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歇后语大全中的动植物与自然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1、 【这手来,那手去】(惯)1指钱仅仅从手中过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没有积蓄。
2、 【叶落归根,人老还乡】见“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3、 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4、 小华学习不咋样,可由于他父亲的关系,最近户口“农转非”了。人们议论说:“这是慢人有慢福,烂泥菩萨住瓦屋。”(江苏·靖江)
5、 铁罐头撞上玻璃瓶——有口无心、空发声
6、 【哪处田园不歇马】(谚)歇马:下马休歇。没有哪一处田园不可下马休歇的。指天下到处都可容人落脚安身,不必发愁无处去。
7、 【装洋蒜】(惯)比喻装糊涂或装腔作势。
8、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9、 还没过门儿呢,芳芳就今儿向婆家要衣服,明儿向婆家要首饰。婆婆不耐烦地说:“我看她不是盏省油的灯。”(河南·虞城)
10、 【久病床前无孝子】释义:儿女对长期生病的父母照顾不好,不孝顺。例句:开始时,他的两个儿子还过来侍候他,可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渐渐地也都不管他了。
11、 【开船不等客】(谚)船按时起航,只有乘客及时赶来乘船,船不会延时等待乘客。比喻人做事要看准时机,不能错过。 也作“开船不等岸上人”。
12、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惯)着:挨上,接触。前面不挨着村庄,后面不靠着客店。指走到了荒无人烟的野外,无处投宿。也比喻无依无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挨着。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13、 【书生治兵,十城九空】(谚)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战经验的人领兵作战,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书生领兵打仗,非遭惨败不可。
14、 【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惯)篙竿:撑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说的一番话伤害了众人。
15、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16、 小林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在学习的安安说:“快去看啊!那边有人在打架。”安安连头也不抬,低语道:“那边火烧山,和我啥相干?”(湖南·东安)
17、 【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惯)形容人非常胆小怕事。
18、 【同行是冤家】(谚)冤家:仇敌,对头。旧指同一行业的人为了竞争求利,不免互相排挤,互相嫉妒。
19、 【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释义:比喻无能为力,白着急,没有办法。例句;到时候棉花种瞎了,钱花了,人工白贴了不用说,别的庄稼也误了种,打不下粮,赔了钱,社员们闹意见,谁负责?还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20、 【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21、 猪食盆里鸡伸头——乱插嘴
22、 【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23、 【男愁唱,女愁哭】(谚)指男人有了愁烦事,往往以唱来排遣;女人有了愁烦事,往往以哭来发泄。 也作“女愁哭,男愁唱”。
24、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25、 门前5——10米不可有疙瘩树,家中会出现恶疮毒瘤。
26、 跳芭蕾舞的——转得快
27、 【时势造英雄】客观环境把普通人锻炼成英雄人物。姚雪 垠《李自成》:“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战争里,会把普普通 通的放牛娃儿、小叫花子,磨练成有智有勇,能征善战的将 军。”
28、 【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29、 【苦日难熬,欢时易过】(谚)偏指人在贪欢娱乐之中常会感到时光过得太快。 也作“苦日难挨,乐时易过”。
30、 【鸡蛋壳儿里发面——没有大发头儿】(歇)发头儿:本指发酵程度,转指发达、发展程度。指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也作“鸡蛋壳儿发面——没多大发头儿”。
31、 【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32、 老鼠跳到油锅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33、 羊粪蛋里掉个花生——是个好仁(人)
34、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见“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35、 【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释义:比喻办事只顾一个方面,不顾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宋金山急得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弓着腰说:“戏台是大家搭的,戏要大家来唱才唱得好,谁也不管,还不垮台?”
36、 【庙小供不了大佛】谓受到限制,发挥不了作用,屈才。香 港阮朗《十年一觉香港梦》:“美国太空署大炒鱿鱼,多少‘超 级博士’打烂了饭碗,找事做反而不容易,工厂公司学校一 看见他们的履历就摇手,‘小池难养大鱼,小庙不供大佛’ 哩,他们连月亮都上得去,就是在人间找不到饭碗,我们又 何必死读书?”
