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用人,先容人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菜根谭》中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对管理者来说,如果只能看到员工们的短处,那么在你的眼里他们难免就会成为一身缺陷之人;倘若你肯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员工,包容他们为人处世的不足之处,以他们的所长为己所用,那么你收获的不仅是一份成功的事业,还有“得道多助”的人脉。
正所谓:“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灭;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世间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又怎么会有毫无缺点的员工呢?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欲要做事,先要累积人气,而关键就是要有容人之量,天时地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但人和却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大将都有容人之量,经不起时间的磨炼,承受不了挫折的人,要有所成就很困难。一个人,只有能够包容世间万物,采百家所长,才能有深度、宽度,也才能有广泛的人脉。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被当做是中国古代名士的代表,其中山涛不但是七贤中年龄最大的长者,其宽厚之风在当时的官场上也被人称赞,时人评价山涛“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能名其器。”就是说,山涛这个人就像是还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一样,大家都非常喜欢它,觉得这是极其珍贵的宝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估量出它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
山涛当时在朝廷中负责选拔官员,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长。山涛用人眼光非常精准,没有给朝廷推荐过一个滥竽充数的人。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评论,然后再公奏,被称为“山公启事”。更重要的是,他推荐人才关键是看此人能否胜任其职,而不在乎其身上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例如,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的阮咸,因为好酒如命,所以在官场上一直不被重视。然而山涛知道阮咸虽然好酒却是个有才华、明辨是非之人,当时吏部侍郎出现空缺,他认为阮咸的为人适合担任此职,于是向晋武帝司马炎举荐阮咸:“吏部郎主选举,宜得能整风俗理人伦者……散骑常侍阮咸真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也,若在官人之职,必妙绝于时。"吏部侍郎这个职位主要是负责“整风俗理人伦”的,山涛认为阮咸表面上看起来不拘礼法,但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深识清浊,无论是什么事、什么人都不能改变他的本性,这一点很适合担任吏部侍郎之职,他能够“正已”,还可以“正人”。
山涛对阮咸的评价极为到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阮咸为人确实如此,他并非外表看起来那样张狂不驯,其实他的本性是“贞素寡欲”的,这是真正的名士才具有的精神特质,因此阮咸是“妙绝于时"的人选。yulujidi.com
但是,晋武帝却出于稳固朝政的考虑,没有提拔阮咸,可山涛却坚持再三地举荐,直到被司马炎推托了三次,并正式任命其他人选,他才罢休。
不仅对阮咸如此,山涛还推荐许多出身寒门的才子,也提拔过不少不受重视被埋没的人才,他在选择官员的时候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成为当时西晋初期极为重要的官员。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丝毫不能容忍他人的缺陷,就会在无形中失掉很多“珍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干,并不在于他有无缺点,而是在于他在某一方面有无突出的才干。
毕竟人无完人,学会包容他人的小是小非,才能够使每个人都人尽其才,取得突出的成绩。
清朝雍正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各展所长,才使得雍正王朝不论是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名臣之所以能够各展其长,主要在于雍正帝能察贤辨才,不求全责备。他对李卫的大胆任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卫并非科举出身,而是捐资入仕的。这样的身世背景,对于当时极看重出身的年代来说,是不大受人重视的。然而,雍正帝却看上了李卫身上那种敢作敢为,办事一向以国事为重,雷厉风行的劲头。
李卫上任户部郎中的时候,正值康熙末年,盐务废弛,百弊丛生。他一上任就严肃法纪,毫不留情地弹劾和罢免了很多不法官吏,为盐务整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李卫还负责钱粮入库等事。当时,管理户部的还有一位亲王,指令每收钱粮一千两则加收平余十两。李卫觉得此举十分不妥,便大胆劝阻。
但是,没有被亲王采纳。于是,为了阻止亲王继续将此举进行下去,李卫便准备了一个大箱子,内蓄其钱,并在柜子上写着"某王存余",然后将箱子放于户部东廊下,使其贪赃行径暴露于众。结该适当地谦让,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以外,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朋友之间,这种“退”即是“进”,“予”就是“得”。
朋友相处的时间越久,经历的事情越多,两人之间累积的感情与矛盾也就越多。正确地看待过往的恩怨是一件非常重要,但也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朋友之间的交流很像是去爬山,当我们来到某座名山的山脚下时,一定会有很多人想要直奔主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于是,这些人就会不顾一切地拼尽全力往上爬,心中只有山顶的日出云海,却对沿途所见不屑一顾。但往往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地登上顶峰后,所见之景又未必如先前所想,心中难免失望。可是,如果他们在登山之初就能摆正心态,不将目标拘泥于顶峰,而是随性而行,走到哪里就欣赏哪里的风景,不慌不忙,那么一路行来,处处都是旖旎的风光。
我们把与朋友的相处比作登山,不要只想着日后两个人的关系会深厚到什么地步,或是可以从彼此身上得到什么。而是将每次相处、交流、沟通都当做是一种恩惠,所经历的事情、交换的意见都是感情的累积,那么期间有过的小小磕绊很容易就会被一次愉快的下午茶或是一通温馨的电话所取代。没有更多的奢求与欲望,没有一定要达成的目标,自然也就少了嫌隙与埋怨,更不会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与朋友心生隔膜反而淡忘了昨日的种种美好。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欲用人,先容人: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shangganwangming/5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