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伤感语录

【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

什么是和谐?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

我们聪明、智慧、富有想像力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了“和谐”这个美好的词汇。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和谐的人生就是幸福人生,追求人生的幸福,就需要树立和谐的人生理念。

【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

和谐这个词,原来是由“和”与“谐”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和者,口边有""也,不着急吃的,心情就好,这样就是"";谐者,皆言也,各人把心里想说的都说出来,个人心情舒畅,大家心里舒畅,这就是""。当然,这是望文生义的方法,不足为做学问者据。但是这个“直白"倒是有趣有味,并且点明了和谐的实质意义。"",最早大约出现在《周易》里,"冲气以为和",讲的是阴阳耦合、协调,又有《礼记·乐记》曰:"其声和以柔",给人以好的感觉;"",原本含有和的意思,即调和,《书·舜典》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也就是音乐调和、美妙动听,让人心情好。"和”与“谐”因为共着了“心情好"这样的意思,两者就接近起来了,于是有了“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话。“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是《左传》说的。那大概的意思是,一支曲子,由不同乐器,不同音节、音调、音高等组成,但却协调、适当,悦耳动听,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这样就是和谐。

可见,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吃喝不愁而心无所虑,琴瑟和谐而心情愉悦。这就是幸福!有人会不屑地质问:“这也算幸福?”有道是:人心思量天壤差,幸福标准各不同。东萬采菊且悠然,槐安驸马空为梦。不用说三千年前,生产力低下,压迫剥削严重,天灾人祸频仍,蝼蚁之民,几多人能有这种幸福?即或六十年前,旧中国一盘散沙,外敌入侵烧强化和谐意识杀掳掠,国家分崩离析,社会凋敝,民不聊生。普通老百姓谁个能进入这样理想的精神境界?和谐后来被引申到社会政治领域,成为一种政治理念。

根据文字记载,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中。据《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太史伯阳父在议论周朝兴亡这一重大社会政治历史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著名论断。他说:"和实生物,同而不继,”只有“和”才能使万物生长、社会发展,否则就会衰败灭亡。《管子·兵法》也讲和谐:“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大意是说,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要求来管理和辅助民众,就得以与民众和平共处;只要有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遵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就会团结互助。

像音乐一样和谐、像阴阳一样协调,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上述这些,都是讲的一种政治理念,即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国家。yulujidi.com

可见,和谐又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和谐社会是“民和""民合”,“谐辑以悉,莫之能伤”的社会。人民和睦友爱,团结合作,共同创造和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理想社会境界,用和谐的方式和途径建立,表现出和谐的美好特征,是人们的美好愿景。

外国人也是视和谐为美好的。希腊语中的和谐,指不同事物适当的结合在一起,和我国古人对和谐的解释意义是相近的。早期的古希腊学派中的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的,或者是由和谐产生的。他们说:“什么最美好?和谐!”和谐是美好之事物、美好之状态,也是美好之源泉,因而是美好之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中之最,人必爱之。

和谐既为美中之最,人们焉有不爱之理。我们都知道“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和谐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月不知肉味",是《韶》对孔子所产生的美好感受的最佳效果。

据史料,孔子乘代表鲁国国君朝觐天子周敬王的机会,专门拜访了周朝大夫苌弘。苌弘精天文、识地理、通气象,尤其精于音律,孔子便向他请教《韶》和《武》。苌弘说:韶乐乃舜尧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而言,二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是同样美好的。“那么,在内容上二者有什么区别吗?”孔子紧接着问。苌弘答道:“从内容看,韶乐侧重于安泰详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是尽美而未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恰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幸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韶乐,他如醉如痴而至于“三月不知肉味”,进入一种常人或者通常情况下难以进入的境界。

韶乐的这种对孔子感染、影响的效果,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韶乐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在于它的"太平和谐""安泰详和”的"尽善尽美"。它本身构成了这种境界。

和谐,就是这种美好的境界。进入这个境界,天清地明,世盛时宜,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人我亲善,同乐同甘,心平气和,心旷神怡。——真正"尽善尽美"也就是这样。特别是:进入韶乐之境界,古今少有,简直是太难了!进入和谐之境界,是人人都可以的。有道是“人皆可以为舜尧",只要我们有这个""——“心诚则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一段著名的"知鱼之乐"的思辩。也是一场哲人智慧的较量。不强化和谐意识过,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进行有趣的思考。

第一是"鱼乐""条鱼出游从容",是说鱼在水里轻松自在地游来游去,相互间逗耍嘻戏,无所束缚、无所顾虑。这是鱼的快乐境界。

第二是“知鱼之乐”。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东西,鱼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而且应当了解它、理解它,与之通融。鱼在水里,如果有气无力地蠕动,那一定是伤病或者饥饿;如果匆匆游行,那一定是在觅食;如果拼命奔突,那一定是遇到了危害。当它自然安适地跃动,那就是在享受快乐了。"我知之濠上也",这是人的认识境界。

第三是"知鱼乐之乐"。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理""物理"、“人性”与"物性"也是相通的。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也主宰人类的命运。人类依赖于自然,人类从自然获得立身之地、生存之需、幸福之源,应当向大自然感恩。人不仅仅从大自然获得食物,还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洗礼与陶冶,还可以与大自然相娱相乐。乡下孩子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喜欢抱着猫儿狗儿玩耍,喜欢听“知了”叫唤,这是最初的和最美的"人性",是和"物性"相近相亲的"人性",是极好的本性,可惜许多人长大后就把这个本性丢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导致这种"本性丢失"的,是忙碌,是生存的压力和竞争张力,也有庸俗、势利、愚昧的因素。保持本性和找回丢失的本性,需要良知与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多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佳话,冰心先生"成功的花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的诗句,不知道感动了多少读者。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教训,使我们更深刻地懂得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000多年前,庄子和惠子就知“鱼乐",就借"鱼乐”逗乐,享受"鱼乐之乐"。这的确是一种美好境界,我们也要进入并享受这个境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shangganyulu/52818.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