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也是一种美丽】1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完美主义往往是一种由虚荣心导致的不良心态,与简单、平淡、健康而快乐的心态相比,完美主义的心态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我们应当明白,自己拥有的其实就是最好的,不必非要做到事事完美而去赢得别人的认可,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学会品味痛苦中的快乐】
失业了,失恋了,这些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可是,在有些人不是在为这些痛苦伤心,而是在享受着这些痛苦。痛苦真的可以“享受”吗?几千年来,人们为这个既诱人又令人困惑的问题绞尽了脑汁。
最早对这个美学之谜进行完整系统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在《斐列布斯篇》中通过苏格拉底与普洛塔库斯的对话第一次提出了痛感与快感的混合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像愤怒、恐惧、忧郁、沮丧、哀伤、失恋、妒忌、心怀恶意之类的情感是人类心灵特有的痛感,但这种痛感又充满着极大的快感。他引出荷马《伊里亚特》中的“愤怒惹得聪慧者也会狂暴,它比蜂蜜还要香甜"来证明这个看法。
换句话说,当人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一般人往往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而一个艺术家却从痛苦中超越出来,他从痛苦的生活中获得了在平静的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心灵的丰富养分。例如小说《黑骏马》中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奇特的享受:“直到如今,仍然有人认为,即使失去了这美好的一切;即使只能在忐忑不安中跋涉草原,知道找到自己往日的姑娘的希望渺茫,而且明知她已不再属于自己;即使知道自己只是倔强地决心找到她,而找到她只能重温那可怕的痛苦——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毕竟那样的生活过……哪怕现在正踏在古歌《黑骏马》周而复始、低徊无尽的悲怆节拍上,细细咀嚼着那些应该接受的和强加于自己的罪过与痛苦,他还是觉得,能做个内心丰富的人,明晓爱憎因由的人,毕竟还是人生之幸。”
无忧无虑和享乐哲学并不是真正的幸福。yulujidi.com
一个人无忧无虑,没有经过现实的洗礼,只能说还处于精神幼年时期,这时的欢乐和幸福是表面的、脆弱的,正如卢梭说的“处在自然状态的儿童所享受到的只是不完全的自由”。而当一个人成年以后如果仍然养尊处优,无所事事,也只能算做"精神上的儿童",这时他的无忧无虑将成为他内心不自由和痛苦的根源。
我国西汉时期枚乘写的一篇著名的赋《七发》,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这种情况。楚太子长期生活在糜烂的酒色之中,他内心是不自由的,只有冲出宫廷,冲出帝制樊笼,去领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优秀的人、内心丰富的人,才会觉得自己真正存在过。生活就是意味着感觉和思索,饱受苦难和享受快乐。这样的生活比醉生梦死、愚昧无知地活上100年,要有意义得多。我们的思想所包含的内容越是丰富,饱受苦难和享受快乐的能力就越是强大。我们先得有饱受苦难的能力,然后才会有享受快乐的能力。不知道苦难的人,也就不明白快乐;没有哭泣过的人,也就不会感到喜悦。有些年轻人讲究享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一味追求感观享乐恰恰是以牺牲人生最崇高、最美好的欢乐为代价的。
享受痛苦也并不是盲目崇拜苦难,自寻苦难。而是讲:第一,要尊重社会自然的客观规律,即承认人生是无法回避苦难的;第二,要善于超越这种苦难,从中获得解脱,要善于去享受苦难。
对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各种灾难所带来的痛苦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的成功种子。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不仅善于享受人生中寻常的赏心乐事,而且还能达到一个享受痛苦的境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缺憾也是一种美丽】19: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shunkouliu/5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