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道德的重建与回归】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2008年6月,国际儒联叶选平会长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会中他说道:“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从根本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是如何‘齐家’。‘齐家’就要有家道、家风、家学和家业。我们只有从自己做起,努力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将家的理念重新定义,用道义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新‘家’成为我们一生的依靠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以这样的原点扩大到社会,乃至于世界,这样恢复中国‘家’的精神和功能,世界和平才真正有可能实现。”
当今世界,除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财富浪费等外部危机外,还面临着深重的人性异化、精神下陷、意义丧失、生命迷茫的内部危机。科学累积的成果越多,人心越向贪婪奔驰;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越强大压抑,生命意义及精神自由的空间越狭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优秀文化急剧萎缩,人在精神麻痹中被“物化”、“异化”!
早在1995年3月的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在016号正式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里,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绝续关键时刻的警钟:“我们文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yulujidi.com
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让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与优良传统道德应视为治国者的教材,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天下兴亡、民族存亡!
著名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过一段话,至今令人深思:“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在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被征服甚于其他方面征服百千倍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指出,现在有的大学生、研究生"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利,荒于道”,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
他认为“重"是对的,但“轻”则是错误的。2002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两天组织专家、学者及部分大学生对“80后”学子进行评论,最后总结是:有青春没热血,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有道德没修养,有见闻没思想,有向往没志向,有心思没主张!
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孚琛会长于2008年3月28日在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鲜明的身份标志。在民族存亡绝续的关头,文化存,则国家存。中国儒、道、释分立而互补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近百年来却遭到自阉式的破坏。美国立国甚晚,无文化根基,以球星、影星和卡通片、科幻片为时尚,我们也大力引进文化垃圾,紧跟美国的后现代时尚文化。现在更是利用国家电视台的高端话语权对中华民族的经典、名著进行炒作,如果掌握不好,则会干扰学术界的评价机制和运行机制,干扰中华民族思想创新的秩序。”
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水的清澈和天的湛蓝,也没有了如颦似黛的远山和旖旎多情的湖水,草木已经失去了传情解意的灵性,山水也不再有那种饱含诗情画意的温馨。这便是急功近利地发展经济所带来的恶果,其根源则是由于西方文化主导世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1988年2月在法国巴黎,七十五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聚会,瑞典籍阿尔文博士在总结性发言中说,如果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儒家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集中体现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精神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人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以提高个人的人格品质,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身心的和谐。儒家文化以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防微杜渐为特点,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与教学手段。
与西方教育不同,中国传统教育不是“罪感教育”,而是“乐感教育”;不是消极无为、逃避现世,而是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不主张离开社会和家庭,而是强调在家庭、学校及日常生活之中积累道德行为,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传统教育在加强自我修养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习中,强调人内心价值自觉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盖致知以达其行,而力行以精其知,功深力久,天理可得而明,气质可得而化也”(《南轩文集》卷十五《送钟尉序》)的教育。
明朝袁了凡先生就是在"为人由己”、“自省”、“慎独”、"无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直到“自我完善”,即通过自我求取在人伦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和谐中,改变了命运,创造了人生。
袁了凡先生把自己人生的经验教训以家训的形式总结出来,教导儿子:“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在强调启发心性的自觉道德功能观的修炼中,教育儿子如何“做人”: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并让他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在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中得到一种最高的、理智的幸福。
《了凡四训》一经问世,就在学人士子间不胫而走,成为明清两朝发奋向上、“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人孜孜以求的贤传力作,就连睿智、旷达、刚毅、威武的曾文正公都把此书列为子侄必读之书。
《了凡四训》是四封父亲语重心长教诲儿子的家书,它以拳拳之忱而彪炳于世,教你以“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心净生慧,行善生福,纯净纯善可矣”的气象,以潜气内转、宁静淡泊、深沉高远、洒脱自然的清净心,去开启智慧人生。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在人欲横流、“天下熙熙,皆为利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了凡四训》恰如夜路明灯,为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之指南。愿志向宏伟之人牢记《了凡四训》之言:“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沉沉方便,自然感天动地,而造福由我。”如此,则我命在我不在天!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真诚地做古圣先贤的小学生,从《弟子规》《了凡四训》入手,逐步步入儒释道的殿堂,去寻找、去体悟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这是我们今天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传统文化和道德的重建与回归】: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3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