37、 【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极言糊涂。成语:糊里糊涂。《人民 日报》(1981,12,27):“家庭里笼罩着一层混沌,又何以教育 儿女成人?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想来未免有点可怜。”
38、 【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39、 【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40、 妈妈常让我去洗碗,而我又推给妹妹,妹妹呢,又撒娇推给妈妈。妈妈无可奈何地说:“你看,真是大懒推小懒,伙计推老板。到头来,还是我的事儿。”(江苏·建湖)
41、 【让了甜桃,去寻酸李】释义:比喻把好的让给别人,自己去找差的。例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李。奴将你这定盘星儿错认了。”
42、 【借东风】(惯)相传曹操率重兵要攻打东吴,刘备与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采用火攻,使曹兵大败。比喻凭借某种有利的条件和时机。
43、 老竹做笛子——尽受气
44、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歇)指事物明摆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也作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秃子头上跑个虱——明摆着。秃子脑瓜顶上的虱子——明摆着。
45、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两个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听取不同意见。成语:兼听则明。刘江《太行 风云》:“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我听小五这是 几句实话,不知道你鬼迷心窍想是甚!”
46、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47、 【临死拉个垫背的】谓连累别人,或不能饶恕仇人。或说: 自己该死,别拉着别人垫背。梁斌《红旗谱》:“咱满有理的 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 个脾气!”
48、 【管他三七二十一】见“不管三七二十一”。
49、 周瑜穿草鞋——穷都督(穷嘟嘟)
50、 【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51、 【发洋财】(惯)洋财:跟外国人做生意得到的财物。指从外国人身上得到财物或非常稀罕的东西。 也指得到不义之财。
52、 【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镇压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53、 【钱有眼,谷有鼻,飞来飞去无定地】(谚)钱财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随意游动,不会固定在一处。指钱谷是流通的,在人们中间转来转去,不断交换。
54、 【老鼠掉到风箱里受夹板气】气,兼指气流、气恼,指受双 重的指责。老鼠,也说:耗子。申跃中《挂红灯》:“可人家还 是说我胆小怕事,不像个造反派的样子 。我是老鼠掉到 风箱里,两头受气”
55、 【把钱看得比铜盆还大】(惯)形容人吝啬贪财,把钱看得过重。
56、 【烈火炼真金】(谚)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炼,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识别出真金来。比喻经受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见出意志坚强的人。 也作“烈火识真金,百炼才成钢”。
57、 【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释义:说明坏人看准时机才干坏事。例句:“俗语说:‘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狗东西再来,它就得瞅上个空子才下嘴。”
58、 【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59、 【把官路当人情】(惯)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钱物给自己做人情。
60、 【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yulujidi.com
61、 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62、 【 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谓人类社会像演戏一样。鲁迅 《华盖集续编》:“相传为戏台上的好对联,是‘戏场小天地, 天地大戏场’。大家本来看得一切事不过是一出戏,有谁认 真的,就是蠢物。”
63、 芋头叶浇水——润皮不润心
64、 我第一次用糖兑水做冰砖,先放进冰箱,没过一会儿,就要拿出看看冻没冻。奶奶说:“不到时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龙江·哈尔滨)
65、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谚)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会诽谤别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会危害别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绝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66、 【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释义:吃一点亏会得到无限福运,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当时汪祥若肯吃亏这十两银子,何至断送了万金货物,岂非为小失大?所以说: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67、 栗子花生一盘端——虽在一起不同根
68、 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69、 【工作好干,伙计难共】(谚)伙计:合伙共事的人。做好工作不难,处理好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指协调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70、 【关公门前耍大刀】(惯)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大将,善使大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也作关夫子门前耍大刀。关夫子:指关公。 关老爷营前耍大刀。关老爷:指关公。 关帝庙门前耍大刀。关帝庙:祭祀关公的寺庙。
71、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72、 香,要亲还是闺女娘,一点儿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73、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动手,事情就好办。成语:众志成 城。《北京日报》(1982,9,21):“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 个省市企业、单位,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将来的经济振 兴打好基础,我们的前进步伐就会快多啦!”
