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看待一切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生活无处不哲学,一个人的人生也无时不辩证。只要大家细心体会,就会发现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有它的两面性。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可是人们虽然都熟悉这个道理,但要真正读懂、读透、领悟到它的精髓,是有很大难度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体味着人生百态,感受着世态炎凉,很多时候都觉得生命空虚而无意义,现实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开他们的玩笑,似乎在拿他们取乐,于是他们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也越来越走向了消极堕落。然而,在生活中多懂点辩证法,辩证地对待自己,辩证地对待他人,辩证地对待人生,这时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比自己以为的要有趣、可爱得多。
人生就是一部辩证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感觉到了人生就是一部充满着矛盾统一和斗争的辩证法。因而,如何掌握辨证法的精义,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把握时机,细化分析,进而达到与时俱进的完美境界,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学的功课。
说到人生,最大不过生死。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静悟数年,终于得道成佛,他的思想精髓是:一切苦难来自希望,如果不再渴望幸福、渴望舒适、渴望赞赏、渴望柔情,那么我们也不会在缺乏这一切时感到悲伤。只需消除渴望,人就可以消除苦难。人正因为恐惧死亡,才会进入生死轮回,永远无法摆脱苦难的宿命。只有无所求,死后才能进入虚幻无苦的境界,也才能涅槃重生。然而,难道我们连渴望幸福、渴望舒适、渴望赞赏、渴望柔情都是错误的吗?若是当真在这样一个无趣的世界中,又有什么活的意义呢?与其把自己的快乐剥夺,倒不如辩证地看待生死。人生的起点是“生”,终点是“死”。由此可知,出生之后,一个生命便诞生了,但同时也开始了迈向死亡的过程,这个死亡的终点是必然要到来的。俗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都是还的。”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不论是英雄豪杰,还是流氓恶棍,最终都逃不过死亡这一劫。然而,求生拒死却是人的本能。因此,越是掌控资源多的人,越是想更多、更久地掌控人世间的资源为己所用,就越是希望活得更久。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求仙,到汉武帝迷信方术之士;从唐太宗误食丹药,到明世宗笃信道教,无一例外都是出于乞求长生不死的目的。但除了为后人留下笑柄和教训外,丝毫没有延缓其走向人生终点的进程。
既然来到人世,任何人就必然要有告别人世的那一刻,无非是或迟或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区别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大可不必太过畏惧死亡。其实,死亡就如同源于山巅的小溪经过了千转百回、顺风逆流之后,最终平静地汇入大海,即从物我相分重回天人合一。当活着时,不用惧怕死亡,因为我们还活苦着坚持笑着放下着;当死亡后,更不用惧怕死亡,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死亡为何物。更何况,死即是生的起点,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只不过,我们需要讲究一下走向死亡的方式,毕竟人生一世就死这一次。是惋惜留恋,还是听之任之;是壮烈,还是渺小;是闻者下泪,还是欣喜若狂。这些差别是我们可以判断、可以选择、可以取舍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然后此生也就无悔了。
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眼光
众所周知,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不能用片面、静止、绝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其实,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辩证法作为一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它早已存在,人们也一直在适用着,只不过是人们不知道罢了。
相传北宋时期,江南有一对看风水的师兄弟,专业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一天,他们前往一座很有名气的大山去寻找风水宝地。当他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看到一块空地上盖了一间茅屋,他们仔细看了看茅屋前后左右的地形地势,不觉同时惊叫了起来,"哇,好一块风水宝地!"那师弟说:“师兄,这茅屋盖得正是地方,依我看它能出三个状元。”然而,师兄却说:"不对,这只能出一个状元。"那师弟不服气了,便大声争论了起来:"你看,这是‘三龙戏珠’,那是‘七星拱月’……根据师傅书里讲的,非常明显嘛,就是要出三个状元的,一个都不会少。"师兄说:“师弟呀,这些你都讲得很对,我也没忘记。但是,你想过没有?一旦这户人家有人中了第一个状元,他们家就会像大家说的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问,他们家以后还会继续住在这小茅屋里吗?不会吧?他们家就会搬到热闹的城里去,如果还继续住在这既偏僻又破旧的茅屋里,那不把那状元的脸都丢尽了吗?因此,他们一定会把茅屋拆掉,或者是用一把火烧掉。茅屋既然都不存在了,那风水自然也就被破坏了。由此,我才说这间小茅屋只能出一个状元。"不错,当我们分析一个问题时,不能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死套路来看,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发展一小步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变化。而最后答案是否正确,看待问题是否全面,这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够提前用辩证的眼光预见到这种变化了。
yulujidi.com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辩证地看待一切:http://www.yulujidi.com/qianmingdaquan/shangganqianming/4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