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心文案 > 情感文案

【创作之道路:知行合一】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创作之道路:知行合一】

1.知行合一之于创作】

从心出发给予了创作动机,创造的启动力、生命力与原动力,让创作如同源泉一样奔涌不息,而源泉则需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才得以入江湖成海洋,否则所思所感,或停留心间,闭塞郁结;或闪过脑海,无影无息;或化作闲言碎语,谈笑间逝去。若想创作,则需为满心的念想寻一条稳妥的路,为源泉实现海洋的梦,给创作打造真身。

【创作之道路:知行合一】

此道路,就是知行合一。yulujidi.com

创作,分为“创”的意念与“作”的行动两个步骤。所以,知行合一对于创作,含义有二。

我“知”故我“创”,"创”就意味着已“知”。在“创”的意念涌动时,就已经在行动了——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时已行,行时已知。知行一体,此为一。

“创”的意念产生了,此时还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只是虚像而不是实体。而创作的行动须落在""处,意念须化作实体——知与行可喻为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即理论需落于实践,此为二。

如果没有第一点,就失去了创作的意念,如果没有第二点,就没有了创作的呈现。从一到二,可以实现创作由虚像化为意念,再由意念化作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创作必行之道路。

我见到青苔,则心生想象,想象生则意念动——这青苔是梅雨之印迹,抑或是古旧之垂怜?是想念之缠绵,抑或是忘却之决绝?意念流动,创作路口涌现。随之,若任凭意念流尽而无动于衷,则创作之路闭合;若跟随意念,任其摆布而无所作为,则创作之路闭合;若把握意念,诚心将其化作作品,并有所行动,则创作之路日渐清晰。

钱钟书先生曾于《围城》中有言:“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创作冲动即是意念,而创作才能则为能力,或是对能力的评价。能力无法由意念直接获得,人们更不会给予藏在心里的无从了解的意念以评价。在意念与能力之间是行动这个行为,是实际可观的作为。意念一动,立马行动,行动成功了,才会体现能力。所以,于创作冲动与创作才能之间,不可缺少创作实践。恰如于知与成之间,不可缺少行之行动。由此可知,对于创作而言,知行合一尤为关键,万万不可忽视。

故若谋创作之事,必须抱着知行合一的信念,切莫成了幻想家、空谈家,日日云游而不知归途,时时做梦而不知清醒。创作之创,是意念之动,是神游四海,是所知之行。创作之作,是行动之动,是脚踏实地,是知行合一。知而有道,行而成路,创而飞天,作而落地,知行合一,创作合一,想象才会成真,创作才会成真。

2.道路之境】

道路一词,本意是指水路、陆路上供人与马车行走的通道。

细细品味,其意深也。

道,可以单纯指“路”,可以指“方向、方法”,也可表达为“学术、宗教的思想体系”。如果将道路的“路”字只看作“路”的意思,同时延伸“道”的含义,那么“道路”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是普通的供人、车行走的道路,二是在方向、方法指引之下形成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三是道、理之思想观引导下的方法论。

在这样的剖析中,发现“道”为方向、方法、思想,“路”为通道、办法、实践。道为知,路为行。无道,不成路;无路,道无形。道路一词,本身就阐释着知行合一之意。

创作之道路,为知行合一。道路之境,就是知行合一的创作可以抵达的境界。

世人选择一条道路,无论是远足的路,还是人生的路,常常会担忧这条路是不是坎坷,这条路是不是死路。对于创作而言,坚持知行合一的道路,能够抵达的境界,是安顺,是长远。

创作的路坎坷,就是因为创作意念没有化作创作行动。

创作意念如同灵感,遇见了灵感滞缓怠慢、不知所措,最终没有化作创作行动,自然不会有所作为。许多人都有奇思妙想,却没有将这些奇思妙想变成真实存在的行动,这些好的创意、想法全都停留在了脑海里,一个午间或是夜间的睡眠过后,或者与朋友谈笑玩乐过后,脑袋就空了,你可能甚至都不记得之前的某个瞬间,你因为某个想法而激动得汗毛都立了起来。所以,如果创作的意念从心中萌生,就应该及时将其落在行动,稍有怠慢,灵感便会转瞬即逝。这就是创作的知行合一,通过使知行吻合,才能使创作安顺和长远。

