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家训校训

家风家训家规:道德的指南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家风家训家规:道德的指南针

【原文】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家风家训家规:道德的指南针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兄弟之间如果不能和睦,子侄之间就不能互相爱护;子侄之间如果不互相爱护,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如果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童仆之间都可能成为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却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可以做到的,而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能统领几万军队,使部下将士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做不到呢!

【原文】yulujidi.com

高年之人,乡曲所当敬者,以其近于亲也。然乡曲有年高而德薄者,谓刑罚不加于己,轻詈辱人,不知愧耻。君子所当优容而不较也。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年纪大的人,在乡里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在年龄和经历上都和自己的父母相近。然而乡里也有年纪虽高而品德修养不够好的人,认为刑罚施加不到自己身上,动不动就侮骂别人而不知道惭愧羞耻。君子对这样的人应该宽容,不去与他们计较。

【原文】

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不可解者。止由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先下尔。朝夕群居,不能无相失,相失之后,有一人能先下气,与之话言,则彼此酬复,遂如平时矣。宜深思之。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亲人之间不和睦,原因往往是源自细小琐碎之事,却最终导致了终生失和。终生失和的原因恐怕是失和之后,彼此各怀气愤,谁也不肯先提出和解,谁也不肯认输。人与人朝夕相处在一起,不可能没有相互失礼之处,倘若其中的一人能够先主动讲和,与对方平心静气地把话说开,那么彼此的关系就会恢复,达到和好如初的目的。这个道理值得深思。

【原文】

应亲戚故旧有所假贷,不若随力给与之。言借,则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索之既频,而负偿冤主反怒日:“我欲偿之,以其不当频索。”则姑已之。方其不索,则又日:“彼不下气问我,我何为而强还之?”故索而不偿,不索亦不偿,终于交怨而后已。盖贫人之假贷,初无肯偿之意,纵有肯偿之意,亦何由得偿?

或假贷作经营,又多以命穷计绌而折阅。方其始借之时,礼甚恭,言甚逊,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为誓,至他日责偿之时,恨不以兵刃相加。凡亲戚故旧,因财成怨者多矣。俗谓“不孝怨父母,欠债怨财主”。不其念其贫,随吾力之厚薄,举以与之。则我无责偿之念,彼亦无怨于我。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碰上亲戚朋友向你求借钱财器物,不如估计自己的富裕程度后,无偿地送给他些。如果说借给他,那么你便存有期望他偿还的心思,免不了日后向他索要。可索要的次数一多,求借者反而会心生恼怒,说:“我本来就想还你的,可是你不应当频频索要啊!”如此你也只好按下不提。如果你不去索要,他又会说:“人家又没透露一点要我还的意思,我又为什么一定要忙着还呢!”因此你索要他不会偿还,不索要他同样不会还,到最后会闹到双方结下怨恨而不可收拾。大凡生活窘迫的人来求借,一开始便没有要偿还的意思,即使有肯偿还的意思,又用什么来偿还?

有人借钱是作为做生意之类的资本,可大多数会因为命中注定要受穷,再加上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当初他求借之时,礼貌恭敬,感恩戴德之心使他可以信誓旦旦,承诺很多,到了以后该偿还之时,心里恨不得把债主的头砍下来。在亲戚朋友之间,由于钱财上的借贷而成仇人的事情很多。

俗话说:“儿子不孝顺父母,那是父母教育的过错。借债人久借不还,则要怪债主。”与其这样,倒不如体恤他家境贫寒,依据自己的财力大小,无偿地送给他些钱物。这样,我不指望他归还,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与我结怨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家风家训家规:道德的指南针: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jiaxunxiaoxun/43433.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