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别人是给自己的错误织上的外衣】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爱抱怨他人的人其实是内心软弱无比的人,这种人往往害怕别人知道做事不利的根源在于自己本身,害怕面对事情,害怕面对问题,于是他会告诉别人不是自己没努力,而是别人不够好。然而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改变了你和日后的生活,使你背负着疤痕地活下去。
大部分人就是这么一直抱怨下去,让别人成为自己内心的替罪羊。
1932年5月7日,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场怵目惊心、史无前例的激烈枪战。双枪大盗葛洛里——一个烟酒不沾的杀人凶犯——在经过数周的逃窜之后,终于在西米大道他女友的寓所里,遭到警方的围捕。yulujidi.com
葛洛里落网之后,纽约市警局局长墨诺尼对外表示,葛洛里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凶恶、顽劣的一名人犯,“任何一点芝麻绿豆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残酷杀机。”
但这位双枪大盗葛洛里对自己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当战火正激烈的时刻,他竟然还抽空写了封血迹斑斑的自白书,上面写着:“我心虽疲惫,却始终仁慈善良,从未蓄意伤害过任何人。”
当葛洛里被判死刑,送上电椅的一刹那,他依然说的是:“这太不公平了!我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啊!是那人太坏了!”
由此可知,双枪大盗葛洛里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有罪,一点忏悔之意都没有。如果说连这些恶行昭彰的犯人,都拿别人一心文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你我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平凡人,又会有何种反应呢?已故美国实业家约翰·华纳克曾说:“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学会,苛责他人是件愚蠢至极的事。因为光是怨上帝没赐给我过人的智慧,使我必须独自奋斗,克服天分上的缺点,就已够我忙得了!”
华纳克年纪轻轻,就已经参透这层道理,很多人却是花了很多时间也不会了解,不论是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100个人中间,至少有99个不会反躬自省,诚心认错,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别人。
对别人无休止的抱怨最终只会迷惑自己的心智,使你无法用理性分析自己在刚刚经历过的事情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于是错误会继续下去,新一轮的抱怨又会上演。
为什么会有人把最没用的抱怨当成了捍卫自己的盾牌,像上满了弦一样说个不停。明明知道抱怨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但是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抱怨,因为这是最简单可行的发泄之道。而且,通过这种发泄,有效地逃离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埋怨别人永远比审视自己要容易得多。
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在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总是会拿起手术刀先解剖自身的错误,然后以实际行动来扭转局面,从劣势中走出来。
威拉德·斯考特在海军服役两年后,于1958年又回到了参军前的全国广播公司。他没料到的是,公司换了新老板。不知什么原因,这位新老板好像一心一意要为难斯考特。
斯考特觉得他们俩老是合不来,尤其是不满意老板给他安排的《快乐孩子》这个节目。
他准备怒气冲冲地去找老板,不管这可能丢掉自己的饭碗,觉得只有和老板大吵一场才会痛快。可是,正要出发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那本时刻放在床头枕边的《圣经》。想起了里面的一句所罗门王说的话:“有见识的人不轻易发怒,宽恕别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这句人生的哲理改变了斯考特的思想。他甘心接受了老板的安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干了三年后,《快乐孩子》成了华盛顿特区最受欢迎的节目。
当一个人把抱怨别人当成一种习惯时,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苛求别人而疏于律己,这样的人必然会被自己编织的心魔所蒙蔽,一生都在抱怨中度过。就在你抱怨你脚下踩的是垃圾时,殊不知别人已经踩着这堆垃圾登上了世界之巅。宽容之人必无怨,抱怨之人必无友泰山不拒土,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即平,荡即宽,平坦宽荡,心宽体胖,才能寝食无忧。与人交而无怨,是我们在做人中应有的宽容。而这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岁月的烘烤不知不觉地蒸发了人心灵中多余的水分,使虚浮的胸怀不至于动辄滥觞,而外面投来的石子也难以激起太大的水花和波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不苛求别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在这个过于拥挤的地球上,在情感的润滑剂日见减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更需要通过宽容的方便之门。那些常把抱怨挂在嘴上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这扇门的钥匙的。
如果我们有心让某人仇恨一辈子,只要放开顾忌,日复一日地将抱怨的矛头指向他,保证可以奏效,哪怕你的抱怨是有理可依的,对方仍然会恨你入骨。
与人相交,一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所以,抱怨就像是个危险的火星塞,足可引爆人们心中的虚荣与自尊,甚至足可置人于死地。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评、咒骂、抱怨他人,同样大部分会做这些事的人,其实也都是笨人。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卡里尔说,“是在于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小人物是经不起抱怨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将你的抱怨牢记在心,耿耿于怀,最终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你的朋友更经不起抱怨,长此以往,友谊便会在这语言的刀子中被削去光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爱抱怨他人的人,最终会因为几句牢骚话而失去头顶的天空,本来,他们是拥有这片蔚蓝的,到头来,就只有走在黑暗中了。
第一印象,往往并非真相在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旅途中,最大的阻力也许就来自于“第一印象”给我们留下的偏见,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危险的偏见,而我们的理性就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与心胸,除非我们从第一印象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否则我们就不能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生活,或真正了解人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松下电器的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上就出现了松下的广告,松下电器是松下株式会社的下属子公司,作为会社的导航者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他是怎么识人用人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关东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松下先生走进一家工厂的锻冶车间,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个子师傅正在开着车床,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工厂的,借用一下车床。”他回答。这人留着长发,看上去不像是锻冶车间的工匠,乍一看倒像是搞美术的学生。××工厂是松下的委托加工厂,按双方的约定,如果对方有紧急的修理业务或用车床时可以随时使用松下的锻冶车间。这个年轻人遇上了东京大地震,来大阪求职,说是最近刚进了××观察了一会儿他干活的样子,松下觉得他手脚麻利,动作在行,有熟练的技术。几天后,松下见到××工厂和老板时问到了这个青年人。 “那人不行,不满太多,对我厂里的事情这啦那啦的净是意见!"听到这话,松下觉得很有意思,马上就把那个青年叫来聘用了他。这个22岁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松下副社长中尾哲二郎。
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是副社长与松下幸之助风雨同舟,共同开创了松下株式会社的荣光。
想一想,如果当初松下先生听那位厂长一说,也觉得这位青年吹毛求疵,那还会有今天的松下集团吗?识别他人、甄别事物,不能被第一印象蒙蔽而求全责备,抛去第一印象的枷锁,摘下有色眼镜,用你自己的眼睛看人、看事,才能正确审度一切。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抱怨别人是给自己的错误织上的外衣】: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xinqingyulu/4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