创作者,勿花心、勿懒惰、勿拖延,将心中之意、理,脑中之画面、情景,文之、绘之、歌咏之、舞蹈之、践行之。

知而必行,行而必果,知行合一,此为创作之道路。

【创作之真谛:回归良心】

1.回归良心之于创作】

良心是人之至真、至善、至美的初始意念,是人的本心,是心的本体。但这纯良的本心容易被私心私欲蒙蔽,于是出现假、恶、丑的现象。而回归,是一种功夫,是一种行动,是在日以继夜的创作之路中不断地反省与追问自己,撕开蒙蔽在良心之上的私欲,找回最初的模样。回归良心,就是追问本心、坚持初心、葆有真心、抵达舒心,使在创作之后的你,面对自己的作品,能够问心无愧、问心无悔、问心无伪。

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创作景象里,因为创作者忘却本心、忽视良心,使得这三风暗涌——借一成功模式一味效仿复制形成雷同之风;急于求快求成而非求精求良形成粗劣之风;无底线迎合人性之私欲形成低俗之风。

【口】

如果遇见一位孤寡老人,心里颇有感触,想要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这时的感触未经刻意思索加工,随后绘画者施以轮廓、铺就色彩,作文者构建框架、填充情节,舞蹈者设计板块、塞入动作……在此环节中,创作者怀抱着一份美好的初心,随着创作行为持续进行,私念渐渐出现——轮廓、色彩去模仿近日名声大噪的那幅作品,借着成功模式获取关注,于是乎落入雷同;框架、情节去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夸张中加入暴力与色情,于是乎落入低俗;板块、动作只需大致表达意思即可,无须考虑全面,于是乎落人粗劣。直到作品完成,无意之中回忆起当初创作意念萌生的瞬间,才发觉作品早已偏离初心,此时,问心有愧、问心有悔、问心有伪,无颜面对自己的良心。

创作是人类的异禀,创作创生万物,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这宝贵的创作力,但是如果创作中这三风盛行,其后果不可小觑。

创作是由心出发的,创作者的心就是创作之核,作品品质也取决于此。良心出良作,精心出精品,然若心不纯,作品自然难以纯粹。故创作应时刻回归良心,方能避免三风,也可避免作品走入歧途。

创作过程中,需停下脚步,追问内心:目前之作品是否符合心之初意?如此创作,作品之核是不是有私心在作祟?作品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创作,无捷径可走,无模式可搬,无套路可用,唯有遵循初心,摈弃私心,回归良心,不催促不压制,顺其发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作品。

此为创作之真谛也。

2.真谛之妙】

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就是一场人生修炼,回归良心的真谛为这场修炼保驾护航。说其妙,妙在一举三得。

一妙,使作品精良。

能够回归良心的作品,必然精良。因为它能够在创作过程之中听从创作者本心,而不为外界所困扰,所以作品本身不失初心、蕴含良知。创作者投入细心、精心、恒心,万千次斟酌,给予作品万千次打磨,使作品经得起推敲。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是从良心中诞生的良知之观,得以向外界传递正能量。由此,作品必然精良。

二妙,使创作者舒心。

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回归良心,不论是对作品还是对作者自身都是在内外求索,在完善作品之时完善自我。创作绝对不仅仅是创作,它既是创作者的自我治愈,同时也是创作者通过作品治愈他人,思想、良知就是“医术”,给予“病痛”以慰藉,恰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带给世界更多的良性能量,帮人们建筑一片和谐美好的精神领地。创作者的舒心,就来源于这份良善的传递。

三妙,使人生诗意。

立于苍茫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皆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创作者发现世界,回归良心发现世界之开阔;创作者认识世界,回归良心认识世界之美好;创作者创造世界,回归良心创造世界之诗意。

,创作是一场人生修炼,由心出发,知行合一,回归良心,修炼诗意的人生。

【体育人生】

【可以没有金钱】

【不可没有体育】

[笔者按]

