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庭院中的花开花落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从容,去看庭院前的春去冬来,花开花落;宁静,去望苍穹上的雁去雁归,云卷云舒。人之静,贵在心之宁静;人生之从容,人境界之最也!
人生如一叶扁舟,匆匆于海雾之中。似飞絮如艳虹,虽光华耀人,却只有片刻的荣耀与辉煌。上天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最起码有两件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是每个人在一天中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二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
对于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便有了人世间的种种世态:有人忙碌一生,昨日满床袍笏,今日却已枯草衰场;有人争取财富,昨日金满箱银满箱,今日却沦为乞丐人皆谤;也有人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也有人漫步闲庭外,看亭前花开花落!
风合云转,乾坤间驰骋,八面玲珑于人世间,他未必幸福一生。他的心灵未必有过宁静的熏陶,他不会懂得那乡间老翁老妪家中袅袅的炊烟里为何会夹杂着令人神往的笑声,他也不会懂得周而复始的花开花落以及那山上的绿变黄,黄变绿是生命的寄情,生命的赞歌。也许他只会理解人世间的勾心斗角,战场上的尔虞我诈,或是官场上的虚伪做作,因而他的生命中始终缺少着光彩!为什从容得失完美人生么?因为他的内心缺少宁静与淡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何等的境界!在细雨中,体察雨润肌肤的清爽,让那淅淅沥沥的小雨,随风而来,随风而去,心中是何等的宁静!这哪里还有自然与人之分?这等宁静与心静,岂不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天人合一”之道吗?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应如是斯。若身处闹市,依旧不苟于世俗,不拘于人言,能有此为者,岂不是“心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难道不是渊明心静之写照?其中乐趣应该是“欲辨已忘言”了吧!否则五柳先生为何那样的悠然自得呢?谢灵运为何会着木屐游于名山大川之中而流连忘返呢?宁静之心,心静之美,唯静者可悟,也唯静者可知其乐吧!
古道边有多少人,从繁华的京师迁谪至偏远的荒凉之地,又有多少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追逐在这条通达繁华也通至荒凉的古道上。他们大多是额手相庆之人或是“儿女共沾巾”之人,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闲看过这古道边上的花开花落,抬头静望过天上的云卷云舒?没有,没有几人能如诸葛丞相那样“身未升腾思退步”,也没有人如龚自珍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没有人如范仲淹那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为达到此境界者,只有身静心静还不可,还需能淡泊心志!yulujidi.com
蜀汉诸葛丞相在其《诫子书》中,曾经对其子孙曰:“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先贤古训,可谓一针见血,直达根髓之地。非大贤大智之人,何人能脱尘俗之气,蝉蜕于污秽浊淖的尘世之间?东坡之心可谓静,他身历几次艰险,甚至差一点命归黄泉!但他仍是心静如水,身静如镜耳。他的心更是淡泊如清风,柔雅如深谷之白云。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几乎致死,经多方营救才死里逃生,但仍被贬至黄州。他用淡泊的心去追寻往日的友谊,于是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被从黄州带出,但却没有换回一丁点儿的友谊。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正因为不是坏人,也许更会让东坡长叹吧!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经在身边轰然倒塌,于是我们这位世界级的大诗人也就混迹于樵夫与渔民间不被人所识。慢慢地,东坡发现本来的伤痛却已变得轻松自然,心境更加淡泊如水如镜。他从这次看清了人世的炎凉,看清了天地间的污浊!他的淡泊之心又深了一步!于是,东坡的魅力又从《念奴娇赤壁怀古》散发出来,东坡的“任凭穿林打叶声”的淡泊也就随风而至了。
宁静与淡泊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它在黑暗的世俗间划破天空的沉寂;它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打破的是旧世界的衰音;它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一种停止向周围世界申诉求告的大气与凝重;是一种无须再理会周围世界的哄闹与压制的微笑;是一种洗刷了无数的偏激与懊恼之后的淡漠;是一种无须他人声张与宣扬的厚实与矜持;是一种并不陡峭而又深为之震撼的高度。当那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剩下的便是安静的山,平静的夜,宁静的水和静谧的心,淡泊的志!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静看庭院中的花开花落:http://www.yulujidi.com/qianmingdaquan/gexingqianming/4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