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达禅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人哭着来世间,总是不情不愿。哀怨着离开世间,也是不情不愿。生命一开始,不习惯它;然后慢慢习惯、爱上、接受、失去它。这是生命的过程,善用一生,使人人的生活,都不至于是一种浪费。”
生之时,我哭众人笑;亡之时,我哀众人哭。生,我们无法做主;死,我们同样无法做主。生和死,都那么仓促地到来,让我们来不及想,来不及思。
来得及思,来得及想的,便只有从生到死的这些时光。生之前,死之后,都离我们很远。所以,这百十年,要记得好好修行。
【——我必须修行吗?】
——是的。因为你躲不过。即便失败、痛苦,甚至作孽、犯罪,那一切的因和果,依然存在。
我们来说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不是唐僧,不会絮叨;他也不是教父,古板而守旧。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引领时尚潮流的人。当然,他还可以有另一个名字:修行者。yulujidi.com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方式,但最起码,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会出生于正常的家庭。——何谓正常?有父亲,有母亲。
而他不是。
他的母亲是个未婚妈妈。后来,一对夫妇收养了他。这中间费了些周折。他的生母是研究生学历,希望能给孩子找个高学历的养父母。而有收养意向的这对夫妻学历很低,丈夫连高中都没毕业。最终,这对夫妻承诺一定让孩子上大学,未婚妈妈才勉强同意。
17年后,养父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用毕生的储蓄交上了昂贵的学费,送他进了大学。然而,半年之后,他却退学了。之所以退学,是因为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所在”。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学习,他依然“寄居”在学校,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
真正的苦日子就这样到来了。他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宿舍的地板上;他没有奖学金,只能靠回收可乐瓶来赚钱吃饭;为了吃上一顿好饭,他在每周日的晚上,步行7英里(1英里=1.60934千米)到一个寺庙里蹭饭。
磨炼让他坚强。20岁的时候,他在父母的车库里创办了一个叫做“苹果”的公司;仅仅10年,苹果的资产就已超过20亿美元。就在他人生初现辉煌的时刻,30岁那年,他却被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开除了……失败的时候要学灰太郎,高喊:“我一定会回来的!”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5年之后,他回来了,重掌苹果公司。借助风靡全球的Iphone系列,苹果再度步入辉煌。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他被确诊为胰腺癌……他叫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前任CEO(首席执行官)。
如果你有幸见到这位全球企业界最红、最灿烂的首席执行官,你会想到他曾是个私生子,曾睡过地板、收过可乐瓶、到寺庙里蹭饭吗?不会。正如一位成功人士所说:你们看见我在宝马车里笑,可曾看见当年我在自行车上哭?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成功的现在,看不到的,是他们成功之前的寂寞与付出;我们看见了他修成的正果,却看不见他艰辛修行的过程。
必须修行。
因为,不懂修行,你就看不到艰辛背后的欢乐;不懂修行,你就看不到成功背后的付出;不懂修行,你就看不到抱怨背后的深爱;不懂修行,你就看不到迷雾背后的路途。
必须爱。
爱与生俱来,不需要培养,只需要我们找回幼时的心。找回了幼时的心,爱就来了。
在一所医院,有两个婴儿,在差不多的时间早产。他们被分别放入两个保育箱中。护士知道,这两个孩子中间的一个,可能无法活下来,她实在太小、太柔弱了。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稚嫩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脆弱的生命面前,科技,往往无济于事。
护士采取了冒险的做法——因为这不符合规定。她们把两个婴儿放进了同一个保育箱。两个婴儿的肌肤贴在一起的时候,强壮一点的婴儿有了无意识的动作:伸出手臂,搂住了柔弱的妹妹。
奇怪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妹妹的心跳逐步变得平稳,体温回升,最终,两个婴儿都活了下来。
