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顺口溜

【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失恋、嘲讽、磨难……眼里全是这些,生活就太没意思了!我们承受痛苦是为了收获甘甜,可生活中的痛苦,是不是也太多了点?好像也不对。隔壁热心肠的王大妈,貌似就没有这么多痛苦。还有那个没心没肺的同事老王,也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痛苦也嫌富爱贫,就喜欢咱这种穷人?——产生这些疑惑很正常。每个人都会痛苦,只不过有人善于化解,有人却不擅长化解。所谓“痛苦是收获甘甜的试炼”,前提是你能把痛苦化解,才能收获幸福。如果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幸福敲开门一看,你在那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得,还是不打搅你了吧!幸福一转身,走了。

贫穷让我们紧张,痛苦也让我们紧张;紧张让我们更痛苦、更贫穷。如何是好呢?即便“预支”痛苦,未来的痛苦也不会因此减少不要“预支”痛苦。事实上,很多人恰恰相反,总是“预支”痛苦。什么叫“预支痛苦”?比如,你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比较严重,会让你受到处罚。此时,即便处罚还没有到来,你已经先“预支”了处罚到来之后的痛苦:我会被罚款,甚至被开除,会失业,会被家人责骂……你提前开始了痛苦。事实上,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预支痛苦”,而是竭尽全力地挽回错误。

【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之所以“预支痛苦”,是因为很多人以为,“预支”了痛苦之后,将来的痛苦就会减少。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即便你预支了痛苦,将来的痛苦也不会有丝毫减少。既然如此,又何必“预支”呢?不过,除非心理素质过硬的人,在犯错之后,我们都不会很坦然,“预支痛苦"也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我们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借助外力,让自己避免痛苦;第二是靠自己的心力,避免烦恼。

先来看借助外力的。李敖讲过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

撒切尔夫人与内政大臣吃饭,女服务生上汤,不小心将一碗热汤扣到了内政大臣的脑袋上。撒切尔夫人立即起身,拥抱吓傻了的女服务生,说:“别介意,谁都会犯错的…."李敖对此的点评是:女服务生比内政大臣更需要安慰,百姓比官员更需要关怀。

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值得尊敬。女服务生出了错,本应批评,撒切尔夫人却没有批评她。因为她知道,此时的女服务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十分紧张,再批评她,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导致一场乱局:一顿责骂之后,自己和内政大臣没了吃饭的心情,女服务生也会因此而下岗。yulujidi.com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服务员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那么,现在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不要让这个插曲影响主题——吃饭。如果事情扩大化,不仅影响这顿饭,还会影响自己一天的心情。

对女服务生来说,这个“严重的错误”显然无法让她不“预支痛苦”,那个时候,她的大脑可能已经一片空白,或者想到了自己的结局:被辞退、被责骂。

然而,撒切尔夫人一个关怀的举动,让痛苦化为乌有。她依然会自责,但这种自责只会让她更好地工作;撒切尔夫人巧妙地处理此事,不仅让自己这顿饭依然吃得顺畅,还留下了一个善待百姓的美名。

什么叫两全其美?这就是。如果撒切尔夫人不是拥抱而是呵斥,结局又将如何?我们还会在几十年后依然赞美这位女强人吗?当然,在紧张、痛苦的时候,像撒切尔夫人这种“外力”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没有这种外力,全靠我们自己,又该如何防止“预支痛苦”呢?痛苦是收获甘甜的试炼事情既然发生,穷紧张不如放轻松说实话,靠“内力”避免“预支痛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中的关键,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出现的问题,避免人为夸大后果。

比如那个服务员,问题的性质,说到根本是工作中的失误。这就是问题的性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唯一不幸的,是这个错误犯在了内政大臣身上,似乎不可原谅。但如果我们用一种开放的思维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无论顾客是内政大臣还是普通市民,其实都不影响问题的性质。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这种开放思维,喜欢把问题的性质复杂化,其结果就是让自己“穷紧张”。有个幽默段子,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很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心态。

