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世范】袁采
作者小传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字君载,信安(今浙江衢县)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官至监登闻鼓院,以廉明刚直著称。淳熙五年(1178年)任乐清县令,为官刚正,重视文教,重建乐清县学,并主持修纂了乐清最早的县志。yulujidi.com
袁采主张以公正的态度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对待家庭成员在各方面做到公平,不偏私,这样才能长久维持和睦。对待邻里、乡党亦然,凡事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周全,尽量防微杜渐,才能免除后续的纷扰。这一观点突出了“理”的重要性,有别于盲目服从权威的封建糟粕,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示作用。
编者按袁采所著《世范》又称《袁氏世范》,与司马光所著《家范》齐名并称。袁采在乐清县令任上,为了实现“厚人伦、美风俗”的治理目标而写作了一部通俗修身读本,将儒家典籍中关于修身处世的原则用通俗切近的语言表达出来,“言则精确而详尽,意则敦厚而委曲”,以期教化风俗。袁采将这部作品命名为“俗训”,府判刘镇为其作序时,认为它“岂唯可以施之乐清,达诸四海可也;岂唯可以行之一时,堂诸后世可也”,因此将之命名为“世范”。
《世范》分为睦亲、处己和治家三篇,分别介绍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自身修养和管理家族及产业三个方面的原则。袁采认为人应该能够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他人相处得宜。家庭成员相处最重要的是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不勉强别人和自己一样,这样自然就不会产生矛盾和纠纷;推而广之,对他人也应该以理解包容的态度待之,避免滋生怨恨。另外,袁采还对治理家庭及经营产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
01.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有不因责善、争财而不和者,世人见其不和,或就其中分别是非而莫名其由。盖人之性,或宽缓,或褊急,或刚暴,或柔懦,或严重,或轻薄,或持检,或放纵,或喜闲静,或喜纷孥,或所见者小,或所见者大,所禀自是不同。
父必欲子之强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况凡临事之际,一以为是,一以为非,一以为当先,一以为当后,一以为宜急,一以为宜缓,其不齐如此。若互欲同于己,必致于争论,争论不胜,至于再三,至于十数,则不和之情自兹而启,或至于终身失欢。若悉悟此理,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所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人最亲密的,莫过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之间也有不和睦的情况。父子之间不和可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期望过甚、要求太高,兄弟之间不和可能是因为争夺家产。当然也有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不和睦的,外人见到这种情况,可以就具体的事情分辨双方的是非,而无法明白其中的根由。这大概是因为人的本性不同,有的人宽大缓和,有的人量窄急躁,有的人刚烈强硬,有的人柔弱怯懦,有的人喜欢闲适安静,有的人喜欢纷扰掌控,有的人见识广博,有的人见识较少,这些人的禀赋自然也就不同。父亲一定希望儿子的性情像自己,但儿子未必能够如此。兄长一定希望弟弟的性情像自己,但弟弟未必能够如此。性情不一致,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就很难一致。这是父子兄弟之间不和睦的根源。遇到事情的时候,一个人以为是对的,另一个人以为是错的;一个人以为应该先做的事,另一个人以为应该后做;一个人以为应该抓紧,另一个人以为应该缓一缓。其中差异如此之大,如果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一定会导致争论。如果在争论中不能说服别人,而且这样的事一再发生,那么不和睦的情绪,就从此开始滋生了,甚至可能结下一生解不开的心结。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做父兄的就要了解子弟的性情,而不去勉强要求子弟和自己一样。做子弟的要仰仗父兄,而不苛求父兄听从自己的意见。这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能够相互协调,没有纷争的麻烦。孔子说:“侍奉父母要委婉地劝说,即使他们不听从,仍然要态度恭敬而不违背父母,虽然心存忧虑但不能怨恨。”
02.慈父固多败子,子孝而父或不察。盖中人之性,遇强则避,遇弱则肆。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子之不肖,父多优容;子之愿憨,父或责备之无已。惟贤智之人即无此患。至于兄友而弟或不恭,弟恭而兄不友;夫正而妇或不顺,妇顺而夫或不正,亦由此强即彼弱,此弱即彼强,积渐而致之。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无偏胜之患矣。至于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过于慈爱的父亲容易造就败家儿子,儿子的孝顺有时却并不为父亲所觉察。大概平常人的性情,就是遇到强大的事物就自觉回避,遇到软弱的事物就大肆放纵。父亲严厉,儿子就有所畏惧,就不敢胡作非为。父亲宽容,儿子就容易轻忽懈怠、放纵自己的行为。儿子不肖,多半是因为父亲对他过于宽容;儿子朴实诚恳,父亲却可能对他过分求全责备。
只有贤能有智慧的人才没有这种困扰。至于兄长友爱而弟弟可能不恭敬,弟弟恭敬而兄长可能不友爱;丈夫正派而妻子可能不柔顺,妻子柔顺而丈夫可能不正派这些事,也都是由于一方强势而另一方弱势,一方弱势而另一方强势,渐渐积累而成的。做父亲的,要能够从别人家不贤能的儿子身上了解自己儿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儿子的,要能够从别人家不贤德的父亲身上了解自己父亲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父亲慈爱,儿子就越是孝顺,儿子孝顺,父亲就越是慈爱,没有一方过分压制另一方的困扰了。至于兄弟夫妇之间,也都能通过别人身上的不足来了解自己,哪还用得着担心兄长不友爱弟弟不恭敬、丈夫不正派妻子不柔顺呢?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感人家风家训家规集: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jiaxunxiaoxun/4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