本文用简、轻、合的理念阐述我对体育的认识,提出体育应回归质朴,应找到其真正的原生态样貌。文章虽未直接谈及体育与人生之间的联系,但每个观点都是从我现有的体育人生里阐发而出的,并且可以直接迁移到人生里。作此文时,用半个体育人的视角,看入体育,也看开体育,半颗心蹲守在体育世界里乖巧而安分,半颗心闯荡在体育世界外怀疑而反叛。万幸没有走成岔道,而是归第三个轻,说的是合理发挥体育精神。“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很重的思想,它看起来无形无态,实际上却加在人类的身体和心灵之上,是一种颇有分量的承载和担当。各界人士都非常提倡具备某种精神,体育界更是如此。体育精神之勇于拼搏、永争第一、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等都是非常可贵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的确十分鼓舞人心,但是也得把握一个度。体育中常用的一个词是"坚持",但是坚持是在能够坚持的程度内、情况下坚持,明明受伤了,还坚持,只会被所谓的体育精神冲垮。所以,体育精神应当合理发挥,这不等于否认体育精神,而是确保体育精神能够带来的最高效益。过于极端的体育精神,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原生态体育的轻、淡的思想,完全颠覆了人们脑海中体育的重、沉的印象,这也许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思考后可发现,是轻成就了重,也是轻包含了重,甚至于,轻的力量反而大于重。体育的重需要轻来缓解、调和及平衡,云淡风轻是原生态体育所追求的不可缺失的体育的境界。

(3)合的精神: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天与人之间的最佳状态,对于这个哲学思想,各大学派虽然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是其重点最终都落在了“合”上,基于原生态的概念,在此,就以最为相近的道家的思想来进行阐述。天是自然,人依靠自然存活,而体育依靠人类存在,因此,体育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简单以一个例子证之,天不落雨,地不出粮,饥荒来临时,人类都已面临生存危机,体育便会不复存在。体育的天人合一精神要从三个步骤来做,一是敬于自然,二是和于自然,三是合于自然。

敬于自然是体育运动要对自然恭敬。在休闲体育的体育旅游方面,攀登者常以征服某座高山而自豪,可是,攀登者征服的真的是高山吗?实际上他们征服的是前一秒的自己而已。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不能以征服为荣。自然为天地间生灵之母,征服生养自己的母亲是不像话的,我们只能无比恭敬地对待她。体育中的争、斗精神,不应当以自然为对象,将自己作为目标才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敬畏自然,必然也会得到自然的尊重。

和于自然是指体育运动要与自然更亲密。体育运动应当尽量走近自然,告别所谓的锻炼臂力的器械,去与吸取天地之灵的石头亲密。告别人造运动场、健身房,那里布满了电器的辐射,空气里是别人吐出的废气,尽量去靠近自然,如公园,在那里去与大树比力,在绿植中吸氧跑步。并且,除非是专业运动员,必须要检验心肺功能而使用相关仪器,运动中尽量舍弃手机中的运动软件,拔掉插在耳朵里的耳机。听听周围的声音,靠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运动。手机会削弱你的运动效果,而自然却可以提升。

合于自然是体育运动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其实人类本来就生长在自然之中,只不过在愈加繁荣昌盛的文明社会中,被钢筋水泥与网络通信的大网遮蔽了。在运动中所呼吸的空气、所感受的温度,都是自然的恩赐,每一次的弹动跳跃,也都是借助了大地的反作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自然之力存在其中的,没有地心引力,就无法落地,没有空气阻力,就无法产生诸多运动的形态。而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也依靠这些自然现象,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能够更好地与自然配合着去发展体育,顺应自然的规律创造体育。

合的精神是原生态体育的灵魂。因为,生态的存在,恰是因为生物与自然的“合”,若生物与自然“不合”,今日之世界就不会存在,体育又怎会存在。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将其放入自然世界中,能更好地去掉其浮、杂、乱,使其更加清新、健康。

用简、轻、合理念试析原生态体育基于简、轻、合理念的原生态体育,用简单的形式、轻淡的思想、融合的精神进行身体的活动,其带来的也是简单的、轻松的、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这样的原生态体育可以做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生理的排毒,还是生活、心灵的排毒。

三大理念构成的原生态体育,基于简、轻、合这三大理念的特点、特性,可延展为三色体育,分别是简的理念造就的本色体育,轻的理念造就的愉色体育,合的理念造就的绿色体育。

1.简的理念造就本色体育】

本色体育之“本色”代表着原本的面目,所以概念之一就是体育的原本形态。其次,“本”的字形是一“横”贯穿“木”的底端,木为树木,横为大地,本字通“奔”音,其意是指树干深入大地,顺应规律奔腾不息汲取能量。所以,“本”象征着生命的开关,有本则有生命,无本则无生机。本色体育所表达的概念之二,就是体育的生命之所在。

原生态体育运用简的理念简化、还原体育,找回体育的原本形态,随之找到人类进行体育的初衷,剖析理解了初衷,随即找到体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知晓了其存在的意义,体育的生命之所在、之源泉,也就呼之欲出了。

