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心文案 > 情感文案

快口让你更失意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快口让你更失意

清朝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得意时毋太快意,失意时毋太快口,则永保终吉。”不加考虑,有话就说,这就是快口。

清朝三藩之乱前,当时的清朝额驸吴应熊将“得意不快心,失意不快口"这几个字裱好后挂在中堂上,用来提醒自己。据说,这句话是其父平西王吴三桂送给他的箴言。

快口让你更失意

当时吴应熊名为清朝额驸,实则是平西王抵押给清朝的人质。因此,虽然是额驸,但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平西王还指望他充当间谍,为自己传达京城的信息。而康熙皇帝也在这个额驸身边安插了许多随从,时时盯着吴应熊,因此,发生任何事情,他都不得快心,更不能快口。

东汉末年的孔融,从小就十分聪颖,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称道。他能言善辩,这一点既给他带来了好处,也给他带来了祸害。

孔融10岁时,有一天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才华,美誉如日中天。他于是对父亲说: “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大笑道: “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孔融很不以为然地说: “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

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 “我是李先生的亲戚,劳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道: “小先生,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孔融笑着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你是通家之好,赛过寻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小孔融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交。

不过,紧接着孔融锋芒太劲的言语,又为他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 “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陈炜顿时唇紫髭翘,无言以对。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

路不能乱走,话不可乱说,否则就会误人歧途,因言招祸。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用到嘴巴,他就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毕竟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有好口才的人,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在《三国志·彭兼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彭兼,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但这个人的性情十分高傲,瞧不起人,因此和同僚的关系搞得十分僵。

彭兼本是刘璋的手下,因言语刻薄,最终激起民愤,众人告状至刘璋处,众怒难犯,于是彭兼就因自己的“大嘴巴”被髡钳为徒隶(剃光了头去劳改)。

之后刘备从葭萌关进攻成都,彭兼去谒见庞统,得到了庞统的赏识,而法正也向刘备举荐他。不得不说,彭兼很有才华。于是,刘备“数令兼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兼为治中从事。”因彭兼很好地完成了刘备下达的任务,因此刘备对他渐渐器重起来。当刘备得到益州后,大赏群臣,也封了彭兼一个相当于州刺史助理的官位。

彭兼没有接受在刘璋那里得到的教训,开始表现出小人得志的嘴脸。刘备手下本就不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当世俊杰,得到益州后又收揽了法正、李严等蜀中奇士,可谓人才济济。后来诸葛亮观察到彭兼的言行,刘备也注意其言行举止,认为其才德确实是不能和其职位相称,于是将其贬官为江阳太守。

彭兼两次失败,应当是时候总结教训,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反思改正了。但是,被贬之后,失意的他竟然忍不住又张开“大嘴巴”,跑到马超那里去说刘备“老革荒悖”,表达自己心中强烈的不满。

更夸张的是,彭兼竟然对马超说: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以当时的形式来看,彭兼这话中的意思大致就应当理解为他另有企图,公开地劝自己的同僚一块儿造反。马超立即就把这个事向刘备打了小报告。刘备闻听大怒,当即就下令将彭兼抓起来,投入监牢中待审。

彭兼曾经给诸葛亮的信中说道: “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诸葛亮和法正、刘备等人详细地讨论了彭兼的案情和信件,认为他确实有谋反的嫌疑,将其诛死。

而当时,诸葛亮心里十分清楚,彭兼虽然是“志大难安”,但绝非真正有能力造反,只是向他人发发牢骚,过过嘴瘾而已。但是,诸葛亮认为: “蒙虽狂士,然留之久必生祸。”如果不将这样的人从队伍中清除出去,就会起到消极影响,破坏整个团队的团结。最终,彭兼就因自己的“大嘴巴”被处死。

得意不能有傲气,至少不应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傲气,或者不应将傲气从嘴里表达出来,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彭兼之前在刘璋手下正是这样的情形,而后来碰壁则产生怨气,将自己心中的不快全都吐出来,结果抱怨非但不能帮他解决任何问题,还因此丢失了性命。

因此,失意的时候不应当快口,嘴巴一旦快活,往往人就会遭受痛苦。任何时候都应当谨言慎行,应当处处为自己、为别人留余地,逞一时口舌之快必然会招致祸患。

不居功,才能功德圆满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就是说万物涌现而不躲避矛盾、推卸责任,真朴生成而不占为己有,追求有为而不恃自我之智,功成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才使得功勋永不磨灭。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说的就是圣人有功而不居功,人们却把功劳记在圣人身上。