小明洗澡的时候,不小心吞下了一小块肥皂。妈妈很紧张,慌慌张张地给家庭医生打电话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过去。”小明妈妈有点儿着急,问:“那你来之前,我该怎么办?需要先给孩子处理一下吗?”医生想了想,说:“你可以给小明喝杯白开水,让他用力跳一跳,然后就可以用嘴巴吐泡泡消磨时间了。”

在医院,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觉,觉得医生比较冷漠。其实这是职业环境造成的。每次生病,对自己而言,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但对医生来说,他每天面对无数个这样的病例,早就习惯了。令你大惊小怪的疾病,在他眼里不足为奇。

所以,你会紧张,医生却不会紧张。因为他见多了、习惯了。而且,他是作为局外人来看待疾病的,所以不可能出现“预支痛苦”的情况。

作为普通人,我们显然不能和医生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我们依然可以借鉴这种思维,就事论事,不要做过多牵扯。联想得太多、牵扯得太多,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会使痛苦成倍增加。

还要记住:真正让我们痛苦的,未必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便有些事情后来越闹越大,变得你死我活,其起因,往往也是不足挂齿的小事。面对这些小事的时候,我们太过紧张、预支痛苦,问题就会复杂化、扩大化。

比如小明吃了一块肥皂,按照常理来说,不会出大问题。但如果我们过于神经质,为这点小事就要动手术,就是一种扩大化思维。没有人会傻到这种地步。但在其他事情上,不少人就真会这么傻,小事闹成大事,自己紧张兮兮不说,还牵连很多人不愉快,最终酿成大问题。

面对问题,放松、放松、再放松,永远是好的解决方式。放松的心态,会让自己更加豁达、更加从容,处理问题会更加游刃有余。

“××××决定了他的一生。”——这是人物传记中经常出现的话。

“他能有今天,还不是因为有个好爹?人这辈子,当什么官、挣多少钱,取决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爹妈!"——这是我们聊天时经常听到的话。

这也是人生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误区: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决定一生的理由。比如,有什么样的父母,在你出生之前,完全是个偶然事件。如果把这种“偶然事件”当成“决定一生”的理由,那恐怕我们还没开始人生的奋斗,就已经失败了。

没有什么事情能决定你的一生。“决定一生”,正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伪命题。

遗憾的是,我们的内心,却经常有这种“思维定式”,认为某种东西会“决定一生”,不再寻求突破。

别让“定式”束缚你。从某种程度上说,“突破思维定式”,正是人生最大的命题。我们举一个科学界的例子。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需要一种高频放大管。可能是出于成本或者作战方面的考虑,他们对科研人员提出的要求是:用玻璃管制作,高频放大的频率要达到1000个计算单位。

用玻璃管做这种高频放大管,难度相当大。接连几拨科研人员上阵,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军方找到了发明家贝利,让他负责这个项目。

总结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军方向这批科研人员提了一个特殊要求:不准查阅有关书籍!

搞科研不准查书?这个规定,真是亘古未有。科研人员觉得好奇又好笑不过,军方就喜欢神经兮兮玩神秘,不让查就不查吧!

经过不懈努力,贝利的科研小组终于成功,高达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玻璃管研制出来了。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问题:为什么不让我们查阅书籍?有什么秘密吗?按捺不住好奇心,他们查阅了有关书籍。这一查,他们也吃了一惊,原来权威书籍上明明白白写着: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而他们的研制目标,是1000的计算单位!

25:1000,多么可怕的差距!

这就好比一个鱼塘,教科书上说只能养25条鱼,可老板却让你养1000条鱼!如果看了教科书,你对养活1000条鱼还会有信心吗?还会专心致志吗?正如贝利所言:“如果我们当初查阅了书籍,一定会对研制这样的高频放大管产生怀疑,就没有信心去研制了。"对前人的理论、对教科书,我们总是充满敬畏之心,缺乏批判精神。教科书上的东西,就成了“决定性”的东西,成了我们的思维定式,对我们的成长产生束缚。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决定一生”的思维定式,不是出现在课本上、教材里,而是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辈子就这样了。”“这道坎永远过不去,命中注定。”这样的伪命题,蚕食着我们的信心,让我们习惯于被动。那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修行态度,逐渐退却了。

击碎这个伪命题,并不容易,但必须去做。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穷紧张不如穷开心】: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shunkouliu/53986.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