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家训校训

传统家规家训家风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传统家规家训家风

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在国家不稳定和国法不明晰的时候,家训便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生存法则,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章制度来约束家族中人,这样看来,家法便是家训的最初渊源。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家教”的作用,如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历史上的许多名臣都留有家训,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都在被一代一代的后世子孙所传诵。

传统家规家训家风

北齐人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妄自菲薄、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后代能光宗耀祖,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二十篇,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这本家训在后来的一千多年里被经久传诵,被后世尊为家训的鼻祖。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真争气。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注《汉书的大学问家,后来又出了个大书法家颜真卿。到了汉初时期,随着朝代的演变,家训著作也日渐丰富起来。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的治家良策,也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yulujidi.com

纵观家训的内容,大致重点有如下几类:

一、修身处世

宋代的朱熹非常重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王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丕可不慎哉!”朱熹还曾在《家训中这样说过:“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遵之;不屑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大概意思就是:有大德之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也会敬重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一定会疏远他。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

朱熹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概意思是指不管好事多么小也要尽力而为,坏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切忌认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任其存在和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到质变;注意小节,注重细节,才能达到品行高尚。

在清朝,就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规中这样告诫子弟:不要见利忘义,不能有贪心;对待别人,不能有冷漠心、欺诈心,更不能产生私心;待人要心胸宽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二、齐家治家

齐家包括对老人、孩子、妻子、兄弟、仆人的相处之道。再外围是“睦族”,涉及个人在庞大家族中的关系。除了与亲族相处的道理外,为官之道,志在君国,也是家训中经常提及的,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综观家训内容,不难发现家训中讲孝道的文章很多,还不厌其烦地列举各项实践细节。家训中一再强调,取得功名的子孙要分外谦卑,因为若没有祖先施恩与你,哪轮得到你今天的幸运?同样道理,子孙奋发图强,为的不是彰显个人成绩,而是为了光宗耀祖;多做善事,就能“积德以遗子孙”。

三、勤俭节俭

《训俭示康是宋朝司马光的一篇经典名作。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强调“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运气再好的家族,都不可能世代做官,何况最容易败坏先人家业的世家子弟,因此骄奢习气是要不得的。

在《朱子家训中传诵很广的两句话:“一粟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二缕,应念物力维艰。”训诫的也是“勤俭”二字。然而许多家训虽强调“勤俭”,但并不赞成“遗厚财给后世子孙”。相反,他们认为这样有害无益,因为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司马光对此说道:“难道圣人就不管子孙的贫困了吗?过去那些圣贤留给子孙的是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

四、立德立言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的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阐述了儒者最向往的崇高境界。最使人恐惧的,则是子孙骄傲怠慢,好勇斗狠.结果招人嫉恨,甚至惹祸上身,以至家门遭殃。

谦恭的品行,还表现在谨慎交友上,富家子弟唯恐交上酒肉朋友,不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为怪诞的人交往,以免沾染上坏的习气等。

当然,在这些家训中,有很多封建糟粕的内容,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希望读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现代人的意识和历史的眼光去认识,去分析,并继承发扬光大。

宋朝赵匡胤曾经说过,读书是为了“广见闻,增智虑”。《中华家训大全正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扩大青少年读者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人提出,随着现代家庭模式的改变,像以往那样关在一个院门里的大家庭已不多见,家训究竟还有多少现实教育意义?今天我们还需要家训吗?不可否认,一些家训是封建专制主义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工具。但是对于传统家训文化,应当淘沙拣金,批判接受,为我所用。

中国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开出的良方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中国家训是中国人教诲子孙的教育读本。那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名作,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中国人固有的孝亲敬长、睦邻齐家、立志修身、勉学读书、勤俭持家等可贵的品德与精神。我们应该认识、了解、吸取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批判地继承,做到古为今用。

中国历史上许多影响深远的家训总是与历史深远的家庭、家族联系在一起的。每一篇家训,几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一首家教史诗。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还是知识与技能教育,但有知识、有技能不一定就有修养,文化高不一定性情好,而性情教育往往是得益于家庭日积月累的熏陶。因此,现代社会的家庭仍不失为基本的家教场所,所以在传承优秀传统家训的基础上,结合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尝试创造一些独具特色的家训,对于促进现代家教、陶冶孩子性情、培养高素质青少年后代,是一件富有意义、富有情趣的事情。

