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家风家训家规集4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10.膺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物乘除之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中间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至终身?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孙自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终于人力不能胜天。
命中得享高寿和富贵的人,一定会在年轻力壮的时候,承受许多艰难和辛苦,从来没有人从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开始享有荣华富贵还能一直安逸到老的。年轻的时候就通过科举考试或父祖的荫庇当上官的人,到了中年的时候一定会遭受一些仕途上的挫折,到晚年才能荣贵显达。或者虽然在仕途上不曾遭遇挫折,但在生活上会遇到困难,为衣食而忧虑,为儿女婚嫁而发愁。如果年轻的时候就仕途顺利,没有遭受过艰难困苦,或者继承了父祖的家业,物质上也没有一点不如意,这样的人往往不能享有高寿。上天造物总是各有取舍,使大家大体平均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的。也有一些人一辈子都荣华富贵,这是有大福气的人,千万人中或有一二,不是常态。如今人们却总想要百般算计,都想不用承受辛苦,就一辈子享受富贵,大概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的缘故,所以才有这种不合于道理的想法,而那些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从小就过着安逸的生活,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就更是不明白事理了,最终人的力量也是不能拗过命数的。
11.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异,特所忧虑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yulujidi.com
人生活在世界上,自从有了知觉和认识的能力,就有了忧虑困扰和不如意的事。小孩子生下来就哭号,都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不平的事,从幼年到少年到壮年到老年,一个人所遇的如意之事总是少,不如意之事总是多。即便是大富大贵的入,天下人都钦仰羡慕他们,以为他们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而他们也各自有不如意的地方,与贫贱中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所忧愁困顿的具体的事情各有不同罢了。所以人们才说这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称心如意的人。如果能领悟到这个道理而顺承生活中的挫折,就可以稍微安然一些了。
12.人之德性出于天资者,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所偏,故以其所习为而补之,则为全德之人。常人不自知其偏,以其所偏而直情径行,故多失。《书》言九德,所谓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者,天资也;所谓粟、立、恭、敬、毅、温、廉、塞、义者,习为也。
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也。后世有以性急而佩韦、性缓而佩弦者,亦近此类。虽然,己之所谓偏者,苦不自觉,须询之他人乃知。
人出于天赋的道德和秉性,每个人都有一些偏颇之处。
君子知道他的偏颇之处,所以用学习得来的东西弥补,就能够成为德行全面的人。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偏颇之处,依据自己偏颇的德行而恣意行事,就会犯下许多过失。《尚书》说到的九种优良品格,其中宽宏、柔顺、谨厚、多才、驯服、正直、简易、刚正和坚强,是来自天赋的;其中坚栗、卓立、严恭、敬慎、刚毅、温和、方正、笃实和合宜,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这是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正如有性子急躁的人佩戴制熟的皮革,以提醒自己放缓一些;有性子缓和的人佩戴绷紧的弓弦,以提醒自己紧张起来,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即便如此,人们对于自己的偏颇之处还是苦于不能自我察觉,一定要询问别人才能知道。
13.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自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一个人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总是怀着轻慢、虚伪、嫉妒和怀疑的心,都是白取其辱的行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怀有轻慢之心的人,自己本来也不如别人,却总喜欢对人轻慢简薄,对那些地位不如H己的和有求于自己的人,当面不讲礼貌,背后还议论嘲笑。如果能回想反省一下自己,就应该感到愧疚而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说话婉转,和别人好像很亲厚的样子,而心里面并不作此想。一段时间内还能受到别人的信任和倾慕,次数多了就会露出马脚,被人所唾弃。怀有嫉妒之心的人,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好,所以听说大家夸赞某个人的美德,就心中不满,觉得事实不是如此;听说某个人不像别人一样好,就感到高兴。这对于别人而言又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害呢?只不过是增加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罢了。怀有怀疑之心的人,别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自己却反复琢磨:这是不是在议论我呢?这是不是在嘲笑我呢?与别人结下怨仇,往往南此而生。贤达的人听到别人讥笑自己,就当作没听见一样,这难道不是省去很多事端吗?
14.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
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不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为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感人家风家训家规集4: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jiaxunxiaoxun/4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