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生哲学2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四、作为人的目的的上帝、圣人和超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意志主义的人生哲学与传统人生哲学的关系。意志主义对人生提出了与西方传统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不同的理解。后两者之间虽有把人视为认识者和信仰者的不同,但它们都追求真理,信仰上帝,而意志主义否定了传统的真理和上帝,把人视为意志的化身,要求人成为圣人或超人。从根本上说,这是关于人的三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模式。
1.三种模式的比较。
首先看上帝模式和圣人模式、超人模式。人生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人是需要目的的。上帝模式和圣人模式、超人模式都赋予了人以目的,然而是不同的目的:上帝与圣人、超人。上帝模式以上帝为核心,圣人模式和超人模式则以人为核心,因此圣人模式和超人模式可以作为一类模式与上帝模式进行比较。上帝模式和圣人模式、超人模式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在于它们都为人设立了目的,肯定了人的追求,使人获得了生存的意义,差异则在于两种目的的含义不同。上帝作为人的创造者和拯救者,是人必须追求而又单凭自身无法企及的(人是人,上帝是上帝),人相对于上帝具有自己无法摆脱的有限性和平等性。因此,上帝对人既是一种永恒的吸引,同时又是一种沉重的压迫。这就是基督教要求人背起十字架的原因。而圣人、超人与人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圣人、超人是内在于人之中的,是人的一种升华。从人到圣人、超人是人从个体的我到永恒的我。人应当追求并且能够达到圣人、超人,不过在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虽然它们作为目的对所有人都有意义),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人具有无限性,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显然,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着张力:从上帝的立场看,圣人和超人都是人的一种自大,一种幻觉;而从圣人和超人的立场看,上帝是人的虚构,是对人的否定。上帝的问题已经显示在西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统治的历史之中,对此叔本华和尼采有着深入的揭示和批判。圣人的问题则体现在叔本华、尼采的个人生活,意志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之中。有人评论说叔本华和尼采都想成为其所不是的人。这指的应该是,叔本华作为一个具有意志的人想成为一个否定意志的圣人,尼采作为一个疾病缠身的弱者想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这注定了他们只能陷入痛苦而无法自拔的境地。需要看到,他们自相矛盾的困境和悲剧并非仅是他们个人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基本处境。人有生和死相反的两面,这决定了人具有双重性,人有双重需要(地上与天上,形而下与形而上):从生的一面来说,人需要肯定自己,追求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从死的一面来说,人又需要否定自己,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成为永恒)。圣人、超人和上帝的矛盾正是要满足人的这种肯定和否定的双重需要的产物。圣人和超人肯定了人的无限性和差异性,否定了人的有限性和平等性。圣人和超人从有限上升到无限,最终达到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由于任何有限本身都蕴含着无限,从而具有成为无限的可能,这就赋予了人以无限的自由。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有限在其成为无限之后就拥有了一种高于其他有限的中心地位,也就是个人一旦成为圣人、超人,他就掌握了一种能够支配其他人的绝对权力,这就妨碍了其他人的自由并最终威胁乃至取消了一切人的自由。从上帝作为人的创造者来说,上帝肯定了人的有限性和平等性,否定了人的无限性和差异性。人与上帝有着有限和无限的本质差别。一方面,无限与有限之间是一种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无限对有限形成压迫,有限在无限面前丧失自由,也就是人的自由被上帝所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只有无限才能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任何有限都不可能充当无限从而占据高于其他有限的中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心地位。也就是说,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上帝以掌握一种能够任意支配其他人的绝对权力,由此保证了每个人的自由亦即一切人的自由。其次看超人模式和上帝模式、圣人模式上帝模式和圣人模式分别作为西方和东方的两种传统形而上学,尽管彼此存在着上帝与圣人的对立,也同时存在着相似之处上帝和圣人都有着关于人和世界的二分(神和人,圣人和人;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自然世界与道德世界),肯定了某种高于变化之上的永恒。也就是说,上帝和圣人都否定变化中的世界,都相信变化世界之上或之外的另一个不变的世界才是真实的,理想的,值得追求的。就此而言,两者都是一种理想主义或唯心主义。叔本华尽管批判基督教而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但他同时又坚称他的意志哲学与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完全一致。一方面,他肯定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不再相信上帝及其彼岸世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意志是恶的,必须否定的,他由此转向东方宗教。这种宗教与基督教虽然在无神论与有神论上截然对立,但在否定世界(意志)上却是相同的。圣人与上帝一样仍然是对人的否定。尼采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既反对基督教,也反对叔本华,提出"从印度到希腊",要用超人赋予人生和世界一种全新的肯定的意义。超人反对上帝或圣人关于人和世界的二分,肯定人和世界是唯一的,始终处于生成变化之中,并不通向任何所谓不变的永恒。超人虽然也赋予了人和世界以目的,但这个目的不是把人生和世界引向人生和世界之外,而恰是使之处于其中。在此意义上说,超人是人和世界的肯定者。上帝和圣人赋予了人生和世界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一个家园,也正是因此,上帝和圣人把人生和世界虚无化了。超人失去了超越人和世界之上的目的和方向,处于无家可归状态,不过超人作为永恒轮回的体现者,不再需要一个家园了。
在尼采看来,人作为世界之中的人从来不能跳出世界来看世界,所以不论是基督教的上帝还是叔本华的圣人都是人虚构的产物,是对人生存的唯一存在的真实世界的逃避。既然人只能在世界之中去看世界,世界对于人就不可能是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世界,而只能是由多种力及其冲突形成的变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人会陷入一种瘫痪而一无所能的境地。所以必须为人提出一种新的目的,这就是超人。超人的存在形式是永恒轮回。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假设,超人和永恒轮回是对生成世界和自然人(意志人)的肯定,而不是像上帝和圣人那样用“另一个世界”来否定生成世界,用信仰人和道德人来否定自然人。超人在永恒轮回中仍是自由的创造者。上帝已死,圣人不再,只有超人才是人的目的,人应当努力成为超人。人与人之间既不是在上帝面前的平等关系,也不是以圣人为中心的道德高低关系,而是根据权力意志确立起来的超人与人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超人是自我立法者,只有超人才是自由的。
最后看圣人模式和上帝模式、超人模式。上帝模式和超人模式分别代表着神和人两个极端,圣人模式则是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圣人模式既有着上帝模式的两个世界的影子(圣人和人类似神和人),同时也有着超人模式的一个世界的影子(圣人和人都是人)。圣人处于神和人之间,他一方面像神一样全知全能,另一方面却不像神那样与人有着本质差异。圣人将神与人集于一身,也就是所谓"天人合一",“梵我同一”。圣人的原理在于,人是在世界之中的,因而世界也是在人之中的,人能够通过对自身的认识达到对世界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就是对人和世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达到了这样认识的人就超越了个人的局限而成为圣人。换句话说,由于人是在世界之中,因而世界对于人不是一个纯客观的世界,而是一个包括主客体在内的整体的世界。对人来说,对世界的原因的认识(理性)导向了上帝,对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认识(直观)导向了圣人,对世界作为多和变的认识(视角)导向了超人。上帝在人之上,人只要信仰上帝就能被上帝接纳,但没有人能成为上帝;圣人在人之中,圣人是唯一的,每个人只要认识自己都可以成为圣人;超人也在人之中,但超人并非唯一,每个人只要成为自己都可以成为超人。从上帝到圣人再到超人,既是一条从神下降到人的路,也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哲学是一条从人上升到神的路。yulujidi.com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2: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shangganwangming/5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