经过去繁就简后的本色体育,就是人类身体务必需要的身体动作,这些身体动作就是体育的原本形态,而人类身体的“务必需要",则决定了体育的存在,体育的生命。

需要强调的是,简的理念所造就的本色体育,不是否定体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和发展,而是体育应当坚持本色,可以被包装,但在被标准和规则包装后,不能够改变其根本性质。如同一个人,可以更换各种各样的服饰,但是不可以更换血液和骨骼。体育项目中的游泳,是人类凭借自身动作,使身体在水中游动的一项有意识的技能活动。其本质在于人类自身与水的对抗和磨合。伴随科技的进步、项目的发展,鲨鱼皮泳衣出现了,模仿鲨鱼皮肤减少人类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并以此帮助游泳运动员在赛事中刷新了105次世界纪录,2009年被禁用。穿着鲨鱼皮泳衣游泳确实也是游泳,但是它改变了游泳运动的本质,这展示的不再是游泳技术,而是科学技术。这就是运动的本质、本色被改变了。

原生态体育的简的理念造就的本色体育,就是帮助人类看清楚体育的本质,找到体育的生命之源,不再被披着体育外皮的科技等蒙蔽;帮助体育本身回归到其该走的道路,本分、真实、持久地走下去,发展下去;帮助人类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察觉自身的运动需求。

2.轻的理念造就愉色体育】

愉色就是和悦的神色,《礼记》有言:“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愉色体育的概念在于,真正地享受体育,使人自内而外地透露出愉悦的神色,从而形成一个愉悦的大环境。愉色体育重点在于打造人类从体育中获得的幸福感。

原生态体育的轻的理念轻化了体育的目的性,缓和了目的带来的紧张感,使体育在人类能够适应的范围之内自然而然地进行,不强求不强加,成为一个平淡、轻松、随意的生活习惯。入类通过不经意间的身体所需要的动作习惯获得了舒适感,如伸懒腰、饭后的散步、嬉戏时的追赶。如此,享受身体活动本身带来的放松感、惬意感、欢乐感。这就达到了愉色体育的目的。

轻理念下的愉色体育并不是消极享乐的,它绝对不是弱化体育的竞争、搏斗,而去主张躲避、安逸,因为体育的竞争与搏斗本身就是为了放松和快乐。如篮球运动,存在着猛烈的身体碰撞及球对人的强力撞击,身体撞击是为了断球,参与者在断球期间,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跳跃的篮球上,而感到兴奋、刺激,所以在撞击发生时,他们并不觉得这是撞击,会带来疼痛,反而,他们会觉得痛快,快乐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所以说,愉色体育是一种积极的享乐。

恰如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所说:“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强,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啊甜蜜。”

原生态体育轻理念下的愉色体育为人们带来喜悦感,从而更加促进体育活动的进行,进而自然地强化了身体各项机能。因为喜悦而受益,因为受益而喜悦,幸福指数螺旋上升,最终将促使人类形成终身体育的潜意识。

3.合的理念造就绿色体育】

提到绿色体育,会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绿色奥运"。二者有些许类似,但不可等同,绿色奥运强调奥运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绿色体育要从其造就者,原生态体育的合的理念开始谈起。

原生态体育的合的理念在于天人合一,在于合于自然。而绿色恰恰代表着生态、自然,象征健康、和谐、希望。绿色体育强调的是一种绿色意识,如果说本色体育是体育的根本,是体育的生命之初始,那么绿色体育是体育里的向往美好的生命意识。所谓美好,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繁荣发展。万物共生共存,生机勃勃,这将是体育带来的最为美妙的现象。

绿色体育将绿色与体育紧紧捆绑在一起,其传递的思想就是人不能脱离自然而进行活动。人类的身体活动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若没了自然,体育就不会存在。所以首先,人类的体育活动不应以自然的损失为代价,其次人类的体育活动应当与自然更加亲近,最后人类的体育活动甚至应当反过来保护自然、帮助自然。

人类的体育活动由身体活动而来,最初的身体活动是投、跑、掷、跳、走等,而科技带来的许多便捷,使人产生了惰性,不愿进行一些必要的身体活动。例如,有了跑车不愿走路、有了电梯不愿爬楼、有了网购足不出户等,这些科技产物弱化了活动意识,活动意识愈加弱化则愈加要求科技的发展,而这一类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自然的损耗之上。如何反过来保护自然,则需要多多进行身体活动,养成活动意识。从耗费燃料的代步工具换成步行或是无尾气的自行车,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广西柳州的公交车站台的展板上就提出了"绿色出行"的新理念,这种绿色出行,也正是绿色体育的一部分。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应扩宽体育的""的内涵和外延。""可指人体,也可指自然界物质的机体,还可指人类与自然互为依存的体系。所以,原生态体育的合理念下的绿色体育,是一个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自然生机勃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育概念。