诗人泰戈尔也曾经说过: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你不去追求这些,这些反而会追随你,相反,倘若你居功自傲,反而会有功而无功。

试想,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却独独让一人抢到了让人眼红的功劳,相比之下,别人就会比那个人矮一大截,心中自然会有不快。这个人虽然并没有做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情,但却使别人的功劳退到了后面,不能被人看到,甚至因这个人的居功而被否定。因此,别人自然会不高兴。长久下去,就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或者为这样的人效劳了。

“居功”能够为自己带来荣耀,能够凝聚别人的目光,为自己带来成就感,但是,如果将功劳占尽,企图让所有的光芒集中在自己身上,势必引起周围人的不满,自然就会因此受到仇视,随之而来就会被人疏远。得不到别人支持的时候,做事情就会变得比原来困难多了。而能将光环让给他人的,主动为别人戴高帽的,才会受到扶持,别人才会毕恭毕敬地维护你和支持你。

林肯在主持白宫工作的时候,需要执行一些议案,但是他从不独自谋划这些议案,即便他早已经心中有数,仍然将谋划议案的事情交给别人,当时,他的手下有位政治家叫查尔·萨姆纳,是十分有能力的人。内阁每次有议案的时候,林肯几乎都会让查尔·萨姆纳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议案是在查尔·萨姆纳的谋划下才得以执行的。就这样,查尔·萨姆纳十分忠于林肯,他帮了林肯很多忙。我们不得不佩服林肯这种高超的驾驭人的技巧,而后来继任林肯的格兰特总统对查尔·萨姆纳就无计可施了。

真正成功的人绝不是时时追名逐利的,他们向来是尽可能让别人有赢得名利的机会,或者让他们为自己有所作为感到自豪,或者是与他人共享名利,这样,就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戴。相反,如果事事居功,“功”是有了,但是“德”就会没有了。

颁奖典礼正是人们将功劳归于他人的最好展示,每个人上台从来不会直接对观众们这样说: “今天拿到这个奖,我付出了怎样怎样的努力,我如何如何辛苦。"每个人上来都会这样说: “首先,我要感谢某某,还有某某……”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赢得那些支持他们的人的好感,让那些帮助他们的人更愿意为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著名的铁路建筑家哈里曼有着杰出的贡献。正因为他,加利福尼亚大峡谷才能在洪水的袭击下保全。当有人问起哈里曼,是谁控制了科罗拉多河才使大峡谷转危为安?哈里曼一定会这样回答: “是伦道夫、克罗、辛特、克拉克,还有所有的同事。"将功劳让给别人,往往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赞美,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别人才能对自己忠诚万分。

45岁的布莱恩·罗伯茨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服务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导师就是他的父亲拉尔夫。他曾经说他的父亲给他的最好的建议就是把功劳留给他人。他的父亲说: “你不需要荣誉,你把功劳让给别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没错,当你能够将荣耀让给他人的时候,不但不会因此失去荣耀,反而会在有功劳的人当中显得更加特别,更加有魅力。

自己独享成果,吃独食,会为你以后的工作或者事业等造成阻碍。得意之时,应当感谢他人,有福同享,谦卑对待荣耀。

在美国,圣路易斯城有位著名的执行官叫威尔金森。回想起之前的一位执行官时,他这样说道: “他总能在理事会提出许多新的意见,对于这些意见,他十分自负,还为了让我能采纳这些意见不懈地奋斗。因为这些意见都是十分中肯实用的,因此,我们也采纳了许多。之后,他就会到处制造舆论,好像所有的功劳都是属于自己的。

“但是,我随后发现,事实上,这些意见几乎都是他从他的下属那里得来的,而他从来就没有向他的下属表达什么。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那些下属十分愤怒。本来,他管辖的部门的纪律是相当好的,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他的那个部门乱得一团糟。

“假如这个执行官对大家说: ‘昨天,某某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觉得很不错,现在,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大会审议。我的下属能提出这样好的建议,我为此感到十分骄傲,这真是我莫大的荣幸’这样,结果就能够皆大欢喜了。"威尔金森执行官所说的那位执行官,就是由于功劳自居才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居功事实上是对自身的一种局限,将自己用荣耀包裹起来之后,你就别再指望以后还会有任何荣耀了。而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你就必须学会归功于他人,这样才能功德圆满。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可见沉默也是修养、内涵和智慧的体现。