74、 【漏船偏遇顶头风】见“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75、 【冬至无霜,碓杵无糠】释义:碓杵:捣粮用具。冬至日不见霜,来年要遭灾荒。例句:冬至日无霜,主来岁荒歉。谚云:“冬至无霜,碓杵无糠。”
76、 逮兔打狐狸——举两得
77、 【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实际上和草一样,短暂而脆弱。指人应该珍惜生命,不可虚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78、 【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谚)临场交手比武,不管对手是谁都绝不能相让,下手也绝不能留情。指交手比武争高下,是只认输赢不认人的。 也作当场不让故,举手不留情。 故:故旧,老朋友。 当场不认父,举手不留情。
79、 长青藤搭在墙头上一一难分难离
80、 【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类似的:要东有东,要西有西。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懂性以来,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81、 老牛头进汤锅——难熬
82、 大桥上卖钵子——套一套的
83、 【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84、 发现真理而不热爱它的人,就像一只蝙蝠——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阳,但却不喜欢生活在阳光中。
85、 煮烂的鸭子——嘴还硬
86、 【 挑刺也得看对眼儿】谓挑毛病应找对了地方,不能胡搅蛮 缠。赵树理《刘二和与王继圣》:“挑刺也要看看眼对不对, 这灯还不亮!”
87、 【插杠子】释义:两人抬东西,第三人拿杠子插进去。比喻事情有局外人插手干扰。例句:再说家,仍是我当,不许你乱插杠子。
88、 李奶奶总是放心不下住在城里的儿子。张阿婆从城里探亲回来,告诉李奶奶:“你别老是周瑜穿草鞋——穷都督(嘟嘟)啦。我碰见你儿子了,他现在是孙悟空进了花果山——称心如意。要甜的拿甜橘,要酸的拿话梅,生活好着呢!”(湖南·醴陵)
89、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惯)比喻没有亲身经历过,却看见过,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没吃过猪肘,见过猪走”。
90、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谚)比喻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或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总是强凌弱,大欺小。 也作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稀泥。
91、 背集市摆摊子——外行
92、 独树难挡风,独柴难烧红。
93、 【毛裢口袋倒西瓜——一会儿就倒完】(歇)毛裢口袋:用毛蓝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长方形,农家常用来装麦子等粮食。倒:本指倾倒,转指倾诉。形容人说话痛快,一口气全说出来。 也作“毛蓝口袋倒西瓜——一口气倒个干净”。毛蓝:比蓝色略浅的颜色。
94、 【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歇)黄鹤楼:历史名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建长江大桥时拆除,1985年重建。指看到别人遭受灾祸不仅不同情,反而高兴。
95、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6、 【单打一】(惯)指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97、 【肉骨头落了锅——啃定】(歇)啃:谐“肯”。指某事是确定无疑的。
98、 【郎中】“郎中”现指医生,南方多此称呼。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地下党联络员假扮郎中为沙四龙看病传递情报的情节。郎中,古代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实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充内侍卫,外从作战。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级部员。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指汉朝的官职。宋代始设医官,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称医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显然是为抬高医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说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长期称医生为郎中,也就习以为常了。
99、 邻村有一家人,儿子把父亲打成了重伤。我爸爸评价说:“这叫宠子不孝,肥田瘪稻。”(安徽·合肥)
100、 神仙的茅坑——没有份(粪)
101、 【喝酒见人心】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102、 【老将至而耄及之】(谚)耄:昏聩,糊涂。指人上了年纪,年老糊涂随着来了。
103、 小弟生病了,不想吃饭。奶奶劝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人是旱地饭是水,人是炉子饭是煤;无水旱地渴,无煤炉子饿。人不吃饭怎么活呢?”(河南·南阳)
104、 【睁着眼睛不见贼】(惯)指人没有分辨能力,认不出坏人。
105、 【朝喂猫,夜喂狗】见“日饲猫,夜饲狗”。
106、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107、 【观景不如听景】(谚)亲历其境地观看景物,比不上听人介绍景物。 指听景能诱人心向往之,为观景所不及。 也作“看景不如听景”。
108、 【的确凉】“的确凉”又叫涤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的确凉这么通俗好听的名字,却是翻译过来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话的音来翻译,而是按照广东方言来音译的。原来,美国叫涤纶为“达克纶”,在香港市场上出现以后,人们按广东话把它音译为“的确凉”。由于“的确凉”这个名字通俗、好记,便在内地普遍沿用开了。说来也凑巧,“的确凉”好似意译。不论从字面上,还是从肉眼直观上,都有特别凉快的感觉。因为的确凉做的夏装,白如雪片,薄如蝉翼,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其实,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凉快。的确凉的特点是弹性好,穿起来挺括,洗后不走样,结实耐穿。不过,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气性不好。
109、 老猫爬屋檐——辈辈往下传
110、 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111、 食堂搬家——另起炉灶
112、 【 斑鸠嫌树斑鸠起,树嫌斑鸠也是斑鸠起】不管是那一方面 不愿意,都是斑鸠离开,树不动。形容客人与主人之间的不 欢而散。姚雪垠《李自成》:“谁不愿意遵守军纪,请不要留 在我的大旗下边。斑鸠嫌树斑鸠起,任诸位远走高飞,我决 不相留。”
113、 【瞎子害眼——也就是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经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114、 【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115、 【明人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116、 晚上睡觉前,贪吃的弟弟又在问妈妈离过年还有多长时间,当他听到只有四十来天的时候,高兴地说:“噢,又有好吃的了!”爸爸在一旁笑着说:“这真是叫花子盼过年,蚂蟥盼栽田啊!”(湖南·邵阳)
117、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释义:意指要讲情面,不要揭发别人的短处。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谁人不知?也不该为一个使女子,便无情无义地骂我!”
