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家15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相信实用主义介于相信自己和相信神之间"是指相信实用主义既有相信自己的一面,又有相信神的一面,它认为只相信自己或只相信神都是极端的。实用主义试图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调和,既反对将自我神化,也反对高高在上的神,认为人既要有此生,也要有永生,此生是为了永生的,而永生是植根于此生之中的,此生与永生不可完全对立、分割开来。只要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看,就可以理解实用主义的中介和调和性质。从对象是作为主体的对象上看,实用主义是相信自己的;而从对象同时又是对象自身的对象上看,实用主义又是相信神的。实用主义既没有将对象完全纳入主体之中(这将导向对象的完全主体化,导向消除对象,信仰主体自身),也没有将对象完全移入对象自身的领域(这将导向放弃主体,信仰对象自身),而是把对象置于主体与对象自身之间,让它兼具两者的性质。从相信自己的立场看,相信实用主义还不够自信,还留有相信神的残余。而从相信神的立场看,相信实用主义是过于自信,还未达到相信神的程度。对此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对儒寻找心灵的家家的看法加以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儒家的祭天、祭祖等表明它有一种宗教残余,还未达到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在基督教看来,祭天、祭祖的存在表明儒家有一种偶像崇拜,还不是一种对神的真正信仰。在儒家自身看来,人既是生活于现实中的人,又是生活于传统和未来中的人,他既是传统的延续,又是未来的开端,也就是说他作为自己,既是祖先的后代又是自己后代的祖先。在中国人传统的姓氏构造中,姓名一般包括三个字姓代表一个人的宗族,被放在最前面,中间一个字代表一个人在宗族中的辈分,最后一个字才代表一个人的名字。由此可见,一个人与其所属宗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其宗族。祭天和祭祖正是要体现人的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不忘和感恩于自己的来源,提醒自己,教育后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祭天、祭祖等是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并为了人的现实生活而存在,既不是要人完全相信自己而否定神,也不是要人放弃自己去完全相信神。《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和“祭”,强调“仁”是基于主体的自觉,而“祭”则是为了“慎终追远”。这说明儒家具有一种人本主义信仰。美国的实用主义之于意志主义和基督教信仰的关系与此相似。它立足于人的生活,强调人的行动和实践,但并没有因此而像意志主义那样把人的意志提升到用超人取代上帝的地步,而是看到信仰上帝对人的生活的“益处”:能够满足人对永生的精神需要,给人带来安慰和平静。同时,它尽管信仰上帝,但也没有像传统基督教那样把上帝看得高高在上,一味宣扬禁欲主义,而是要求把信仰变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动力。在实用主义看来,人既是上帝的被造物,又是上帝的崇拜者,人要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动荣耀上帝。人与上帝既相区别又相统一,区别不是对立和割裂,统一也不是等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最后两章的标题是“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与宗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和宗教的关系,表现出实用主义的调和特征。
二、中国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上述三种信仰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关系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宗教是以人为本的,相信自己,具有实用主义性质,恰与基督教的信仰上帝形成对照。许多学生在作业和试卷中谈到自己对中国传统宗教、基督教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他们多以自己的家庭为例:“在我老家,过年的时候,爸爸就会去‘请’爷爷来家里住下,一是为了纪念逝去的爷爷,二也是让爷爷安心。”“祭祀的目的就是纪念逝去的亲人,回忆过去与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祭祀并不代表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或者说鬼魂的存在。也许祭祀更大程度上是对生者的慰藉,是对那份感情的缅怀。”“对于神鬼之说,我觉得那是无稽之谈。妈妈说不敬神神不怪,这与孔子的思想蛮相似的。我家里没有敬一尊神,虽然很多人都会在家里敬财神。因为处在一个没有神鬼信仰的家庭里,我也没有信神鬼。我爸常说哪有什么神鬼,什么主的,人还是要靠自己。我应该就属于那不幸福的一类人吧,看不到上帝我就不敢相信上帝的存在。”这些例子恰当地说明了中国传统中儒家的宗教性即儒教的特点。
有的学生对基督教和中国传统宗教作了比较:“虽然基督教信仰上帝,并相信有天堂与地狱的存在,相信人的短暂一生拥有不可洗刷的罪恶,而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身后的世界,但这并不表示它不关注现世。事实上,如同所有其他大多数宗教一样,基督教中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它所有的教义、信仰都是为了给现世的原则、行为提供一个‘解释’,并用这种‘解释’(把这种‘解释’当作真相)去安慰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类。而中国传统宗教,以儒学为代表,并不承担这样一个‘安慰’的角色。儒学培养刚毅者、强者,它不提供一个‘令人幸福的解释’,却强调‘自我担当’。中国传统宗教并不是不关注‘未曾达及的世界',只是相比之下更强调现世的担当。我认为这与中国人没有原罪的负担有很大关系。”“在中国的道教甚至是寻找心灵的家佛教体系中均讲求修行,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在这些宗教中既无对本源的过多探索,也无对死后世界的无尽想象,它将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今世在当下求得永恒,这是与基督教乃至其他宗教完全不同的。对于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个人认为是一种自信,对人类自身能力与潜力的自信使古人不需要借助于‘造物'或‘唯一’的伟大,对于教化与努力的自信使古人认为一切皆可由‘修身'达到,从而只需对所谓神明的尊敬却不需要信仰,因而才会产生诸如‘求子观音’一类等价交换的所谓神明,人们仰仗其力量却仅付出钱财而非信仰。"与人生这些人看到了中国传统宗教与基督教在相信自己还是相信上帝上的对立和冲突。对此他们采取了不同乃至对立的态度:有的肯定基督教信仰,质疑和批评中国传统宗教,有的则恰恰相反。前者的观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代中国存在着“信仰危机”。
"最近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可谓是进入了相当不安定的状态,各类社会事件引起民众巨大反响,如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使人民感到不安。我思考这与中国人的信仰也有关系。在我看来许多国人的信仰便是没有信仰,或者说在现如今,唯利是图便成了他们的信仰。我相信一个有着信仰的人,不管他是信上帝,或是其他各种的宗教,应该都会有所敬畏,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认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很可怕的,愿我们不至如此。"“早就听闻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度,也听闻在西方人眼中这是多么不可思议。没有信仰,意味着缺少了内心的尺度。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时,容易产生一种个人的功利主义,现今社会面临许多危险,如收受贿赂、贪污腐败,公民责任意识淡薄,审‘丑'热潮,等等。这些危险是有关人性的、道义的,但处在一个缺乏有力的约束力的大背景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这或多或少都与信仰的缺失有关。”
yulujidi.com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寻找心灵的家15: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gaoxiaowangming/5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