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自己的思想对权威说不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
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科学家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十分平易近人。一次,蔡元培和学生开座谈会,问在场的学生们:“一加一等于几?”在座的学生们个个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蔡元培此问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于是都不敢贸然回答。过了很久才有一个学生鼓足勇气说:“先生,一加一等于二。”蔡元培当即大笑说:“对嘛,一加一就等于二。你们这样崇拜甚至迷信偶像,竟然连真理都不要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迷信权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信一位老师、北大清华哲学课一位学者的言论;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迷信一位领导、一位前辈的批示。可是事实上他们未必正确,权威不等于真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对权威说"不"。yulujidi.com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20年代末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在美留学期间,他曾去加州理工学院旁听,主讲人正是世界力学权威、“超声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钱学森在听讲中发现冯·卡门出现一处错误,当即提了出来。冯·卡门或许感觉这个中国留学生有些“不敬”,便说:“你觉得对,那请你来讲。”
钱学森便上台讲课,结果证明冯·卡门确实错了。冯·卡门当即问他来自哪个大学,并允诺:“就到我这里做研究生吧。”于是,钱学森成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生。后来,他修改了冯·卡门的著名定律,创立了“卡门—钱氏公式”,美国P-51战斗机的设计就应用了这个新公式。
我们不能迫于模式而放弃思考,不能迫于权威而不去发现,不敢质疑。即使是权威和真理,也是由上一个敢于质疑的人做出的定论。假如你可以,那么你也能建立自己的真理和权威体系,只要你敢于质疑,成功必须属于敢于说“不”的人。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谜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达尔文如果没有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对《圣经》中的“神创论”提出质疑,就不会有“人猿同祖论”的诞生;如果哥白尼不怀疑“地心说”,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一次指挥家大赛上,每一位参赛者都对同一支曲子进行指挥。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曲子有一段听上去很不和谐。起初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于是停下手中的指挥棒重来自信与独立一次,但是仍然觉得有问题。
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乐谱可能有错误。可是在场的每个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绝对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开始指挥,又到了那个别扭的地方,这一次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果断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话音一落,评委们全部起身给予了他雷鸣般的掌声。
原来,乐谱确实有错,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考题。其实,很多选手也都发现了问题,但是迫于权威而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敢于质疑,所以他获得了此次指挥大赛的冠军。
质疑权威,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即使我们的质疑不正确,那也不是坏事,敢于质疑,即使错了,也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而那些敢疑而不敢言的人也只有将疑问永藏心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要想增长知识,就必须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进步。
当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全世界只有12个人能明白他的理论。而其他大多数人甚至像马赫、彭加勒等一些大科学家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但爱因斯坦并没有因此动摇,而是继续研究下去,进一步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如果当时爱因斯坦缺乏勇气,受到讥笑打击就泄了气,那就可能前功尽弃。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凡事都跟随别人的脚步,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自己确信是正确的,但是仍然没有胆量和“绝大多数”抗衡,这样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人们只会看到他们的智慧,却无法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气场。
每个人都必须保有自己的见解,并且适时提出,而不是总是去附和别人的想法。假如你工作能力不错,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谨慎细心,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总在应该提出建议的时候因顾虑太多,羞于表明立场和看法,并且不管别人已提出的建议是否正确或完善,都一味地去迎合。长久下来,你在上司和同事的心里就会形成“墙头草”的印象。
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书中的观点,俗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自己也要会辨别书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切莫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要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本质!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保有自己的思想对权威说不: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xinqingyulu/4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