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心文案 > 情感文案

【关注镜像神经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关注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20世纪末脑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它能够使生活和家庭教育中许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问题得到科学解释,在家庭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围绕镜像神经元出现的一系列理论表明,镜像神经元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育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让我们对家庭教育基本原理有了重新理解,而且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1.什么是镜像神经元?】

【关注镜像神经元】

科学家发现,人脑中存在一个镜像神经元系统。它如同“魔镜”一136 幸福人生“梦—家一路”样,能迅速理解别人的意图、情感及社会意义(所见即所思)。

镜像神经元是20世纪末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神经外科教授和他的同事,首次实现了对人类大脑中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记录。镜像神经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这个发现一经公布,立即在全世界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科研人员把这样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经元,称作“大脑魔镜”。

镜像神经元是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它们不仅在我们自身执行某个特定动作时被激活,而且当我们看到别人执行相同的动作时也会被激活。因为镜像神经元,我们人类才成为(有情感的)人。神经科学家认为这种“镜像机制”正是我们能够“读懂”他人思想,并且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机制,也就是我们如何“感受到”他人的疼痛,如何将咧着嘴笑与扮鬼脸区分开来,如何将微笑与假笑区分开来的原因。

镜像神经元系统可以在大脑重复别人的动作(例如,我们伸出舌头时,出生不久的婴儿竟然也能像我们一样伸出舌头;别人打哈欠时,我们也跟着犯困打哈欠等),使人能直接理解他人意图、情感及社会意义,使人一眼“看”出我们真正想理解的“道理”(顿悟)。

一位年轻人声称一直找不到工作,为此而烦恼。他找一位老师咨询,这位老师一看他凶巴巴的样子和眼里闪出的冷光,似乎就明白了一切。谁愿意接纳一位令人害怕的人呢?老师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直觉判断,这位年轻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失谐的家庭中,父母经常发生冲突,打架打得死去活来。他整天面对的是爸爸凶狠的目光和无情的打骂。在这样的一个原生家庭中,激活的是他心中的怨恨和无奈。

一位小学生做作业十分拖拉,他的妈妈为此着急万分。孩子非常逆反,有时故意不抓紧做作业。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孩子早就看懂了,无论完成多少作业,一旦有空闲,他的妈妈就会加码让他多学点儿东西。

他已经没有时间和别人玩了。孩子看懂了妈妈,可妈妈却没有看懂孩子,还在给孩子讲大道理,说学习好了可以上大学,有好工作。可孩子早就明白了,像他妈妈这样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不是照样下岗待业吗?他最爱问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能退休?”,因为他早就知道,退休才可以不再有学习和做功课的压力。

【2.教育新思考】

陈建翔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儿童是宇宙的精灵。儿童教育中存在无数的未解之谜。儿童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不那么聪明?优等生与差生的差别在哪里?孩子的‘无师自通’是怎么回事?天才儿童是少数,还是多数?为什么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孩子们容易呆若木鸡……”他还指出:“镜像神经元就是一种特别神奇的脑神经细胞,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直接看明白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需要像人们过去所猜测的那样,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过程。你之所以成为万物之首,你之所以具有人类智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镜像神经元。”

人有两种基本的思维系统:视觉——顿悟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母思维")和概念——推理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子思维")。视觉——顿悟思维(“母思维”)在个体的生命成长中尤为重要,它是创新的源泉,是概念——推理思维(“子思维")的基础。世界上真正的天才,都是“母思维”极其发达的人。显然,孩子自己看见了什么,比成人教他什么更重要;孩子不是在你的说教中成长的,而是在他看见的环境中成长的。

陈建翔教授的研究表明,镜像神经元对于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解读性,能够解释众多的家庭教育现象;镜像神经元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将促进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带来一个全新的家庭教育“镜像时代”。镜像神经元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价值,涉及家庭教育基本原理方面的重新理解。

1.孩子们看见的,就是他们思维的(“所见即所思”)我们通常把人的眼睛看作“感官”,即感性器官;我们并不认为眼睛是“理性器官”,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眼睛“刮目相看”:眼睛不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而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它本身具有判断和领悟的功能,即理性能力,它在“看见”事物的同时就产生了对事物内在特性和深层关系的领悟。也就是说,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思维,从“看见”的瞬间就同时开始;他所看见的,就是他所思维的,所以叫“所见即所思”。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人类有一种对本质的直接直觉能力,使“我们在个别事中一眼便‘看’出了我们正想理解的‘道理’,与此同时又直觉到它在其他事物中也必定如此"。这种一眼看出本质的能力,不正是镜像神经元的特有能力吗?孩子们的视觉和思考紧密相连,由镜像神经元带来的“镜像革命”,其实是孩子眼睛里的革命。

2.孩子们的思维,首先是顿悟型的“母思维”(“所见即所悟”)镜像神经元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不是一般理解的“思维",而是一种顿悟的思维,所以叫“所见即所悟”。

过去我们曾经把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分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显示二者之间的真正差别——原生性思维与派生性思维的差别、“母”与“子”的差别。

我国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母思维”的作用和地位,过早地、片面地、畸形地培养了儿童的“子思维"。一方面,在孩子们的早期经验中,感性活动贫乏,视觉意象欠缺,他们过早进入了主要依靠抽象推理的学科学习。这使得许多孩子面对高度抽象的词语、定理和公式,由于没有相应的感性材料做支撑而无法理解,造成“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更多孩子的思维只会从抽象到抽象,鹦鹉学舌,形式僵硬,缺乏想象力,更遑论思维的创新。这种状况延续到高等教育,使得学生的思维严重脱离感性现实,变成了“纯语法游戏”,一篇几万字、十几万字的论文,从语法上讲很“规范”,没有明显缺陷,但内容空洞,形式枯燥,没有有效的信息,更没有思想。这种缺乏“悟性”的思维会大大降低创新能力。

3.孩子们的眼睛里,藏着一位饱经沧桑的伟大的教育家(“所见即所教”)当孩子们看见(某种现象)的时候,教育作用已经“自动”地发生了,这属于无声无息的“首次教育”,此时教育他们的,就是那个进化了至少五万年的镜像神经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天生的学习者”。这就是说,在他们的身体内部,天然地具备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生物学基础,它一旦与外部事物相接触,就自动“启动”,变成学习机制。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每个孩子都是无师自通的。

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人认为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块“白板”,需要有人“教”,从外面“输入”(灌输)现成的知识,孩子才能“学”到知识,做好功课(输出知识)。教育就是“输入和输出”。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我们懂得了,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更多、体验更多,成为具有自学能力和创造天赋的人才。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关注镜像神经元】: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qingganwenan/32360.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