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心文案 > 情感文案

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世界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世界

【淡定人生幸福的智慧】

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世界从前有个老先生和他捡来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奇怪的是,这位老先生从来不教孩子各种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只是让小孙子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着。

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世界

可是,现实却从某一天下午改变了。这天,老先生和小孙子刚睡完午觉,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要在老先生家借宿。老先生和小孙子很高兴地让这位僧人留宿在家。可是,当僧人看到小孩子什么礼仪也不懂,就开始教孩子。孩子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晚上,当出门办事的老先生从外面回来后,孩子赶忙按照僧人教他的上前去给爷爷问安。老先生十分惊讶,就问小孙子:“是谁教给你这些东西的?”孩子如实回答说是今天来的那个僧人教的。

老先生马上找到僧人,责备地说:“身为出家之人,你四处云游,修的是什么心性呀?这孩子被我捡来养了两三年,幸好保持了他一片天然可爱的本心,谁知道一下子就被你给破坏了!拿起你的行李赶紧走吧,我家不欢迎你。”

这位僧人见此状况,只好拿起自己的行李,离开了老先生和他捡来的小孙子。

生活中,有不少人过于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或者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为了某一个目的,他们一天天地丧失了自我,开始盲目追随别人,并以别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和做事情。可以说,他们时刻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这样的人怎么能活得快乐呢?有位经理因经济不景气而丢了饭碗,他只得到一家马戏团假扮黑猩猩来养家糊口。结果大出马戏团老板的意料,假扮的黑猩猩反而更刺激,而且吸引到的观众比真的猩猩还要多。钞票不断滚滚而入,后来这个失业的经理和这个马戏团的老板都发了财。yulujidi.com

【郁闷流行】

不过有一天出现了突发状况。有只狮子跑进了这只假猩猩的笼子里,假猩猩根本不知如何是好,他心里难过地想:完了,要被狮子吃掉了。

【但快乐并没有走远】

一大群观众都挤到笼子旁边观赏这幕紧张的场面,还不断高声尖叫。最后,狮子把假猩猩逼到角落,看似即将伸出魔爪吞噬这个猎物。突然,观众听到惊吓过度的猩猩用惊恐的声音尖声喊道:“救命啊!”

这时候狮子也开了口,他一边喘气一边说:“闭嘴!你这个笨蛋,你以为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失业吗?"就像故事中假扮猩猩和狮子的那两个人一样,许多人每天不得不戴上假面具,扮演着别人的角色。他们必须根据别人的期望不断改变自己对外的形象,而这种游戏不能持续玩一辈子。总有一天,他们会被逼到墙角,“真实的自我”便会暴露出来。

陈济是一名公务员,年轻时他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斑斑白发,却还只是一个股级小干部。他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极其郁闷。有一天下班后,他因心情不好而没有着急回家,想想自己毫无成就的一生,他越发伤心,竟然在办公室里号啕大哭起来。

这让同样没有回家的一位同事小李慌了手脚,小李大学毕业,刚刚调到这里工作,人很热心。他见陈济伤心的样子,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为什么难过。

陈济说:“我怎么能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又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能不难过?”可见,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活着应该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如果总是考虑别人的喜好,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必然活得很累。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陈济, 表面上看是为了自己能够升官发财,才不得不去迎合自己的领导,可是这恰恰使他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真我本色。而在他不断地根据不同领导的喜好调整自己做人与做事的“策略”时,时间飞快地流逝,同时他也真正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一事无成。

【淡定人生幸福的智慧】

像陈济这种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发展完全交由上司和别人安排的人,一天天地失去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变得非常依赖上司和别人,成了一个盼着穿上“王子”手上“水晶鞋”的灰姑娘。一个为了迎合别人而抹杀自己个性的人,就如同一只烧断了保险丝的电灯泡一样,再也没有发亮的机会。

因此,无论如何你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做你自己。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点是什么,他人的喜好只能成为一个参考,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苦了自己。

你有趣了,你的世界才会有趣有一个年轻人,总是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

有一天,他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他内心的烦恼像洪水一样翻滚,他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

没想到,空荡幽深的山谷传来同样的回声: “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似乎千山万壑都在回应。正在旅游的人也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他越听越烦。不论走到哪里,这些怨恨的声音都在围绕着他,扰得他更加恼怒。

就在他烦躁不安时,从身后传来了“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的声音。他扭头一看,只见离他不远处的地方有一个禅师在冲着他喊。

片刻,禅师微笑着向他走来,他见禅师面善目慈,便一股脑说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听了他的讲述,禅师笑着说:“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无边苦海梦中人。如果世界是一堵墙壁,那么爱就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刚才我们的回音,以什么样的心态说话,它就会以什么样的语气给你回音。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青年听了禅师的话,对着山谷喊道:“我爱你们,我爱你们!”山谷传来了同样的回音,周围的人们也在对他友好地微笑。

