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想法付诸行动】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 “试举看。”
爱曰: “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yulujidi.com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膈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传习录》徐爱因为没有领会到老师知行合一的真谛,与宗贤、惟贤两人反复辩论,仍然不能决断,于是向老师请教。
王阳明说: “你举一个例子来看看。”
徐爱说:“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并不是所有知道这个道理的人都能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所以,知和行是两件事。”
王阳明说: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因为人的心被世俗化后,变得自私,偏离了知行的本体。那些所谓知道道理却无法实行的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正确认识道理。"240现实世界诱惑太多,人的内心会受到很多考验,有时,因为各种利害关系的束缚,人们无法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一家大公司,有一个年轻人,负责公司宣传工作,公司环境十分舒适,他的待遇也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的生活没有激情,对现在这份简单事情重复做的工作感到枯燥无味。他一方面想辞掉工作,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方面,他又舍不得这份工作眼下为自己带来利益。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个年轻人每天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内心也无比纠结。有一天,年轻人遇到了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辞去医院的工作,准备下海经商。
朋友见他心事重重的便问他怎么了。年轻人把自己现在的状况和内心的纠结一一地说出来。
朋友听后,没有马上安慰年轻人,而是指着自己下巴下一处刀痕,说:“你看,今早上刮胡子时不小心划伤了。”
年轻人觉得奇怪: “不会吧,你做医生的,对手术刀的控制力可是一流的啊!"朋友哈哈一笑,解释说: “不理解吧?一开始,我和你一样,我为很多病人做过手术,手术刀被我利用得游刃有余,我怎么会失手划伤自己的脸呢?原来因为我离上一次摸手术刀的日子都两个多月了。”
年轻人哦了一声,朋友又说: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安全感,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安全感究竟来自哪里?一位管理专家曾说过,工作能解决一时的温饱,但工作本身却无法为人们带来安全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扎实第十一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41的功底、精湛技能、富有创意的头脑与适应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内心强大、安定、充满自信,所以,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的能力。”
朋友的一席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很快,他就辞去工作,开始专心写作。现在他的稿酬比他以前的薪水高多了。更重要的是,他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很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做一件事,但是,得不到周围人的支持,冷嘲热讽也纷至沓来,面对这些非议,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尽管那件事是自己喜欢的、一心想追求的。当我们的心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一些利害毁誉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变得优柔寡断、寸步难行。
所以,我们想要去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要反复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应该要什么,能够要什么。
这时你需要放下杂念,也不要考虑别人的眼光,要安静下来,与心灵对话,倾听内心真实的自己,遵照它的意愿去做事。
我们的“本心”,就是知行的本体,在整个生命系统里占着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功能无比强大。这和《黄帝内经》上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如出一辙。一个人假如能以本心作主,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就不会出现“心里想往东,脚却迈向西”的情况,达到“意识之所到,行为即从之”——知行合一的境界。
“知行合一”是有讲究的,务必要将内心世界净化,除去杂念,内心如泉水一样清澈。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净化心灵,把遮蔽知行本体的垃圾清除掉呢?我们可以从"止观"入手。
“止”,即是止住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要静下来; “观”,就是正视自己的真心,体察心之本体。
"止观"是一种内心活动,不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刻意地锻炼自己的心。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本心”是无形的,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是外界事物所改变不了的,但这种神奇力量只能在内心纯净的状态,化作智慧和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
八大山人曾说: “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意思就是,秋夜时分,明月皎洁,四处一片寂静,此时,人的内心是十分平静的;思维也是活跃的,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就算偶尔有世俗杂念涌上心头,我也不会理会,更不会为此烦恼。我把自己的心放进宁静的大自然中去享受上天的恩赐,放下万千思绪去领悟大自然的奥秘。
只要你的心够坚定,那么那些纷繁的杂念根本无法动摇你。不看它、不听它,待久了,杂念无人理睬,也是自讨没趣,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然后消失在你的心中。时间一长,你的大脑也变得跟心一样平静。
此时,不要瞻前顾后地思考那些利害关系,而是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打开自己的真心,去捕捉那些最本真的声音。当你觉察到一些自己持续热衷的、积极向上的想法时,马上肯定它,并立刻行动起来。一个人,想要有足够的力量,就必须相信自己的内心,这样,你才能舍弃眼前的利益,追求长远的目标,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同时,这个方法还可以用来克服我们的惰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事,有的事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惰性让我们再三拖延,结果只能草草了事。本来能够做好的事,却做得马马虎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43就像我们上班一样,平日都是7点起床,但在冬天,因为天气变冷,大家都成了起床困难户,闹钟响了一次又一次也不愿起来,虽然大家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无法克服这种惰性,于是反反复复纵容自己。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7点钟起床的决心,被生活中一些杂念私欲干扰了,不再是单纯地发自内心的决定。只要恢复那个单纯的“起床”念头,就能做到“知行合一”了。
具体怎么做?方法很简单,抓住第一念,不想其他便可。
将起床时间设定为7点,早上闹钟一响,就起床,不让自己有想其他拖延时间的借口。因为你稍一迟疑,许多杂念就会介入,比如说“再睡两分钟”、“好冷啊,真的不想动”等,这样,你永远都无法按时起床,只会让自己向懒惰妥协。
所以,第一念尤其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控制第一念,这样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马上行动,克服惰性,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王阳明在谪居龙场时,虽然常听人说在当地深山“魑魅魍魉之与游”,意思就是说的山精鬼怪很多,但王阳明却不受影响,他居之泰然,正常的生活、劳作,内心依然平静。古代人们多迷信,王阳明为何是个例外?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坦然的心态,而不害怕那些山精鬼怪呢?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把想法付诸行动】: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4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