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谮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生活中,我就这样:走在路上,没有人和我打招呼,我可以自由地欣赏道路两旁的景色,我快乐;不时地有人和我打招呼,我见到了熟识,体会到礼貌、友情和尊重,我快乐。在家里,没有人找上门来,我自由自在、为所欲为,我快乐;忽然有人找上门来,我和他说天气、说衣服,谈工作、谈人情,没有了寂寞和孤独,我快乐。这就是我的“快乐辩证法”。
反之,走在路上有没有人打招呼都会烦恼,坐在家里有没有人找上门来都是烦恼。这不是别人带来烦恼,而是自找烦恼。是立足于烦恼,搞“烦恼哲学”,便只会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尽是烦恼。我立足于快乐,我用快乐的态度和方法来迎接生活,我的生活里便是快乐。这就是我的“快乐辩证法"。
和谐哲学倡导平衡的方法。
平衡的方法,就是对事物进行比较、度量、调适,使之达到平衡,进而实现心理平衡的哲学方法。哲学讲的“平衡",指的是"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相等或相抵",也指“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相互抵消,事物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说:“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事物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平衡方法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使“矛盾”达到“平衡”或统一。从生理上讲,人天生地有一个“平衡觉”,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是平衡觉的器官,它的功能是感觉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并指导相关器官适时作适当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从心理上讲,人天生没有“平衡觉”,而人又尤其需要实现和维持心理平衡,所以尤其必须学习和掌握平衡方法,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心理平衡术”。
平衡方法有三个要素:支点、比较、调适。这三个要素的动态过程,就是平衡方法的运用。支点,就是立足点,就是我们所处的客观实际条件和环境。要找准支点,就是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实际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任何无视实际、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养成和谐心态法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比较,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事物进行对照,认识其质的、量的或者功能、效应等的异同。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与区别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调适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比较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事物比不出正确的结果。比较要立足于"支点"即客观实际、着眼于"调适",然后才有良好的效果。有道是"人比人,气死人"、“人比人,喜煞人",比较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甚至于完全相反;调适,就是调节心态和情绪,使之处于适当、积极的状态。我们讲人是有理智的或者说人要有理智,这里的“理智”,实际上就是人的把握、控制、调节自己心态与情绪的能力。我们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在作出正确比较后,调整心态与情绪,排除“纷扰”,回归“心灵的宁静”。这就是比较方法的功用。
和谐哲学倡导补偿的方法。yulujidi.com
补偿方法,是心理学中补偿心理手段的运用。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总会存在和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缺憾,通过心理补偿以弥补或消除缺憾,就是补偿方法的运用。心理学讲的补偿心理,主要是讲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自卑,发展自己另外一些方面的长处和优势,赶上或超过别人。心理学举得最多且极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的著名总统林肯。
林肯是个私生子,并且出身卑微、相貌丑陋,言谈举止也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自己的这些缺陷,他拼命地学习,总是借着灯光、烛光甚至水光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却越来越丰富,思想和智慧越来越杰出。他不仅摆脱了自卑等不平衡、不健康、不积极心理,而且成就了卓越事业。
这是补偿方法的一个方面,我把它称之为"超越补偿"。补偿方法的另一方面是“平衡补偿”,即通过调整比较角度或更换比较对象,来补偿心理缺憾。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不足”时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心情不愉快,这种情况下不妨更换比较对象,变比“上”为比“下”,“比下有余”后心情便可释然轻松、豁然开朗。这不就很好了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和谮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5: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shangganyulu/5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