118、 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119、 滚水泼蚂蚁——一窝死
120、 【糊涂一时,不能糊涂一世】应吸取教训,不能永远糊涂。 柳青《种谷记》:“像他那样的人,没有自愿往绝路上走的,糊 涂一时,不能糊涂一辈子。”
1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22、 【拿人血染红顶子】见“用人血染红顶子”。
123、 【乌鸦叫不祥之兆】乌鸦,俗称老鸹,是一种常见的益鸟,“乌鸦反哺”是出了名的。这么好的鸟类,人们反而嫌弃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们对它的生活习性的误解,乌鸦长得一身黑(天下乌鸦一般黑),叫声难听,喜食腐肉,又总在寒冷的冬天和旷野里出现,形成一幅枯木寒鸦的凄凉景象,故人们就把乌鸦与悲惨气氛联系起来。人们为了贬斥乌鸦,还给它编了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文人叫公冶长,他能听懂鸟语。有一天他在树林里看见一只乌鸦,乌鸦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快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赶到南山,果见一恶狼拖着一只羊。他把狼赶走了,把羊带回家。由于兴奋过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肠给乌鸦挂在树上。记仇的乌鸦发誓报复他。后来,乌鸦又唱了同样的歌骗公冶长去另一个地方,公冶长赶去一看,原来是强盗刚杀了人的作案现场。正当他吓得要走开时,公差来了,把他捉去了公堂。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知道公冶长坐牢是被乌鸦害的。从此,就认为乌鸦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124、 草甸上的苇子——靠不住;不可靠
125、 秀才碰到兵——有理讲不清
126、 暗处走路——没影子
127、 【叫化子买米——只有这一升】(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谐“身”。指衣服只有一身。
128、 邻居二大娘传闲话,被当事人知道了,两家吵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屋里说话屋外听,草丛里说话露水听。没有不透风的墙,蚱蜢过去还有个影儿呢!记住,为人要光明磊落,别在人前乱说人。”(河南·南阳)
129、 【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130、 【卖完了小鱼——光剩抓虾】(歇)虾:谐“瞎”。指事前无准备,事到临头急得手足无措。
131、 【弓弦拉得太紧】事情做到极限,或做得过了头,适得其 反。类似的:力大使翻了船。罗广斌等《红岩》:“我不喜欢 你这种怪脾气,老是无休止地干,弓弦拉得太紧,也会断 的。”
132、 【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烦。周立 波《山乡巨变》:“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过几年,他接得脚了,我们怕什么?”
