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家风.家训.家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训子孙遗令》王祥。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yulujidi.com
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谓之愚,闵子除丧出见,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谓之孝。故哭泣之哀,日月降杀,饮食之宜,自有制度。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恶,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
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法则,不受外界影响。我今年八十五岁了,善终还有什么遗憾呢。没有什么遗言,让你无可称道。
高柴极其悲痛地哭泣三年,孔子说他愚蠢;闵损在除丧的仪式上出现,哀怨、忧伤地弹琴,十分真挚,孔子说他孝顺。所以哭泣的悲痛,丧祭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停止,饮食合理的行为,自然有它自身的规范。
说话做事经得起考核查对,这就是诚信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恶名,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通过自己成名来使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兄弟之间心情愉快,家族之间和睦相处,这是友爱的最高境界;面对财富能够时时谦让。这五个方面,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小传】
王祥(185-265年),字休征。琅琊临沂(今…东临沂)人。j同两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祖父王仁,曾为青州刺史;父亲王融,拒绝官府征召。东汉末天下大乱,王祥丧父后,带继母和弟弟到庐江(今安徽)避难,隐居30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睢陵侯。入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5年)卒,时年八十岁,谥日元。其人事后母极孝,以“卧冰求鲤”闻名。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i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以求得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人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同家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少有的孝子。
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女诫》班 昭。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旭;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日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
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媒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有?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行。
【译文】
阴和阳的特性各是不同的,男女的行为也应有别。阳性以刚强为品格,阴性以柔弱为表征,男人以强健为高贵,女人以柔弱为美丽。
所以谚语说:“生儿子像狼一样,还怕他软弱不刚;生女儿像老鼠一样,还怕她像老虎一样凶猛。”然而女人修行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避免过于刚强没有比柔顺更重要的了。所以说恭敬柔顺是做女人的最大礼义了。恭敬不需要其他什么,就是要能持之以恒;柔顺不需要其他什么,就是要宽恕裕如。
长久保持恭敬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宽恕裕如的人,善于恭敬居下。夫妻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越长,容易产生轻慢亵狎。轻亵的事一经发生,话语就会超过一定分寸。话语过分了,放纵恣肆便会产生。放纵恣肆发生了,侮辱丈夫的想法就会滋生,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缘故啊!事情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直的一方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一方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经产生,就会有愤怒情绪,这是因为不知道恭顺地处于低下地位的缘故啊!侮辱丈夫不加节制,便会紧接有谴责呵斥随后: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紧接有鞭打杖击随后。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宣之于口,哪里还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只能分离了。
【小传】
班昭(约45-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写成就去世,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家”通“姑”)。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是第一个巾帼史学家。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什么叫家风.家训.家规: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jiaxunxiaoxun/3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