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幸福】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为了达到帮助他人的效果,沙哈尔老师要求每一个学生除了听课、记笔记之外,还需要将课堂中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当中去。“请记住,我之所以介绍给大家这些概念,不是因为它们有趣,而是它们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大家都知道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首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华生、斯金纳、桑代克为代表;接着是更有知名度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行为,把人看成对行为、奖罚有反应的盒子。神精分析学派关注人的潜意识,认为人的潜意识决定了显意识。与这两者都不同的是现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我们的精神、灵魂、思维,提倡作为个体的人应该有更多的自由和追求。例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但人本主义学者提倡的很多品质,很难被具体的数据证实,因而也就几乎没有学院开设这门课,而这些原理却出现在了很多励志书当中。从学术变迁的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延伸。
【改变自己容器的形状】
沙哈尔老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将会带给人们的收获:“这门课不仅仅是关于信息(Information)的,更是关于转变(Transformation)的。至今为止,你们接触到的所有的教育都是有关信息的,你就像是一个容器,不停地往里面装信息、数据。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改变,改变你容器的形状。” 有这样一个故事。菲尔·强森的父亲开了一家洗衣店,他把菲尔叫到店里工作,希望他将来能接管这家洗衣店。但菲尔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懒懒散散,提不起精神,只做些不得不做的事,其他工作则一概不管,有时候他干脆“缺席”。这让父亲十分伤心,认为自己养了一个没有野心、不求上进的儿子,他觉得在员工面前十分丢脸。一天,菲尔告诉他父亲,他希望成为一名机械工人去一家机械厂工作,尽管父亲十分惊讶,不过,菲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穿上油腻的粗布工作服,从事比洗衣店更辛苦、工作时间更长的体力活,但他竟然快乐地在工作中吹起口哨来。之后他选修工程学课程,研究引擎,装置机械。通过不断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了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并且制造出“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如果他当年留在洗衣店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知道菲尔·强森这个名字了。 同一个人,在有些信息面前是消极的抵触情绪,在另一些信息面前是积极的吸收状态。这就好比石头和海绵,如果你选择做石头,你就很难吸纳外界的力量;而如果你选择做一个海绵,你将会越来越有分量。菲尔·强森在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之后,成为了一块巨大的海绵,这就是沙哈尔老师所讲的“改变自己容器的形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不仅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改变形状”,在面对同一种局面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形状——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例如参加一个比赛,你本想拿第一,可结果只拿了第八名。你一定觉得失望、惭愧,但你也可以这样想:“这次失败让我学到什么?”从而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变得更有动力和实力。 郁郁寡欢的富翁和乐呵呵的穷人并不少见,有人总是报怨生活给他们的东西太少,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而也有人觉得自己得到的实在太多了,他们感谢生活,因此很快乐。从这一点就能知道,我们幸福的程度不是由掌握多少信息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关注的重点,以及自己“心灵容器的形状”走进哈佛“人气王”课堂来决定的。当年,沙哈尔在哈佛读书时一帆风顺,在别人看来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他却不快乐。“你对事物的解释比事物本身更重要”,不快乐的人通常是内心出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和看问题的角度,因此改变对“变得更幸福”很重要。 “我想做的是帮助你们发现自己的潜力——那些在你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东西。有一个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琪罗的故事,有人问他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座伟大的塑像的,他回答说:‘这很简单呀,一天我出门见到了这块大理石,我只不过把大卫身上多余的石头凿掉而已,让本来就在那里的大卫显现出来。学习‘积极心理学’就是把自己身上多余的石头凿掉,这样你非凡的潜能就展示出来了。”沙哈尔老师的这一段陈述的确让很多哈佛学生极受震撼,因为越优秀的人越会对自身充满好奇,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潜能。其实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潜能的突破点,很多学者也关注潜能开发这一领域,希望通过自我激励、大脑训练、早期教育、音乐训练等途径来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但哪一条途径才是正确的呢?审查自己的内心世界沙哈尔老师是一个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生活经验的人,他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的确,如果自己本身就不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得到帮助,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由他来教授这门课程就没有什么说服力了。但他讲到的内容似乎又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问他这门课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启发,他谈到的也不外乎感激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多花时间在人际关系上等,这些是大家早就知道了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听到与众不同的东西,事实却并非如此。沙哈尔老师不会夸大其词,也不对学生做任何承诺,他所讲的东西众所周知,但就是这些众所周知的常识,能够真正地变成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沙哈尔老师说,在这门课结束时,他不希望有人对他说“谢谢你教给了我这么多的新东西”,而是说“谢谢你提醒了我”。 其实,回头看看那些励志书籍,很多也是这样,它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领域,有的只是大家都明白,却很少能做到的事情。 沙哈尔老师说,他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帮助自己,也帮助更多的人更幸福”。他用的是“更幸福”而不是“幸福”,因为“幸福”是很难去界定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让自己比现在的感受更好一些,或者生活得更自由、更有尊严一些,而所有这些都是相较自己的过去而言。 沙哈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强调关注自我。他自己便是一个习惯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智慧的人。他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些特点,其实是整个人类的共性。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改变自己,成就自己,事实上我们也是在改造人类,成就人类。就像很多管理者所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学习和研究的最终归宿也应该是自我。因此,我们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时候,永远不要用一种置身事外的心态去看待那些观点和建议,也不要像用职业医生的眼光去观察一个人的“病变”,而是要用一种积极配合、投入其中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我们平时认为很简单、很普通的东西,往往蕴含着真正的智慧。简单不意味着简陋,而是从复杂的事物中萃取的精华。它也与我们认为的“想当然”不同,正如很多人说的,只有经历了种种痛苦后的超然才是真正的超然,只有深爱过的人的出世才是真正的出世,这与毫无经历的人的无知是绝对不同的。如果我走进哈佛“人气王”课堂们不努力去试探自己的极限,不克服困难去挑战自己,只是敷衍了事地完成任务,那么损失最大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会因此而错过了解自己、总结自己的绝好机会。 整堂课的讲述中,沙哈尔老师经常会停顿下来,给大家时间思考。在这可贵的静默时间之中,每个人都在试图和自己对话,也许,我们以往对外在世界关注得太多了,而对我们内心的世界却缺少关注和审查。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哈佛大学的幸福】: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3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