133、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谚)一枝花扮不成春天,一株树形不成树林。比喻个体的作用毕竟有限。
134、 【老九】“老九”是旧时儒生在社会地位中的排位。“老九”得名的渊源,可追溯到元朝。忽必烈统一北方后,南宋的有识之士纷纷率众抗元,文天祥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贵族把知识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南朝读书人诡谲多谋,都是些刁钻小人;人一旦读了几句诗云子曰,就要想人非非,不听驾驭,本朝之制‘儒士与厮养同役’,须当永久依循。”所谓“儒士与厮养同役”,就是把当时的知识分子列为第九等人。元朝社会把人分成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很显然,是有意欺视、贬低知识分子,同汉民族的“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重教传统大相径庭。
135、 鹅上台阶——靠猛劲
136、 【出一身冷汗】形容人惊恐。王安忆《文革轶事》:“有时 候,这些画面还会出现在她的梦境里,真的一样,她不由惊 出一身冷汗。”
137、 【公道原在人心】(谚)公道:公正的道理。公道原本就在众人的心中。指众人对是非曲直自有公正的评价与定论。 也作“公道自在人心”。
138、 【围着锅台转】(惯)指烧火做饭,忙家务事。
139、 【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140、 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141、 邻居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爷爷劝架说:“人吃的是盐和米,讲的是情和理。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何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翻脸,伤和气?”(江苏·高邮)
142、 【打牙祭】(惯)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现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改善生活。
143、 腊月三十贴对联——年一回
144、 【老母猪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谐“词”。指说话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有时含讥讽意味。 也作“老母猪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儿”。
145、 【马勺儿里的苍蝇,混饭吃】苍蝇在勺儿里与饭粒相混。指 没有大志,没有本领,只是混口饭吃。刘绍棠《蒲柳人家》: “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146、 【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147、 吃冰棍拉[排泄(大便)]冰棍——没话(化)
148、 【西鹤年堂去讨刀伤药】(惯)西鹤年堂:北京一家中药铺。骂人将要被杀头。
149、 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150、 【锔锅的戴眼镜——找碴儿】(歇)碴儿:器物上的破裂处,谐“茬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151、 【 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不好侍候,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 姚雪垠《李自成》:“他深知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 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侍候,真是像俗话说的:伴君如伴 虎。”
152、 黄河管不着长江——各顾各
153、 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154、 尿盆里起雾——臊气
155、 【垫刀背】(惯)比喻替人去冒风险或代人受过。
156、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157、 【初生牛犊不怕虎】(谚)犊(du):牛犊,小牛。刚生下的牛犊连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轻人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轻人不受世俗约束,敢冲敢闯,敢说敢干。
158、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遇到屈辱、失败,要沉得住 气,善于忍耐,等待时机报仇。不一定要立即报仇。沈从文 《长河》:“打什么仗?调什么兵?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 眼前。”
159、 【萨其玛】“萨其玛”听起来像外文中译,但它并非西点,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小吃。“萨其玛”是满族的一种风味糕点。 “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学士傅恒著《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书中写道:“萨其玛”,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成书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萨其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这里是指萨其玛的制作方法。制作萨其玛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将其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玛拉木壁”。“萨其玛”便是这两个满语的缩写。早期,萨其玛的汉名叫“糖缠”,这可见于《清文补汇》一书。但此名一直没有传开,而萨其玛却成了满汉两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称。
160、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161、 【破罐子破摔】释义:比喻横下心,不顾后果,任凭事态恶化。例句: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16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释义:鸿儒:学问渊博的人。白丁:普通百姓。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例句:九妈道:“我家美儿,往来都是王孙公子,富室豪家,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63、 我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妈妈开玩笑说:“你可真是下山的太阳红不了一会儿,吃泡泡糖只甜一阵儿啊!”(河南·长葛)
164、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165、 【谁走的路长远,谁能到西天佛地】(谚)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谁不怕路途遥远,谁就能到西天见到佛祖。指谁有毅力有志气,谁就能达到目的。
166、 【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167、 【长草短草一把薅】不加区分,一律对待。传记图书:“算 了,现在长草短草一把薅,再不要说了。上面把你们的案子 交给我们处理,请你和王先生后天来一趟。”
168、 【一丝没了两气】(惯)指人将要断气。
169、 牲口进磨房一兜圈子
170、 表姐回家没学习,姨妈批评了她一句,表姐就与姨妈顶嘴,气得姨妈嘴唇颤抖着说:“这丫头,身子一斤,嘴八两。”(安徽·肥东)
171、 【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歇)兜肚:护肚子的内衣,上下都有带子束在身上。绊:缠束。指人不受约束了。一说“绊”谐“盼”,指没有盼头了。
172、 【强盗收心做好人】坏人改恶从善,改过自新。成语:洗心 革面。《渔海怒涛》:“狼走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我知道 你决不会强盗收心做好人。”
173、 【仙鹤遇了蛇洞——闻风即知】(歇)仙鹤:即丹顶鹤,体羽主要为白色,常在浅滩觅食,善于捅蛇。 指听到一点风声就能知道捕捉的对象在哪里。
174、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谚)安:安心。人安于劳苦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安于闲散却很不容易。指闲散的生活容易使人产生邪念。
175、 【愁人苦夜长】(谚)指忧愁烦闷的人,一到夜里,会觉得更加愁苦而难熬。
176、 高价买来低价卖——尽做赔本事
177、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脚布,旧时妇女缠足用的 长布条。懒惰者不常洗,以致又臭又长。多用来形容语言 文字内容空泛,废话太多。懒婆娘,也说:王大娘。《香港内 外》:“唉,这个广告呀,简直就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 又臭!”