这是爱的力量。很奇妙。
爱源自内心,当我们长大,这种爱,却很容易丢失。我们不再那么容易有爱心,不再那么容易善良,不再那么容易开心,不再那么容易满足;就连哭和笑,也不再纯真。
所以有人说: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我们的修行,其实很简单:找回童年那份纯真。
从童真中来,到童真中去,即便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悲哀,也是一个完美的历程。
把自己恢复到童年,就干净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人的一生,有两个时段是最干净的。一个是童年;一个是死之前。童年很干净,因为我们不谙世事;经历一世混浊,临死之时,很多人会翻然悔悟——此生不过如此,又何必斤斤计较?放下了,想开了,自然就干净了。
童年是干净的,可它究竟因何而干净?仅仅是因为“少不更事”吗?好像并非如此。
在成人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很快乐,却没有尊严——所以,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也有的时候我们有尊严,却失去了快乐。童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生中的唯———在这个时期,既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又有源于内心的尊严。
有尊严的快乐,有快乐的尊严,成就了无可替代的童年。
可以平淡,但请保持快乐你肯定很讨厌汽车喇叭。它毫无韵律感可言,是一种讨厌的噪音。甚至,本来你的心情很好,因为一连串冒犯你的喇叭声,心情就变糟了。
所以,当你看到一块“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是不是会觉得很无聊、很天真,从而置之不理?是的,多数成年人都会这么做。但儿童不会。
美国励志大师威尔•鲍温就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在“干净”的时候,才会相信那些看似单纯的约定;而他的故事也证明了我们的认知:人最“干净”的时期,只有两个,一个是童年,一个是死亡之前。
该说到那块告示牌了。威尔•鲍温看到的这块牌子,立在一条通往海边的公路旁边。不远处,就是度假胜地。不用问,这条公路上的车辆,大多是为了度假而来。
威尔•鲍温经常走那条公路,好几次看见那块粗糙的牌子。他并没有在意。或许这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或许是恶作剧?或许只是某个人太无聊了?总之,看到那块写着“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的牌子,他没有照做。不仅他,似乎大多数司机都是如此。
有一天,他开车拉着孩子路过那块牌子。这一次,他心情很好,看到牌子后,无意识地按响了喇叭。孩子问:“怎么了?前面有东西吗?”他说:“没有,我只是看到了一块写着‘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的牌子。”
这次无意识的举动,或许是某种童年情愫的激发?我们不知道。更有趣的是另一次路过牌子。这一次,威尔•鲍温的心情很不好,满头满脑都是些令人纠结的问题。孩子们却指着那块牌子,大喊:“爸爸,按喇叭,按喇叭!”
他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奇妙的是,按下喇叭之后,他的心情似乎被孩子和牌子带动了起来,变得十分愉快。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看到这块提示牌而跟着去做的,是孩子;大人有时候也会无意识地跟着去做,但那大多属于童心的偶尔萌发。大多数成年人已经不再相信这种天真的劝导。
那么,这块牌子的主人,会是一个孩童吗?威尔•鲍温决定寻找牌子的主人。这并不困难,因为距离牌子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户人家。牌子的主人很可能就是这户人家的成员——比如孩子。
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发展。这块令人快乐的牌子,背后居然有个很凄惨的故事。
牌子是房子的男主人立上去的。他的太太患了绝症,医生预测她只有4个月到半年的生命了。
“她非常痛苦,很难入睡。我觉得快要被绝望淹没了,我的心好痛。然而,我坐在那里的时候,听到有很多车子正要穿越堤道去海滩。"男主人说。
男主人知道,那些车子是要去度假了。人这一辈子,难道还有比度假更快乐的事吗?“我坐在阳台上想到,虽然我太太快要死了,但快乐可以不必随着她的死去而失去。其实,快乐就在我们周围。每天有几百辆车子行经我们家几百英尺外的地方,那里就是蕴涵快乐的所在。所以,我就放了那块告示牌。”
是的,快乐不会随着一个人的死去而死去。男主人希望借助这块告示牌,告诉妻子:病痛虽在,快乐也在;忘记眼前的痛苦,倾听身边的快乐!