基于简、轻、合理念对原生态体育的探析,是让体育回归本原,是对体育本质的挖掘,是寻找埋没在目标和规则下的体育本身的乐趣。通过回归,总结出了影响体育发展的障碍,以及导致体育变形的因素。体育原本就是人类的身体活动,是人类最为基础的活动的意识,它的发展不能够烦琐、沉重、分离,而应当化繁为简、云淡风轻、天人合一,由此,去达到原生态体育之本色体育的真实、愉色体育的幸福,以及绿色体育的生机。

………………我们经常玩游戏,双腿站着不许动,双手互推,谁摔倒谁就输了,有时候你不仅要我让着你,你还爱耍赖皮。哼,像极了你妈妈。

【——吴大哥的回忆录】

【余音】

我从来不认为艺术高不可攀,也从来不认为艺术高深莫测,反而,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沐浴在艺术的春风里,甚至,艺术生长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只是你还未发现。

眼睛扑捉着图像,如同绘画、摄影;身体肆意地舒展,如同舞蹈、运动;低吟、呐喊,如同歌唱、作诗;健身、化妆,如同雕塑。反过来思考,这些艺术姿态不正是因为需要记录、发展这些人的基本活动而出现的吗?艺术是人类在这片生活的土地里种植的粮食,生活是最自然最纯粹最美好的艺术。

我常常独自漫步在成都的林荫道上,街边的火锅店、茶馆飘来丝丝醇香,涂着精致口红的女人慢悠悠地遛着狗,推着婴儿车的老汉,看着婴儿车里一个劲儿“钓鱼”的娃娃,哧哧地笑。清风拂来,醇香更浓烈了,女人将散下的头发顺在耳后,狗跟着自己的尾巴原地转了一圈,娃娃钓到了一条大鱼,脑袋低垂到了肚子上,老汉“哎哟哟”地将娃娃的脑袋摆回了原来的位置。我站在成都的林荫道上,感觉周遭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周遭的一切都是艺术品,那一刻心灵得到了释放,惬意与愉悦涌进身体,拦都拦不住。

诸如此类的感受,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是从艺术里得到的满满的能量与最佳的治愈。

我用双手虔诚地、小心地捧着这份如同天赐的福气,不愿自己独自占有,而是想着,如能分享给众人,那该是件多么好的事!

一直以来喜欢文字,文字里凝结了笔者的思想、情感、灵魂;一直以来也坚持写些文字,用来宣泄,用来发现,用来传递,用来创造。基于我对艺术的尊重、感激与从艺术中得到的感动相互交集的情绪,于201312月开始落笔写作,在那个浓浓寒凉的时节,写下了裹着冬意的拘谨、羞涩、内敛的《舞蹈人生》,如今回头来读,它是青涩的,是未能成熟通透便被打下来的果子,几经思虑,除了在时间与结构方面做了调整修改,未做太大的的改动,因为它是我201312月诞生的艺术姿态,是那样一个羞赧的艺术姿态——驼着背,站着内八字,手不停地摩挲着,羞红着脸讲述着读书的妙趣。这个姿态,记录了那一刻想要分享的迫切、紧张和不自信。

大抵是在写作《读书人生》的时候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爱读书、我爱舞蹈、我爱音乐、我爱绘画、我爱创作……,如果把这些都写下来,那么便是一个系列了。越想越激动,告诉了父母,毫无意外地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坚持了。

如同我在《创作人生》中谈到的,创作就是一场人生修炼。在不断的写作和创作中,逐渐地摸清了贯穿在我身体里的艺术的脉络,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都将彼时彼刻我对艺术的感触、艺术给予我的启发、我与艺术的交流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里,我得到了最强力的净化,得到了最彻底的疏通。

于是在最初的羞赧之后,我的艺术姿态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变得更自信、更大方、更从容,并且开始出现了点到即止的幽默与玩笑、臆测与遐想、担保与确信。我在这场修炼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不是学生、不是学者、不是担保人、不是预言家,而是艺术人生路上的路人甲——我走在这条路上,让我来告诉你,我走过的路上的风景、天气,会遇见的事与人;我是期待与你同行的那个路人,期待在艺术之路上与你不期而遇在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叫什么,从哪里来,我也一样不需要知道你,艺术能够将你我连通,能够让你我熟识。