听了禅师的话,年轻人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以前恨天怨地,充满仇恨,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有人对杨澜做电视访问,问她最怕什么?杨澜说,她最怕她的孩子愤世嫉俗。

【郁闷流行但快乐并没有走远】

看看我们周围,的的确确有很多愤世嫉俗的人,这样的人不但让自己不痛快,而且让周围的人不痛快,他们看不起周围的人和事物,而又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让自己更舒服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然而他们又不能改变自己,只有变着法儿地给自己和别人找不痛快。

【淡定人生幸福的智慧】

那些愤世嫉俗的人讨厌世俗的规矩,与世俗抗争,但即使他们胜利了也只是精神上的胜利,他们会把自己的失败变成痛苦,施加在自己和爱自己的人身上。那些愤世嫉俗者的爱人一方面要给自己疗伤,另一方面还要抚慰愤世嫉俗者脆弱的心灵。他们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

每个人都曾经遇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是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把过错丢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于是,愤世嫉俗的人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好,都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

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你,也只会看见你脸上阴暗一片。人的眼睛仿佛傻瓜相机,最怕背光照相——即使你的脸庞再美,只要背着光,一定是失败的作品。

一个少年在人格没有成形的时候,遇到一个年长的有才华的愤世嫉俗者是一生的不幸与一生悲剧的铺垫。因为在一个人年幼的时候,还没有真正的判断能力,一个有才华的愤世嫉俗者足以让一个少年用所有的力量崇拜,他会刻意或者不刻意地模仿偶像的举动,愤世嫉俗或许也会成为他的习惯。破坏总比创造容易,批评总比建设容易,特立独行总比包容化育容易。

宽容与尊重别人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一种自我修养和约束,是一种内省和反思。所以我们要避开愤世嫉俗的人,不让他们狭隘的情绪影响我们,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宽容与尊重别人的生活态度。

绝对正确的答案,上天入地都不会找到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命。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有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很脏。”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置可否。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

说完,小和尚等待师父的夸奖。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会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父的脸色告诉他,他又答错了。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说:“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你的答案不全面。”

记得美国某文献中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要开一条门缝,让真理溜进来。它指的是我们不能以二元化的思维模式去简单断别多元化的世界,凡事都要分出是非曲直,都要讲出真理,是不可能的。那样只会给许多人一个借口:真理在我手,以捍卫绝对真理的大棒去打击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

【郁闷流行但快乐并没有走远】

其实很多选择只是导致它们的结果各不相同,本身并不能够说明谁对谁错。就像你自己买了一件新衣服,总有人说好看,也总有人说不好看。众人的观点永远是不会相同的。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应该明了,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有权只选择其中的一种结果,什么事情都不能被我们自己一下子都给占全了。

【淡定人生幸福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正确的选择是没有的。当我们把正确的帽子无意中扣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我们就用那些所谓正确啊、合理啊、理性啊等的框框围住了自己,使自己动弹不得。只有打破这些框框,我们才能摆脱优柔寡断的困境,使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从容更切合实际地选择。

法律只能够决定一件事情合不合法,却不能决定它的对错。每一个问题只可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沿着这种思路,人最容易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不允许别人也对一下。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也要求别人来附和他们的意见,而不允许异样的声音。他们容易沉醉在自己设置的完美境界中,从来不去关心还有其他可能的存在。在他们的眼睛中,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大概都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因为答案只有一个。

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教授曾援引过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卡兰德拉一篇名为《气压计的故事》的文章,来说明“唯一标准答案者”的困惑。在这个故事中老师给他的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试证明怎么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个高楼的高度。”卡兰德拉教授在这个故事中充当了一位试题的评分鉴定人。当他得知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往下坠,直到坠到楼底为止,然后通过度量绳子的长度来求出高楼的高度。这个答案在中国人的眼睛里绝对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答案,但是卡兰德拉教授却认为它完全正确,然后又鼓励这个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答案。结果学生思如潮涌,一下子写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答案。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可是很多人却偏偏相信如果提出了一个问题就只能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同样,你很难找出一58 个纯粹的好人,也很难找出一个纯粹的坏人,大多数的人都是亦正亦邪的,很多“好”的成分以及“坏”的成分就在一个人身上不可思议地和谐地统一存在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不同,感受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美国高等法院法官霍姆斯说:“如果说,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在数学推理中是存在的话,在法律这样一门学科里则是不存在的。因为,法律解决的是生活中的问题,适用的也不是数学的逻辑,而是生活的逻辑: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答案。”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世界: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42568.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