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批评是不可或缺的镜子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蔡元培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闻过则喜,它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当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欣然自喜。这个成语出自我国的古籍《孟子》,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他人的批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夸耀的好话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但要知道,好话除了能够让我们心情稍微顺畅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而批评的坏话则不然了,它虽然刺耳,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上的不足,进而改变缺点,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断“自新”的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生活中,那些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能够听取并接受他人批评的人。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也曾是北大的教授。除了在治学著书上面的严谨,顾先生还是位非常虚心的人。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声望,顾先生仍然能够做到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哪怕是来自于他的学生。
当年,顾先生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曾经针对《尚书》中尧典的十二州提出过它是受汉武帝十三州影响的论断,轰动了一时。但这一论断却遭到了先生的学生谭其骧的质疑,谭其骧在翻阅了大量事实之后,认为顾先生的论断并不成立。yulujidi.com
得知了自己的学生胆敢质疑自己的学术成果之后,顾先生并没有生气,反而鼓励谭其骧把自己的看法完完全全地写出来。在谭其骧写出了自己的论文后,顾先生给予了认可,并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甚至公开称:其骧熟于史事,余自顾不如,此次争论汉武帝十三州问题,余当屈服矣。
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意见,顾先生的大家风范可见一斑,这也就难怪在先生去世几十年之后,仍然可以作为史学界的一杆大旗,矗立在前方,激励着后学者向其靠拢了。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名言,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铮臣魏征死后哀叹的一句话。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他能够开创出一番气势磅礴的贞观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他能够虚心纳谏。
在史料上有很多唐太宗和魏征君臣的故事,很多次,由于魏征的铮铮铁骨和仗义执言让太宗感到面上无光,有时甚至还会动杀心。但只要冷静下来,太宗就总能原谅魏征,这是因为他明白,魏征的话虽然刺耳,但却是为了自己和李唐的江山社稷好。
做皇帝尚且不可能事事做对,那就更不要说我们一个普通人了。人生在世,很难有考虑问题面面俱到、做事情圆圆满满的,犯错误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在错误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能够自省,通过自我检查实现自我完善。但是,个人的眼光毕竟是有限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时就必须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观察和判断了。而批评就是别人对我们的判断结果,所以一个成熟的人看待批评应该是把它当做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不会觉得是别人在故意刁难苛责自己。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是个非常虚心的人。在南北战争期间,北军的作战部长爱德华·史丹顿在下属和同僚面前大骂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林肯直接干涉了自己的作战部署,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当时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部分军队。
当接到这份命令之后,史丹顿不仅联合部下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愚蠢。结果如何?当有人把史丹顿在背后对他的指责告诉林肯后,总统却十分平静地回答:“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去看一看。”听了林肯这番话,史丹顿顿感无地自容,乖乖地命令部队开拔了。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那些对手的意见,要比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更接近于真实。"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并且也相信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每听到批评的话语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却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厌恶和排除,甚至还会立即本能地自我辩护。你并不用为此感到难过,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但是,既然知道哪种做法是对的,哪种做法是错的,我们就应该趋利避害,朝对的方向努力。
人们都不喜欢接受批评,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而全然不管这些批评或赞美是否公正。人并不是一种逻辑的生物,而是一种情感动物,我们的思想逻辑如同一叶独木舟,在深邃、黑暗的充满的情感之海里漂泊。但只要努力,从心里摒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起闻过则喜的精神,我们还是可以为航行点亮一盏塔灯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别人的批评是不可或缺的镜子:http://www.yulujidi.com/qianmingdaquan/jingdianqianming/4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