我到北京工作后,它才受到冷落。
小小的针线匣,默默地陪伴我二十多年,期间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在那短缺经济时期,在那我每月的置办费(即零花钱)在1元以内的情况下,它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到钉个扣子,一般是补袜子,补衣服,缝被子等都离不开它。
上初中时,年纪小,有的同学日常洗衣服也都让洗衣工洗,就是镇上学校附近的居民,早晨到宿舍里收昨晚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去洗干净,晒干后到晚上再送回到宿舍。当时没有信任危机,也没有人怀疑是否能准时送回来,实际上没有送回来的事从来没发生过。而大部分同学衣服是自己洗的,但拆洗被子这样的事就有许多人请洗衣工代劳了,因为不但洗是一个问题,小小的手很难应对这厚厚的粗布被单,而且缝起来也比较麻烦,不仅是不会针线活,而且也没有地方,只能在单人床上皱巴地弄。而我是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有时还帮助同学们。上大学后,因为多少年没有回家,所以积存的破旧衣袜便多了起来,因此补衣袜便成了星期日的必修课。因为破旧的袜子和内衣裤差不多是穿一次要补一回,既没有钱买新的,旧的又不舍得扔了,只能是补了又补。我甚至会缝袜底,上楦,就是将原有的袜子的梆和底全部拆掉,然后缝上新的。这种活,技术要求比较高,弄不好会皱巴巴的,不好看,穿着也不舒服。农村妇女在做这项工作时往往是用专门工具,即袜楦,但我当时没有,后来我就想了个替代的办法,开始时是包在鞋子外面做,但显然太宽大,不跟脚。后来干脆就套在I针线匣脚上比划着弄,再后来便成为经验传播了。参加工作后,虽然条件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缝缝补补的事仍司空见惯。
这种小事,就其本身而言,微不足道,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受益匪浅,所以仍清晰可见,如同昨天一般。一是培养了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务实而不图虚荣,朴素而不讲排场,本色而不雕琢。二是养成了良好的爱劳动的习惯,以劳动为荣。三是感悟到自力更生的重要,凡事都要自立,自己能做的事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事事依赖别人。四是养成了对待工作细心、耐心、专心的习惯。细心,一针一线循序渐进,针脚的大小,疏密,不但影响牢度,也会影响美观,不是新旧之美,是补中之美;耐心是必要的,急不得,恼不得,欲速则不达,慌乱中容易出错,补衣服是如此,大事就更不用说了;专心、钻研、动脑筋,精于成,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在反复的实践中能总结经验,找出捷径,改进技巧,创造新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创新。
现在,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仍普通认为,一个人小时候吃些苦,受些累,甚至是受些挫折和磨难,对以后的成长也未必不是好事。回顾不是重复,更不是倒退,只是希望在历史中寻找经验或教训,或悟出一些道理,启迪一些有益的思考。仅此而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煤油灯下的蚊吟】: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zaoanwanan/5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