"按喇叭的车子逐渐增加,这好像变成了她的良药。她躺在房里时,只要听到喇叭声就觉得很欣慰,知道自己不是孤单地在阴暗的房间内等死。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乐。快乐真的就在她身边。”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个时候,威尔•鲍温给我们讲述的似乎不是和死亡有关的事情,而是一件和理想、和未来、和人生有关的事情,一切都那么纯净,有关于快乐,无关于死亡。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濒死的女性,这里的喇叭声,还会这么纯净吗?不会。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听到的只是噪声;在纯净的年代中,纯真让噪声变得美妙。
可以贫穷,但请保持尊严平淡的时候,请保持快乐。这的确很难,需要修行,甚至修炼。
平淡并不意味着没有快乐,而是你把快乐的标准提高了;换句话说,你的“笑点”高了,你不轻易笑了。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一个刚会坐的婴儿,看到爸爸撕纸,就笑;爸爸撕一下,他就笑一串,屡试不爽。小婴儿如此可爱,以至于网友把这个视频称为“治愈系视频冠军”,因为看到这个视频,心中所有的烦恼都随着婴儿的咯咯大笑而去了,仿佛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
面对好玩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轻易笑了呢?难道不笑,就代表了成熟?人这辈子,有两个扣儿,系在脖子上。解开了,你就很舒服,很顺畅;解不开,成了“死扣”,你会被压得喘不上气来,每天忙着奋斗,到头来却忘了为什么奋斗。
这两个扣儿,一个叫做平淡,一个叫做贫穷。
小时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你没有理由平淡;年老了,人生将到终点,想平淡恐怕也没有多少机会了。所以,平淡,在中年人身上出现得最多。
平淡,无聊,寂寞。这让你很难淡定。这个时候,真正的修行,就是把残存在心底的那丝童趣找出来,让自己保留几分天真,以及天真所带来的快乐。
贫穷呢?这个世界上,富翁永远是少数。或许,经过若干年的打拼,你小有积蓄,但当你数数口袋里的钞票的时候,已然发现:貌似比较可观的积蓄,在北京城也只够买个卫生间。给你带来安全感的富裕,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面对这个扣儿,我们的回答只有一个:保持尊严。尊严让我们活得有意义;拥有了尊严,钱就只是一堆纸。如果一个人把贫穷和尊严一同抛弃,他的此生,就注定无法修行。
还是讲一个来自“美帝”的故事吧。“美帝”有千般万般不是,但有一点值得反思:我们有些人为了富裕,失去了尊严;而有些人虽然贫穷着,却没丢掉尊严。
一位女士初到纽约,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
纽约的冬天很冷,暴风雪过后,道路难行。即便如此,学校也没有停课的意思,校车每天艰难地行驶在路上,接送学生。
女士很不理解:干脆停课,多好?最终,她拨打了学校的电话,建议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停课。
学校回复:“停课的确是个好主意,不过,学校里有许多穷人的孩子,条件艰苦,这时让他们待在家中,如同待在冰窖。学校有暖气,还能提供免费午餐;考虑到他们,我们还是觉得不停课为好。”
这让女士很感动。但她随即产生了另一个想法,于是继续探讨:“那么,你们可以让穷孩子去学校,而让富孩子留在家里啊。"校方的回答令她震撼:“不能这么做。我们不能在给穷孩子施舍的同时,践踏他们的尊严。”。
一个人如果贫穷,那么就很难保持尊严;至少,人们不会像对待上流社会的人士那样对他刮目相看。中国的汉字,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穷的繁体字,是“窮",上面一个“穴”,下面一个鞠躬的“躬”,意思是人如果穷了,腰都直不起来,整天弓着腰,躲在"穴"里,没脸见人。这个繁体字映射了我国的一个传统思维:人穷了,就没有尊严。
这或许也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会发现无数个因为贫穷而丧失尊严的例子。但这种尊严,是一种外来的尊严,并非内心的尊严。一个人如果贫穷,即便得不到外来的尊严,同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尊严。如果连内心的尊严都失去,那么他的人生,恐怕就极失败了。我们的修行,就是要找回这种内心的尊严,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宽达禅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gaoxiaoyulu/5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