178、 老天下黄沙——昏昏沉沉
179、 【口服千句,不如心应一声】(谚)口服:口头上表示信服。指口服远比不上心服。
180、 【伤筋动骨一百天】(谚)指凡是筋骨折损的病痛,治养没有一百天,就无法康复。 也作伤筋断骨一百天。 伤筋害骨一百天。
181、 【不知其人视其友】(谚)朋友是一个人的影子,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只要看看他所交的朋友就可知晓。 也作“不知其子观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182、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不论在哪里发生的事情,规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记》:“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 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 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183、 【挖墙脚】(惯)墙脚:墙根。比喻拆集体或他人的台,使其利益受损或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184、 扁担捣鸡笼——鸡飞蛋打
185、 【没鸡叫,天也亮】鸡叫不起决定作用。谓缺少什么,无关 紧要。李准《李双双》:“有鸡子叫天明,没鸡子叫天也要明, 离开他这个记工员,我这个队干部也要走路的!”
186、 画眉乌唱歌——谈情说爱
187、 【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188、 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189、 【朝里有人好做官】(谚)旧指在朝中有权势者作后台与靠山,做官就稳当,升官也容易。
190、 煎过三遍的药——早该倒了
191、 【瘪三】《现代汉语词典》对“瘪三”的注释是“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常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到底“瘪三”一词从何而来?近年国内有些学者找出了根据,原来是较早接触洋文化的沪人,以英语拿来再创造的杰作。英文Penniless是“一分钱也没有”,清末被上海人音译成“毕的生”,后又将“毕的生”改称为中国风味的“瘪三”了。上海人形容此类干瘪流浪男童,或辱骂猥琐偷摸之人,说声“瘪三”等于描绘了他的形态相貌,讥讽之意顿可意会,呼之欲出,妙不可言。在上海风行几年后,民国二十五年便被语言学家黎锦熙编纂的《国语词典》收入词条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有些干部喜欢写谁都不爱看的蹩脚文章,称其谓“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加速了此词推广。
192、 拉一根弦的胡琴——单调
193、 天安门前的旗杆——正直
194、 大海里找针——没处下手
195、 【 弓上弦,刀出鞘】做临战准备,形势一触即发。成语:剑 拔弩张。姚雪垠《李自成》:“你带来这么多人站在背后,弓 上弦,刀出鞘,吹胡子瞪眼睛的,什么意思?”
196、 蜀道上青天——难上难
197、 【贪小便宜吃大亏】指因贪图小利而造成大的损失。“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样口语化的俗语也有来历吗?有,而且是大有来头,它源自大名鼎鼎的《吕氏春秋·权勋》,记述了战国时,齐国将领达子奉命讨伐燕国。出征前,达子要求齐王杀牛宰羊慰劳将士以鼓舞士气,齐王极其吝啬,居然没有答应。交战时,齐军士气低落,被燕军打得大败,达子不幸阵亡。燕军涌入齐国都城,抢夺了齐国无数的财宝,齐王也被迫逃亡外地。当时人们指责齐王“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198、 【打花胡哨】(惯)指虚情假意地应酬或应付。
199、 【锅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赖整体。或说:锅里有米,碗里 有饭。袁静《淮上人家》:“全中队的工效提高,每一个分队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这就是我说的:锅里有,碗里才能 有。”
200、 【撂在脖子后头】意即不管了,早忘记了。撂,也说:扔、 忘。成语:置之脑后、置之度外。清代《红楼梦》:“这会子说 着好听,到了有钱的时节,你就撂在脖子后头了。”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歇后语大全中的动植物与自然: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xiehouyu/56639.html