有一个关于沉默的故事。

古时候,曾有一个小国家到中国来,为皇帝献上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小金人十分精致,皇帝十分高兴。这个进贡的小国的使者想为难一下皇帝,问道: “你说,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立即命令珠宝匠来检验哪一个小金人最有价值,但是检查过后,三个小金人无论重量、做工、形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该怎么办呢?后来,一位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这位大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人第一个小金人的耳朵里,稻草就从另一耳朵出来了,第二个小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了,而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掉进去之后,什么动静也没有,这位大臣就说: “第三个最有价值。”使者点了点头。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沉默是金。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沉默”出来的。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则是张廷玉信奉一生的圭臬。这句话出自于黄山谷所言的“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做到了极致,其原因何在?在于别人只是“口默”,而他则做到了“心默”。

何谓“心默”?人要闭嘴其实不难,但越是闭嘴则越会在心里腹诽一番,或是在脑子里天人交战一场,与其如此憋着,不如开口说话的好。心里清楚,脑子里明白,但不争宠,不争先,不多言,不承担风险,归根结底——“少欲,不争”也。这不是中庸,这是黄老。

老子云: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个“中”不是中庸,还含有了“无言”的意思。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一个虚静的境界,即使心中映出万般颜色风景,在心里也要保持沉静的状态,而不去追逐外在的虚无,这才是张廷玉对此的领悟。

张廷玉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大臣之一。虽然高处不胜寒,但张廷玉却有本事在高层政治这一高危区域如履平地,步步高升,成为清代文臣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他出身书香门第,二十九岁高中进士,并被点为翰林。三十三岁那年,他获得了一次与康熙交谈的机会,给皇帝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认为他持重得体,成为皇帝贴身的低等小秘书。由于服务出色,四十五岁时升为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雍正登基后,迅速升他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难伺候的皇帝,对科举出身的汉族大臣尤其缺乏好感,但对张廷玉却一见如故,欣赏至极。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谕旨均由他缮写。

乾隆即位后,对这位三朝老臣更是优礼备至,继续奉为汉臣之首。在传统政治中,做皇帝近臣,特别是位高权重的近臣,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由于专制制度的自私本性,君权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和防卫性。这就决定了君臣关系,尤其是君相关系的脆弱性和暂时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确实,生活在专制政治的高层,处处都是陷阱,步步都是危机,一个人想始终得到君主的信任,真是难上加难。

而截止到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在政治最高层一直稳如泰山,四十多年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不能不说,这个人身上确有过人之处。

张廷玉除了有过人的才华之外,办事还非常勤勉,为皇帝服务不惜心力。张廷玉深知,皇帝最防备的是大臣的私心。在明主面前,只有以退为进,以无求为求,以无私来营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为官数十年,时时都从皇帝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判断,从不露骨主动地为自己牟取私利。朝廷上下公认他为人淡泊宁静,气质和平。

当然,越是这样,皇帝越不会让他吃亏。雍正皇帝先后多次对他进行赏赐,赐银动辄上万两,还给了一所当铺让他补贴生活。因为他从不主动为自己的亲人牟取私利,所以皇帝对于他的子弟亲戚也多有照顾。但皇帝越施恩,他就越谦退,皇帝每有奖赏,他必尽力逊让。

张廷玉身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柔"与"顺”。张廷玉对历代大臣得祸之由深有研究。他认为,做高级大臣最忌讳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性格过于刚直。不讲方式方法与天子作对,下场当然悲惨。二是做事过于讲原则。三是权力过大,不知谨慎,历史上这样的权臣太多了。

张廷玉在政治生涯中,全力避免犯以上错误。他的政治信条是决不要因为政治思路的差异而与君主产生冲突。因此他不做政治家,而只做大秘书;不做思想者,只做执行人。在明主身边,他是一个襄赞有功的能臣;在暴君身边,他也会是一个避祸有术的“态臣”。

张廷玉一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周密小心,不图虚名。张廷玉始终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他一生为人谨慎小心,缄默持重。

所以,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向张廷玉学习,尤其是在工作中更要坚持多做少说。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对自己的领导怨声载道,甚至觉得他还不如自己,于是在心理上、言行上、行动上或多或或少都会有抵触情绪。这样的人领导是不会喜欢的,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一旦你领悟了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也会在工作之中无往不利。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快口让你更失意: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33553.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