中国家训的道德价值本源来自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习近平同志曾在孔子的故乡曲阜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家风和家训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久远的。据说,美国康涅狄克州有个叫嘉纳塞·爱德华的人,由于他所建立的讲究道德注重修养的家风,使得他的家族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八代人中没有一个被关、被捕、被判刑的。而同一时期,在纽约州的马克思·朱安家族.由于家风败坏,100年时间里的八代人中,竟有300多人成了乞丐,400多人酗酒而亡,63人被判徒开0,7人被判死刑。可见家风和家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它有时甚至要影响几代人。所以,要想进行家庭教育,不可不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家训。

有人说,诗书传家是好的家风;有人说,尊老爱幼应成为家训。无论怎么说,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清白、正面的家风,需要严而有情的家训。

不过,家训重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长辈只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晚辈才能效仿,家训才能落到实处。

今天,我们还需要家训吗在一段历史时期,家族传统观念曾经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曾呈逐渐减弱态势。

在当代中国,虽然家训仍然广泛存在,普通老百姓没有一天不对自己的子弟训诫的,大到遵纪守法,小到让座洗手,几乎无所不包;但实质上,这些所谓的家训大多是社会公德、社会共识和法律法规、政策政令等的重复与具体化,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附会,多数情况下大家并没有太把它“当回事”。

从顶峰到低谷的明清家训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浓,家训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也有所扩大——既有一般的家训,也有专门训诫商贾的家训;作者既有王公贵族、学究名士,也有大商大贾、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训族法的惩罚条文;等等。中国家训的发展由此达到顶峰。

中国传统家训还认为,人生在世,难免同人打交道,有时还少不了有交友的需求。交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交友中,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要慎交友、择友务贤。

中国家训中讲如何“为人处世”的比比皆是,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宽厚”“交友”“谦恭”和“助人”等。在为人处世方面,传统家训认为,要谦和诚实,以礼相待;要戒除骄狂傲慢的作风;要善于扬人之长;戒己之短;要设身处地,善于留有余地,灵活机智;等等。如宋人袁采说:“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明人杨继盛说:“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这些看法,对于人们增强自我修养,在处世为人上树立好的德行,是有积极的启发性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处理好家庭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家训认为,在家庭里,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做到夫妻和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其次要处理兄弟关系,做到兄友弟恭;再次要处理好长少关系,做到父慈子孝,为人父持家要宽严有度,有家主风范,而为人子要恪尽孝道;家主要善于持家,要勤勉、节俭、仁厚,家庭要和睦友爱,齐心协力;等等。

除了“齐家”,还需“修身”,中国传统家训认为,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如果胸无大志,三心二意,就会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人生需有志,用正确的目标引领人生历程,因此要强调人生中立志的重要作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晋人嵇康曾说:“人无志,非人也。”明人杨继盛曾说:“人须要立志。”立志,对于修身是十分重要的。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还要志在圣贤,矢志不渝地追求远大理想,并时刻砥砺自己。

家训萌芽于三皇五帝时期,初步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清末与民国时期,传统家训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与西风渐进、时代变革有关。

中国流传至今比较有名的家训大多是帝王将相、仕宦之家和士大夫的各种作品,至于更多的平民家庭的家训,有的可以从各种族谱、家谱中找到,而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家庭、家族内部口口相传而被人们所了解。但不管是那种形式的家训,都可以找到许多共通的内容。这共通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修身齐家”“为人处世”“读书勉学”。

家训是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堪为“一家之法”。在任何历史时期,家训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都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是国法之外的重要补充与辅助手段。“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

家训可以说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存在。遗子干金,不如遗子一经。历史已经证明,许多大家族的兴旺,并不是靠财富的积累,而是靠家族理念的传承。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被称为“家训”,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拿来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海,家训就是大海中出产的一颗明亮的珍珠。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及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传统家规家训家风: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jiaxunxiaoxun/37239.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