我在修炼的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艺术不应该仅仅是那些今天已经当然,我这个平凡普通的路人在这条修炼之路遇见了无数的难关,需要平衡研究生学业任务、外聘教师教学任务与自己心愿之间的关系,故将写作安排在了愈加短暂的寒、暑假里。逐渐损耗的精力、时常拖延的习惯、时而堵住的思路,以及随时随地会冒出来的荨麻疹,都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在那些个疲惫、倦怠,因荨麻疹而瘙痒烦躁的时间段里,能够让我安心、安宁、沉静的,不是放弃坚持的昏睡,不是治疗瘙痒的药物,而是跟着父母走出门吹吹晚风,看爸爸在公园里胡乱地扭动身体并大言不惭地谓之为舞蹈,看妈妈哼着偏爱的音乐时春风得意的样子,有的时候,会突然地获得灵感,以及坚持做下去的能量、信念。比如《舞蹈人生》中的一些观点,便是爸爸的舞姿给了我启发,而信念则是因为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了我生活里的艺术,愈加激动地想要通过写作诉说分享出来。在这样的时刻,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打开word文档,手指跟不上思路的流动,我也自然而然忘却了红肿骚动在身体某片皮肤的荨麻疹,待安置完脑袋里涌现的文字以后,皮肤的病症也消失不见了。

依然是成为我创作冲动的那句话:我从艺术里得到了满满的能量与最佳的治愈。突然惊喜地发现,时至今日,我依然幸运地保持着这份难得的初心,这恐怕全得益于艺术,它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

仔细回想一番,从幼年时期父母给予我的原生教育中的艺术启蒙,到如今身在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从本科读到了研究生,又从研究生有幸留校任教,在成都这座涌现无数“文人艺士”的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里学习生活了7年之久,接受了发展在体育沃土里的系统、全面的艺术教育,便不难发觉艺术已经不着痕迹地在我从始至今的人生里占据了绝大的比重。所以,不仅要感激父母,还要感激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邱建钢教授,以及给予我艺术教育或启发的所有领导及老师,谢谢出现在我生活里的所有“艺术人士”们,谢谢你们将我引导至艺术的方向。

我是艺术人生路上的路人甲,在艺术之路修炼至今,耳边余音不绝。

每一篇文字写作完,又会衍生新的思路、感想,第二篇写完,第一篇中的思想又会在脑袋里与第二篇中的思想发生化学反应,在我的大脑里争吵或者缠绵,诞生新的思路、感想。所以本书中的这些内容,无论对错,无论深浅,都是彼时的瞬间。它们只会是这条艺术人生路上的一个停靠点,你可以看作一棵可以暂时停下来歇息避阳的树,也可以看作是一块可以倚躺着喘息的大石头。我在树下乘凉,或是在石头上养神,时刻准备着走向前方的路,我想,除非是我的生命终结,否则这条路没有尽头。

余音,不是尾声,而是另一个开始,余音,不只是开始,还会是无尽。

【我是艺术人生路上的路人甲我在大树下等你也许我们可以结伴而行】

【我是艺术人生路上的路人甲我在巨石上等你也许我们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

【我是艺术人生路上的路人甲我在这里等你让诗意作证你会不虚此行】

201710月】

一了。之后发现,不是万幸,而是必然。因为无论是体育里还是体育外,都处在人生之中。虽写的是体育,谈的却是人生。所以体育的简、轻、合,也是人生的简、轻、合,倡导原生态的体育,也是在倡导原生态的人生。

最后需说明的是:体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也是艺术姿态里最基础的部分,切莫小看体育,切莫轻看体育人生。怀着这样的对体育的敬意,写下了这些闲话,并放在了这里。

今日之体育,在经历过工业化、商业化、政治化的洗练后,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元文化中的角色集,它是健身方式,是一种教育,是一项产业,更可作为外交手段,甚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体育”在多重包装后,被推上了广阔的舞台,在多层定位的背后,努力地谋求发展,它逐渐被利益化、功利化、复杂化,这绝不是长久之道。

体育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抽丝剥茧还原其初始面貌,找到其原始的形态,并加以保护和延续。对原生态体育进行讨论和探究,力求得以回归到体育之本质,探清体育之本源,找到体育之规律。这又反过来要求人们用简、轻、合的思想理念去对待体育、解析体育和探索体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创作之道路:知行合一】: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38457.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